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雨水进行能量循环的生态庭院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300076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雨水进行能量循环的生态庭院新风系统,包括:构筑物、沉砂池、垂直布水区、垂直排水区以及蓄水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系统采用房顶集水区和可渗透硬化路面对雨水进行多级收集,被收集的雨水首先进入沉砂池,去除砂石等不溶性杂质,去除砂石后的雨水通过布水区,在火山岩层和砾石层填料的表面会附着生物膜,从而提高雨水净化效果。净化水通过砾石层进入垂直排水区,最后进入蓄水池;使用潜水泵将蓄水池中的雨水通过管道运送至进风换热设备。实现制冷以及制热的效果。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和蓄电池可以为潜水泵提供电能。进行热量交换后的净化水通过管道再次回到蓄水池。蓄水池。蓄水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雨水进行能量循环的生态庭院新风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雨水收集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雨水进行能量循环的生态庭院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生态庭院设计是今年来形成的环境主导型建设模式,以环保理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在节能环保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建筑物生态庭院的水循环和环境通风设计是建设过程设计的重点。其中在水循环过程汇总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循环使用实现节水节能效果。
[0003]而住宅建筑的通风也是一个为了对建筑物节能的方向。目前建筑物的通风方式,以开窗通风改善室内空气为重要手段。而通过开窗获取新风的方法调控能力较差,在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开窗时间会造成室内的热损失。
[0004]如何将建筑物生态庭院的水循环和环境通风进行优化组合来实现能源的充分利用,起到节水节能效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利用雨水进行能量循环的生态庭院新风系统,包括:构筑物、沉砂池、垂直布水区、垂直排水区以及蓄水池;
[0006]构筑物上设有雨水集水区;雨水集水区设置在构筑物房顶的外侧边缘,雨水集水区的底部连接有下水管;
[0007]下水管的下端延伸至沉砂池内;
[0008]沉砂池、垂直布水区、垂直排水区以及蓄水池依次连通,且沉砂池、垂直布水区、垂直排水区以及蓄水池均设置在地下;
[0009]沉砂池的上部设有集水层,集水层的上部和蓄水池的上部均设有硬化路面;
[0010]蓄水池内部设有潜水泵;构筑物的通风口处设置有进风换热设备;
[0011]潜水泵通过供水管道连接进风换热设备。
[0012]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进风换热设备设有换热风扇,多根换热管路以及两根换热横管板;
[0013]多根换热管路平行设置,每根换热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一换热横管板连接;
[0014]每根换热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二换热横管板连接;
[0015]第一换热横管板与供水管道连接;
[0016]第二换热横管板通过能量交换板回水管连接蓄水池。
[0017]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硬化路面上设有太阳能热水器;
[0018]供水管道通过第一切换阀门分别连接太阳能热水器以及第二切换阀门;第二切换阀门的输入端连接太阳能热水器供水输出端;
[0019]第二切换阀门的输出端通过换热管道连接第一换热横管板。
[0020]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硬化路面上还设有太阳能光伏发电板;
[0021]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连接蓄电池,给蓄电池充电;
[0022]蓄电池与潜水泵连接,给潜水泵供电。
[0023]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硬化路面上还设有连通沉砂池的清砂井;
[0024]下水管穿过清砂井伸入到沉砂池内部;
[0025]清砂井的底部设有多个挡板。
[0026]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垂直布水区的地表种植有植被层;
[0027]垂直布水区设有土壤层、火山岩层以及砾石层;
[0028]植被层、土壤层、火山岩层以及砾石层从上到下依次设置。
[0029]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沉砂池与垂直布水区之间的第一连通孔设置在火山岩层位置;第一连通孔靠近沉砂池的底部位置设置;
[0030]垂直布水区与垂直排水区之间的第二连通孔设置在砾石层位置。
[0031]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垂直排水区与蓄水池之间的第三连通孔靠近垂直排水区的底部设置。
[0032]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构筑物的墙壁上开设有排风设备;
[0033]构筑物通风口的设置高度低于排风设备的设置高度。
[0034]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35]本技术涉及的系统采用房顶集水区和可渗透硬化路面对雨水进行多级收集,被收集的雨水首先进入沉砂池,去除砂石等不溶性杂质,挡板可以提高砂石去除率;去除砂石后的雨水通过布水区进入火山岩层,植被层根系可以进入火山岩层和砾石层,与雨水充分接触,拥有植物净化的作用;同时,在火山岩层和砾石层填料的表面会附着生物膜,从而提高雨水净化效果。净化水通过砾石层进入垂直排水区,最后进入蓄水池;使用潜水泵并通过两个切换阀门,将蓄水池中的雨水通过管道运送至太阳能热水器或者进风换热设备。夏季,净化水和室内风在进风换热设备作用下把室内风温度降低,达到降温作用。冬季,净化水在太阳能或地热作用下加热,通过进风换热设备对室内风加热,达到制热的效果。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和蓄电池可以为潜水泵提供电能。进行热量交换后的净化水通过管道再次回到蓄水池。
[0036]本技术使用雨水作为能量循环的媒介,节约水资源;使用人工湿地的办法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既能够净化水体,有能够绿化美化庭院环境;夏季直接使用蓄水池里的雨水作为循环水源,冬季可利用地热能和太阳能为生态庭院提供能量;既充分利用地热能和太阳能,又能节约水资源,美化庭院环境。
附图说明
[00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8]图1为利用雨水进行能量循环的生态庭院新风系统示意图;
[0039]图2为进风换热设备示意图;
[0040]图3为进风换热设备实施例示意图。
[0041]附图标记说明:
[0042]1、排风设备;2、下水管;3、清砂井;4、硬化路面;5、植被层;6、土壤层;7、火山岩层;8、第一切换阀门;9、太阳能热水器;10、太阳能光伏发电板;11、蓄电池;12、第二切换阀门;13、蓄水池;14、潜水泵;15、垂直排水区;16、砾石层;17、垂直布水区;18、挡板;19、沉砂池;20、集水层;21、进风换热设备;22、换热管道;23、能量交换板回水管;24、第一换热横管板;25、换热管路;26、第二换热横管板;30构筑物;31换热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使得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0044]应当理解,在称某一元件或层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连接”或“耦合”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其可能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直接连接或耦合至所述另一元件或层,也可能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反,在称某一元件被“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或“直接耦合”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所有附图中类似的数字指示类似元件。如这里所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雨水进行能量循环的生态庭院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构筑物(30)、沉砂池(19)、垂直布水区(17)、垂直排水区(15)以及蓄水池(13);构筑物(30)上设有雨水集水区;雨水集水区设置在构筑物房顶的外侧边缘,雨水集水区的底部连接有下水管(2);下水管(2)的下端延伸至沉砂池(19)内;沉砂池(19)、垂直布水区(17)、垂直排水区(15)以及蓄水池(13)依次连通,且沉砂池(19)、垂直布水区(17)、垂直排水区(15)以及蓄水池(13)均设置在地下;沉砂池(19)的上部设有集水层(20),集水层(20)的上部和蓄水池(13)的上部均设有硬化路面(4);蓄水池(13)内部设有潜水泵(14);构筑物(30)的通风口处设置有进风换热设备(21);潜水泵(14)通过供水管道连接进风换热设备(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庭院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进风换热设备(21)设有换热风扇(31),多根换热管路(25)以及两根换热横管板;多根换热管路(25)平行设置,每根换热管路(25)的第一端与第一换热横管板(24)连接;每根换热管路(25)的第二端与第二换热横管板(26)连接;第一换热横管板(24)与供水管道连接;第二换热横管板(26)通过能量交换板回水管(23)连接蓄水池(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庭院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硬化路面(4)上设有太阳能热水器(9);供水管道通过第一切换阀门(8)分别连接太阳能热水器(9)以及第二切换阀门(12);第二切换阀门(12)的输入端连接太阳能热水器(9)供水输出端;第二切换阀门(12)的输出端通过换热管道(22)连接第一换热横管板(24)。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繁芹孙颖姚俊谢海涛江玉强邹丽程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城城建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