平板喇叭振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120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板喇叭振膜,包括振膜以及印刷在振膜上的导电的金属导线,金属导线设置在振膜的其中一端表面上,金属导线由至少一环圆环形的金属线以及位于金属线中心的中心点构成,金属线包括对半设置的半圆环形的正极线、负极线,正极线和负极线中不同侧的一端分别引出引线与中心点相连以及延伸至分别设置在振膜相对两侧边缘的触点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使导电电路以喇叭中心点往外发散,由于正负极线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因此往外发散的的声音都达到高度的一致。使振膜在任何时候的振动都能达到极致的平衡,最大限度的还原了声音的动态和细节。音的动态和细节。音的动态和细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板喇叭振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耳机振膜,特别涉及一种平板喇叭振膜。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的平板喇叭振膜上的导电电路都是采用蛇形电路、Z形电路、双线型电路设计,这样设计的电路在喇叭振膜振动的时候频率响应势必会失衡,声音的瞬态反应就会失准,最终表现出来的声音动态和细节会失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板喇叭振膜,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振膜的震动平衡,使声音的瞬态反应更好,声音还原度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平板喇叭振膜,包括振膜以及印刷在振膜上的导电的金属导线,金属导线设置在振膜的其中一端表面上,金属导线由至少一环圆环形的金属线以及位于金属线中心的中心点构成,金属线包括对半设置的半圆环形的正极线、负极线,正极线和负极线中不同侧的一端分别引出引线与中心点相连以及延伸至分别设置在振膜相对两侧边缘的触点相连。
[0005]进一步地,金属线设有至少两环,且同心设置,朝中心点方向直径依次递减,两环金属线中,正极线以及负极线均呈迂回曲折状设置。
[0006]进一步地,每环金属线的间距相等。
[0007]进一步地,每环金属线中,正极线由至少两条呈迂回曲折状设置的第一子线构成,负极线由至少两条呈迂回曲折状设置的第二子线构成。
[000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至少一环金属线,将金属线对半设置为半圆环形的正极线以及负极线,并将正极线和负极线不同侧的一端分别与触点以及中心点相连,使导电电路以喇叭中心点往外发散,由于正负极线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因此往外发散的的声音都达到高度的一致。使振膜在任何时候的振动都能达到极致的平衡,最大限度的还原了声音的动态和细节。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板喇叭振膜,包括振膜1以及印刷在振膜1上的导电的金属导线2,金属导线2设置在振膜1的其中一端表面上,金属导线2由至少一环圆环形
的金属线3以及位于金属线3中心的中心点4构成,金属线3包括对半设置的半圆环形的正极线5、负极线6,正极线5和负极线6中不同侧的一端分别引出引线与中心点4相连以及延伸至分别设置在振膜1相对两侧边缘的触点7相连;更确切地说,正极线5和负极线6不相同的一端分别与振膜1相对两侧边缘的触点7相连,正极线5的另一端(即与负极线6和触点7相连一端相对的一端)经引出的引线与中心点4相连,负极线5的另一端(即与正极线5和触点7相连一端相对的一端)经引出的引线与中心点4相连。
[0014]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实现振膜的振动达到平衡,从而最大限度的还原了声音的动态合细节。
[0015]当然,为了保证振膜的震动能够更好的从中心点往外发散,金属线3设有至少两环,且同心设置并朝中心点4方向直径依次递减,两环金属线3中,正极线5以及负极线6均呈迂回曲折状设置,下面以图1中所示为例进行说明,假设从外往内,最外侧的正极线5为第一正极线51,第二环的正极线5为第二正极线52,第三环的正极线5为第三正极线53,第四环的正极线5为第四正极线54,其中在图1中第一正极线51、第二正极线52、第三正极线53、第四正极线54的左侧为A端点,右侧为B端点,第一正极线51的A端点经引出的引线和与之相邻的左侧的触点7相连,第一正极线51的B端点与第二正极线52的B端点相连,第二正极线52的A端点与第三正极线53的A端点相连,第三正极线53的B端点与第四正极线54的B端点相连,第四正极线54的A端点与中心点4相连,以使正极线5呈半圆环形迂回曲折状设置;同理,最外侧的负极线6为第一负极线61,第二环的负极线6为第二负极线62,第三环的负极线6为第三负极线63,第四环的负极线6为第四负极线64,其中在图1中第一负极线61、第二负极线62、第三负极线63、第四负极线64的左侧为A端点,右侧为B端点,第一负极线61的B端点经引出的引线和与之相邻的右侧的触点7相连,第一负极线61的A端点与第二负极线62的A端点相连,第二负极线62的B端点与第三负极线63的B端点相连,第三负极线63的A端点与第四负极线64的A端点相连,第四负极线64的B端点与中心点4相连,以使负极线6呈半圆环形迂回曲折状设置;每环正极线5和负极线6均一一相对。
[0016]如图1所示,在本专利技术中,每环金属线3的间距相等,即每环正极线5的间距、负极线6的间距均相等。
[0017]如图2所示,每环金属线3中,正极线5由至少两条呈迂回曲折状设置的第一子线8构成,负极线6由至少两条呈迂回曲折状设置的第二子线9构成,具体地,至少两条第一子线8以蛇形的迂回曲折状设置以构成一条正极线5,至少两条第二子线9以蛇形的迂回曲折状设置以构成一条负极线6,每环金属线3中,均采用此设置方式,每一环金属线3中,构成正负极线的第一子线8、第二子线9的数量可相等或不相等。
[0018]如图2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金属线3设有四环,从外至内,第一环金属线3中,构成正极线5的第一子线8设置有5条,构成负极线6的第二子线9设置有5条;第二环金属线3中,构成正极线5的第一子线8设置有5条,构成负极线6的第二子线9设置有5条;第三环金属线3中,构成正极线5的第一子线8设置有5条,构成负极线6的第二子线9设置有5条;第四环金属线3中,构成正极线5的第一子线8设置有3条,构成负极线6的第二子线9设置有3条。
[0019]如图3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金属线3设有三环,从外至内,第一环金属线3中,构成正极线5的第一子线8设置有5条,构成负极线6的第二子线9设置有5条;第
二环金属线3中,构成正极线5的第一子线8设置有5条,构成负极线6的第二子线9设置有5条;第三环金属线3中,构成正极线5的第一子线8设置有6条,构成负极线6的第二子线9设置有6条。
[0020]本专利技术将作为平板喇叭振膜的导电电路(金属线)设置成至少一环圆环形,并同心且朝中心点方向直径依次递减,而将圆环形的金属线对半设置为一半圆环形的正极线、半圆换形的负极线,使正负极从中心点向外发散的形状大小都保持一致,使振膜在任何时间的振动都能达到平衡,大大还原了声音的动态和细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板喇叭振膜,包括振膜(1)以及印刷在振膜(1)上的导电的金属导线(2),其特征在于:金属导线(2)设置在振膜(1)的其中一端表面上,金属导线(2)由至少一环圆环形的金属线(3)以及位于金属线(3)中心的中心点(4)构成,金属线(3)包括对半设置的半圆环形的正极线(5)、负极线(6),正极线(5)和负极线(6)中不同侧的一端分别引出引线与中心点(4)相连以及延伸至分别设置在振膜(1)相对两侧边缘的触点(7)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喇叭振膜,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垣皜蒋艳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华玺声学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