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939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客车逃生装置,包括气囊和气体产生装置,车体两侧车窗下设有横向的放置槽,气囊一侧与放置槽侧壁固定连接,气囊与气体产生装置连通,客车的车尾处设置有逃生口,逃生口铰接有车门板,车门板通过限位弹簧连接有卡块,逃生口的侧壁设有卡槽,卡块可与卡槽卡接,卡槽内密封滑动连接有移动板,卡槽的槽口处设有限位块,卡槽内与气体产生装置连通,车门板的外侧壁与车体外壁间设有拉伸弹簧。采用本技术方案,利用气囊和气体产生装置,在车辆产生碰撞事故或落水碰撞时,气囊膨胀,缓冲撞击力,同时提供浮力减缓车辆下沉的速度,再结合车门板结构,实现车门板的自动打开,有利于车内人员及时逃生。员及时逃生。员及时逃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客车逃生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安全设备
,涉及一种客车逃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客车及公交车等载客车辆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运输载运工具,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这些车辆的车体载客量较大,若发生安全事故,可能导致重大的伤亡事件,所以此类车辆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0003]当客车或公交车发生严重碰撞事故或落水事故时,特别需要解决的是车内人员不能及时逃生进而造成更进一步人员伤亡的重大问题,且车体入水,水中的压力大于车内的压力,导致车内人员无法及时打开车门或车窗,加之车体较重,使车辆沉没的速度较快,车内人员遭遇突发事件,在慌乱中无法及时反应,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使用安全锤将车窗打破而及时逃出车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逃生装置,解决车内人员无法及时自车体内逃生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为:一种客车逃生装置,包括气囊和气体产生装置;
[0006]车体两侧车窗下设有横向的放置槽,气囊设置在放置槽内,气囊一侧与放置槽侧壁固定连接,气囊与气体产生装置的出气端连通;
[0007]客车的车尾处设置有逃生口,所述逃生口与车厢内连通,逃生口的一侧铰接有车门板,车门板远离其铰接处的一侧通过限位弹簧连接有卡块,逃生口的侧壁设有卡槽,卡块可与卡槽卡接,卡槽内密封滑动连接有移动板,卡槽的槽口边缘设有限位块,限位块可与移动板相抵,卡槽内部与气体产生装置的出气端连通,所述车门板的外侧壁与车体外壁间设有拉伸弹簧,拉伸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车门板向车外打开。
[0008]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当客车与其他车辆或物体发生碰撞事故,或者客车坠落与水面发生碰撞事故时,气体产生装置启动,向气囊内充气而使气囊快速膨胀。气囊膨胀能够对后续可能产生的碰撞产生缓冲作用,而在落水事故中,气囊可为客车提供浮力,使客车漂浮在水面上,或减缓客车下沉的速度,为车内人员提供更多的逃离时间。气囊设置在车窗下方,避免气囊膨胀而妨碍车内人员自车窗处逃生。
[0009]车尾处设置车门板,当气体产生装置向外排气时,气体能够进入卡槽内部,推动移动板向卡槽的槽口处移动,移动板移动将卡块向卡槽外推动,直至移动板移动至与限位块相抵,此时卡块被推动至卡槽的外部,加之车门板连接有拉伸弹簧,在拉伸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带动车门板向车外转动,使逃生口处于部分打开状态,为车内人员提供逃生通道,加快逃生速度。
[0010]进一步,还包括感应控制机构,所述感应控制机构包括启动按钮、第一红外传感器
和电机;
[0011]所述启动按钮设置在放置槽的侧壁上,气囊上固定连接有抵压块,当气囊充盈状态时,抵压块与启动按钮相抵;
[0012]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设置在车门板靠车内的侧壁上,启动按钮的输出端与第一红外传感器的控制端连接;
[0013]所述电机位于车门板铰接处的侧边,电机的输出端与车门板铰接处的铰接轴固定连接,电机转动带动车门板向车外转动,电机的控制端与第一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
[0014]当气囊充盈状态时,气囊上的抵压块与启动按钮相抵,实现启动按钮的自动启动,且当气囊充盈后才启动,设置一定的时间差,避免后续设备启动过快而导致车门板打开程度过大,使车内人员在无准备情况下自逃生口处误掉落,造成人员损伤或溺水。
[0015]启动按钮能够输出控制信号至第一红外传感器,当车内人员想自逃生口处逃离车体时,第一红外传感器检测到车门板处的人体红外信号,并发送控制信号至电机,控制电机启动。电机可带动车门板的铰接轴转动,从而使车门板向车外转动,将逃生口打开程度增大,便于人员移动逃生。
[0016]进一步,还包括人员探测机构,所述人员探测机构包括若干第二红外传感器和与第二红外传感器一一对应连接的提示器件,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位于车内相邻座位之间,第二红外传感器固定安装在车璧或车内顶部,第二红外传感器的控制端与启动按钮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提示器件连接,提示器件用于发出声音和/或光信号。
[0017]在车辆发生严重安全事故时,车内人员可能因撞击等原因而晕眩或昏迷,无法及时反应逃出车体。此时启动按钮控制第二红外传感器启动,第二红外传感器可检测车内人体的红外信号,控制提示器件及时发出声音或光信号,帮助唤醒昏迷的人员,同时向其他逃出人员或施救人员提示车内仍滞留有人员,以便帮助车内无法逃离的人员及时逃生。
[0018]进一步,还包括备用电源和按压开关,备用电源设置在车体内,备用电源位于电机的侧边,按压开关设置在车体内侧壁上,备用电源与电机的供电端连接,按压开关的输出端与电机的控制端连接。
[0019]设置备用电源和按压开关,保证电机在其他电源设备故障时,能够通过手动控制,启动电机,使电机带动车门板转动而打开逃生口。
[0020]进一步,所述电机的外侧设有防水壳体,备用电源置于防水壳体内。
[0021]防水壳体能够保护电机,保证电机正常运行。
[0022]进一步,所述提示器件包括蜂鸣器和/或LED灯。
[0023]蜂鸣器和LED灯获取方便,利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客车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气囊1、车门板2、铰接轴3、卡槽4、卡块5、限位块6、移动板7、拉伸弹簧8、限位弹簧9、挡板10、连接杆11、条形槽12、放置槽13、启动按钮14、抵压块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9]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客车逃生装置,包括气囊1、气体产生装置、逃生口和车门板2。
[0030]车体两侧车窗下设有横向的放置槽13,气囊1设置在放置槽13内,气囊1 一侧与放置槽13侧壁固定连接(如焊接或粘接等),气囊1与气体产生装置的出气端通过气管连通。优选气体产生装置采用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和气体产生装置;车体两侧车窗下设有横向的放置槽,气囊设置在放置槽内,气囊一侧与放置槽侧壁固定连接,气囊与气体产生装置的出气端连通;客车的车尾处设置有逃生口,所述逃生口与车厢内连通,逃生口的一侧铰接有车门板,车门板远离其铰接处的一侧通过限位弹簧连接有卡块,逃生口的侧壁设有卡槽,卡块可与卡槽卡接,卡槽内密封滑动连接有移动板,卡槽的槽口边缘设有限位块,限位块可与移动板相抵,卡槽内部与气体产生装置的出气端连通,所述车门板的外侧壁与车体外壁间设有拉伸弹簧,拉伸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车门板向车外打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感应控制机构,所述感应控制机构包括启动按钮、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电机;所述启动按钮设置在放置槽的侧壁上,气囊上固定连接有抵压块,当气囊充盈状态时,抵压块与启动按钮相抵;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设置在车门板靠车内的侧壁上,启动按钮的输出端与第一红外传感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机位于车门板铰接处的侧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飞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