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加强筋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左侧插接有手脚架,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加强筋本体,所述加强筋本体正面和背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稳定板,所述加强筋本体左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侧板。该建筑工程施工用加强筋结构,通过将四组插杆插入插槽的内部,能够固定住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使得加强筋本体的固定效率得到提高,便于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加强筋本体,从而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固定杆的外表面与两组第一固定块和一组第二固定块的内部螺纹连接,能够固定住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使得加强筋本体能够进一步提高安装和拆卸的效率。加强筋本体能够进一步提高安装和拆卸的效率。加强筋本体能够进一步提高安装和拆卸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加强筋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加强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以钢结构为主要的建筑结构已成为了当代建筑新方向,随着钢结构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钢结构建筑已经成为了时下最为流行的建筑风格,在钢结构建筑中为了有效的提高钢结构的稳定性,通常会使用钢结构加强筋来达到理想的加固效果,但是现有的加强筋结构不便于安装拆卸,会给施工方带来较大的困扰,拖慢了工程进度,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0003]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10263884U中提供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加强筋结构,其基本描述为:包括手脚架,所述手脚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的正面活动连接有螺栓,该技术通过第一卡紧钳和第二卡紧钳将手脚架裹住,使得加强筋本体的固定稳定,通过第一固定块、档板、第二卡死杆、连接轴、第一卡死杆、限位板、弹簧、第二固定块、转动轴、螺母和卡死槽的相互配合使用,便于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加强筋本体,但是该装置加强筋本体的固定效果较差,该装置仅固定了加强筋本体的顶部,对于底部的固定效果较差,从而降低了加强筋本体的支撑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加强筋结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加强筋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左侧插接有手脚架,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加强筋本体,所述加强筋本体正面和背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稳定板,所述加强筋本体左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侧板,所述侧板的内侧面插接有稳定杆,所述稳定杆的外表面套接有三组连接块,位于顶部和底部连接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位于中部连接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外表面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板外表面左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表面插接有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外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插接有锁止杆,所述加强筋本体左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联合柱,所述联合柱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外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承接块,所述第一承接块上表面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部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承接块,所述第二承接块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弧形板,第一承接块和第二承接块的上表面均开设有锁止槽。
[0008]优选的,位于中部连接块的高度为位于顶部和底部连接块的高度之和,位于中部
连接块和位于顶部和底部的连接块呈镜像安置。
[0009]优选的,所述锁止杆的顶端套接有转把,转把的外径两倍于锁止杆的直径。
[0010]优选的,所述锁止槽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锁止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锁止杆的外表面与锁止槽的内壁螺纹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稳定板的下表面设置有防滑层,防滑层的下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防滑纹路为井字形纹路。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高度相同,第二弧形板的高度为第一承接块和第二承接块的高度之和。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加强筋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建筑工程施工用加强筋结构,通过将四组插杆插入插槽的内部,能够固定住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使得加强筋本体的固定效率得到提高,便于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加强筋本体,从而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固定杆的外表面与两组第一固定块和一组第二固定块的内部螺纹连接,能够固定住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使得加强筋本体能够进一步提高安装和拆卸的效率。
[0016]2、该建筑工程施工用加强筋结构,通过设置的两组稳定板,能够增加加强筋本体的支撑面积,使加强筋本体的支撑效果得到提高,从而保证了该装置的安全性,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通过锁止杆穿过连接板与锁止槽螺纹连接,使得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与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能够进行连接,使得该装置结构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从而保证了该装置的支撑效果。
[0017]3、该建筑工程施工用加强筋结构,通过设置的两组侧板,能够保证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旋转稳定,不会出现连接块与稳定杆转动连接不稳导致第一固定板或者第二固定板偏移的情况,从而保证了该装置运行的稳定性,通过第二固定块插入两组第一固定块的内壁,使得第二固定板能够被暂时固定,便于工作安装固定杆,从而保证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稳定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插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底板;2、手脚架;3、加强筋本体;4、稳定板;5、侧板;6、稳定杆;7、连接块;8、第一固定板;9、第二固定板;10、第一固定块;11、第二固定块;12、固定杆;13、连接板;14、锁止杆;15、联合柱;16、第一弧形板;17、第一承接块;18、插槽;19、插杆;20、第二承接块;21、第二弧形板;22、锁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加强筋结构,包括底板1,底板1上表面的左侧插接有手脚架2,底板1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加强筋本体3,加强筋本体3正面和背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稳定板4,通过设置的两组稳定板4,能够增加加强筋本体3的支撑面积,使加强筋本体3的支撑效果得到提高,从而保证了该装置的安全性,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加强筋本体3左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侧板5,通过设置的两组侧板5,能够保证第一固定板8和第二固定板9的旋转稳定,不会出现连接块7与稳定杆6转动连接不稳导致第一固定板8或者第二固定板9偏移的情况,从而保证了该装置运行的稳定性,侧板5的内侧面插接有稳定杆6,稳定杆6的外表面套接有三组连接块7,位于顶部和底部连接块7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8,位于中部连接块7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9,第一固定板8外表面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0,第二固定板9外表面左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1,通过第二固定块11插入两组第一固定块10的内壁,使得第二固定板9能够被暂时固定,便于工作安装固定杆12,从而保证了该装置的实用性,第二固定块11的上表面插接有固定杆12,通过固定杆12的外表面与两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加强筋结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左侧插接有手脚架(2),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加强筋本体(3),所述加强筋本体(3)正面和背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稳定板(4),所述加强筋本体(3)左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侧板(5),所述侧板(5)的内侧面插接有稳定杆(6),所述稳定杆(6)的外表面套接有三组连接块(7),位于顶部和底部连接块(7)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8),位于中部连接块(7)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9),所述第一固定板(8)外表面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0),所述第二固定板(9)外表面左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1),所述第二固定块(11)的上表面插接有固定杆(12),所述第一固定板(8)和第二固定板(9)外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3),所述连接板(13)的上表面插接有锁止杆(14),所述加强筋本体(3)左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联合柱(15),所述联合柱(1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板(16),所述第一弧形板(16)外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承接块(17),所述第一承接块(17)上表面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插槽(18),所述插槽(18)的内部设置有插杆(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强,
申请(专利权)人:秦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