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口罩,其包括:口罩本体,口罩本体用于罩带使用者的口鼻,其下侧分别设有贯穿口罩本体厚度的口罩进气口和口罩出气口,且口罩进气口嵌装有一气流流通方向从外到内的第一单向阀,口罩出气口嵌装有一气流流通方向从内到外的第二单向阀,形成相互间不干扰的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通气管,通气管的一端与口罩进气口连接;空气过滤盒,空气过滤盒上设有与通气管的另一端连接的过滤出气口,空气过滤盒内部设有风扇和紫外线灭毒灯,空气过滤盒的盒体表面设有若干个空气入口;脖带,其与空气过滤盒连接,用于将空气过滤盒挂在使用者的脖子上,其减小了病毒在口罩内残存的几率,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护效果。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护效果。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口罩
[0001]本技术涉及口罩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口罩。
技术介绍
[0002]预防感染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预防感染的用具,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或者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
[0003]现有技术中,目前的口罩在使用时受面料和空气过滤材料的阻碍,用户呼吸时有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通畅的问题,长时间佩戴口罩会产生闷热的情况;并且现有口罩吸气和排气体均经过相同的通道,未被杀灭的细菌或病毒容易被使用者吸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口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智能口罩,其包括:
[0007]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用于罩带使用者的口鼻,其下侧分别设有贯穿所述口罩本体厚度的口罩进气口和口罩出气口,且所述口罩进气口嵌装有一气流流通方向从外到内的第一单向阀,所述口罩出气口嵌装有一气流流通方向从内到外的第二单向阀,形成相互间不干扰的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
[0008]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口罩进气口连接;
[0009]空气过滤盒,所述空气过滤盒上设有与所述通气管的另一端连接的过滤出气口,所述空气过滤盒内部设有风扇和紫外线灭毒灯,所述空气过滤盒的表面设有若干个空气入口;
[0010]脖带,其与所述空气过滤盒连接,用于将所述空气过滤盒挂在使用者的脖子上;
[0011]所述风扇用于在开启时,使得所述空气过滤盒外的空气通过若干个所述空气入口进入至所述空气过滤盒内部,被所述紫外线灭毒灯灭毒后,由所述过滤出气口进入至所述口罩本体内部。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空气过滤盒内部上侧设有与所述过滤出气口连通的风扇腔,下侧设有紫外线灯腔;
[0013]所述空气过滤盒表面的下侧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紫外线灯腔连通的空气入口。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气过滤盒内部还设有活性炭过滤盒,所述活性炭过滤盒位于所述风扇腔和所述紫外线灯腔之间,所述活性炭过滤盒内部设有两层过滤网层和一层活性炭过滤层。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还包括:位于电池腔的蓄电池、位于第一启动器腔内的风扇启动器、以及位于第二启动器腔内的紫外线灯启动器,所述蓄电池通过风扇启动器与风扇连接,以及通过紫外线灯启动器与所述紫外线灯连接;
[0016]所述电池腔、所述第一启动器腔和所述第二启动器腔均位于所述风扇腔的左侧。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气过滤盒的上表面还设有与所述风扇启动器连接的风扇开关,以及与所述紫外线灯启动器连接的紫外线灯开关。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气过滤盒的上表面设有用于指示所述蓄电池电量的指示灯。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气过滤盒的左表面上设有与蓄电池连接的USB插口。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口罩,其口罩进气口和口罩出气口分开设置,且口罩进气口与空气过滤盒连通,使得经过空气过滤盒过滤的空气经由口罩进气口进入口罩本体内部以被使用者吸入,而经由使用者呼出的空气则经由口罩出气口排除至所述口罩本体的外侧,使得空气不会反向流动,减小了病毒在口罩内残存的几率,提高了本技术的防护效果。
[0022]另外,空气过滤盒中设置有风扇,通过风扇的转动加快了空气进入至空气过滤盒内部的速率,增加了使用者吸入气体的流畅性,避免了使用者因长时间佩戴口罩而产生的闷热情况,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且,空气过滤盒中设置有紫外线灭毒灯,紫外线灭毒灯发射的紫外线可瞬间杀灭细菌繁殖体、芽孢、分支杆菌、冠状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等功能,比84氯离子消毒和酒精杀毒快数倍,且环保。
[0023]空气过滤盒通过脖带可以挂设在脖子上,无需人为手持,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过滤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空气过滤盒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过滤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活性炭过滤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1、口罩本体,11、第二单向阀,2、通气管,3、空气过滤盒,31、过滤出气口,32、空气入口,33、风扇腔,34、紫外线灯腔,35、第一启动器腔,36、第二启动器腔,37、电池腔,38、风扇,39、紫外线灭毒灯,4、脖带,5、活性炭过滤盒,51、过滤网层,52、活性炭过滤层,6、USB插口,7、风扇开关,8、紫外线灯开关,9、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技术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竖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
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包括:
[0033]口罩本体1,口罩本体1用于罩带使用者的口鼻,其下侧分别设有贯穿口罩本体1厚度的口罩进气口和口罩出气口,且口罩进气口嵌装有一气流流通方向从外到内的第一单向阀,口罩出气口嵌装有一气流流通方向从内到外的第二单向阀11,形成相互间不干扰的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
[0034]通气管2,通气管2的一端与口罩进气口连接;
[0035]空气过滤盒3,如图1
‑
图4所示,空气过滤盒3上设有与通气管2的另一端连接的过滤出气口31,空气过滤盒3内部设有风扇38和紫外线灭毒灯39,空气过滤盒3的表面设有若干个空气入口32。若干个空气入口32可形成蜂窝状空气入口32,以提高空气的进风量。
[0036]脖带4,其与空气过滤盒3连接,用于将空气过滤盒3挂在使用者的脖子上;
[0037]风扇38用于在开启时,使得空气过滤盒3外的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口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口罩本体(1),所述口罩本体(1)用于罩带使用者的口鼻,其下侧分别设有贯穿所述口罩本体(1)厚度的口罩进气口和口罩出气口,且所述口罩进气口嵌装有一气流流通方向从外到内的第一单向阀,所述口罩出气口嵌装有一气流流通方向从内到外的第二单向阀(11),形成相互间不干扰的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通气管(2),所述通气管(2)的一端与所述口罩进气口连接;空气过滤盒(3),所述空气过滤盒(3)上设有与所述通气管(2)的另一端连接的过滤出气口(31),所述空气过滤盒(3)内部设有风扇(38)和紫外线灭毒灯(39),所述空气过滤盒(3)的表面设有若干个空气入口(32);脖带(4),其与所述空气过滤盒(3)连接,用于将所述空气过滤盒(3)挂在使用者的脖子上;所述风扇(38)用于在开启时,使得所述空气过滤盒(3)外的空气通过若干个所述空气入口(32)进入至所述空气过滤盒(3)内部,被所述紫外线灭毒灯(39)灭毒后,由所述过滤出气口(31)进入至所述口罩本体(1)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口罩,其特征在于,空气过滤盒(3)内部上侧设有与所述过滤出气口(31)连通的风扇腔(33),下侧设有紫外线灯腔(34);所述空气过滤盒(3)表面的下侧设有若干个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亚东,丁春浦,左明星,杜淑涛,樊立涛,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爱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