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驱对转双风轮风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9188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直驱对转双风轮风电机组,包括双转子发电机以及串列布置在双转子发电机两端的前风轮和后风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转子发电机直驱结构,前后风轮通过前后主轴分别连接至新型双转子发电机的前后风轮发电机上,双转子发电机的前后风轮发电机在结构、电磁、控制三方面实现完全解耦,进而实现前后风轮在运行和控制方面的解耦,实现前后风轮转速独立控制,实现两风轮转速协同控制,以机组整体出力最优为目标,达到机组整体效率最高的目的。的目的。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驱对转双风轮风电机组


[0001]本技术属于新型风力发电机组
,具体属于一种直驱对转双风轮风电机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快速发展,目前主流风电机组采用单风轮水平轴形式,且朝着大型化发展,但随着风电机组大型化发展,其核心关键技术受到诸多限制,迫切需要发展新形式高效风能转换装置。
[0003]串列式双风轮结构形式以其高效率、关键核心设备成熟受到重视。但是目前现有报道的双风轮机组采用两风轮共轴或通过锥形齿轮连接至主轴。所述结构形式两风轮只能同转速,不能实现两风轮转速独立控制,即两风轮不能实现解耦,进而导致两风轮不能在各自的高效区运行,导致所述机组整机效率偏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串列式双风轮机组在运行上未能解耦,运行效率偏低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传动解耦的直驱对转双风轮风电机组,实现两风轮转速协同控制,以机组整体出力最优为目标,机组整体效率最高;提高风能利用率,减小风轮直径,降低风力发电机组度电成本;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驱对转双风轮风电机组,包括双转子发电机以及串列布置在双转子发电机两端的前风轮和后风轮,所述双转子发电机由外到里依次设置外转子、外定子、隔磁层、内定子和内转子,所述外转子套设在外定子上,所述外定子套设在所述内定子上且两者之间设置有隔磁层,所述内定子套设在内转子上;所述外转子通过前主轴连接所述前风轮,所述内转子通过后主轴连接双风轮中的后风轮。
[0006]进一步的,所述前风轮和后风轮串列布置,所述前风轮的直径大于所述后风轮的直径,所述前风轮布置在上风向,所述后风轮布置在下风向,所述前风轮和后风轮旋转方向相反,所述前风轮和后风轮上设置有变桨系统。
[0007]进一步的,所述双转子发电机为低速永磁同步双转子发电机,所述前主轴旋转带动所述外转子旋转发电;所述后主轴旋转带动所述内转子旋转发电。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外转子通过法兰与前主轴连接,所述内转子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后主轴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外转子和外定子构成前风轮发电机,所述内定子和内转子构成后风轮发电机,所述前风轮发电机套设在所述后风轮发电机上,且所述前风轮发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后风轮发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并且方向相反;所述外转子和外定子之间留有气隙,所述定子和内转子之间留有气隙;所述外转子为永磁转子,所述内转子为永磁转子或励磁转子,所述外定子和内定子为绕组定子。
[0010]进一步的,所述隔磁层为隔磁材料,所述隔磁层用于对内转子与外转子产生的电磁进行有效隔离。
[0011]进一步的,所述内定子的前段和后段分别固定连接一内转子轴承座,所述俩内转子轴承座分别连接有内转子前轴承和内转子后轴承,所述内转子轴承和内转子轴承座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内转子。
[0012]进一步的,所述外定子的前段和后段分别固定连接一外转子轴承座,所述俩外转子轴承座分别连接有外转子前轴承和外转子后轴承,所述外转子轴承和外转子轴承座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外转子。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机舱,所述双转子发电机设置在所述机舱内,所述前主轴和后主轴分别从机舱两侧伸出,所述机舱内固定设置有前主轴承座和后主轴承座,所述前主轴承座连接前主轴承,所述后主轴承座连接后主轴承,所述轴承座和轴承用于固定所述前主轴和后主轴。
[0014]进一步的,所述机舱内部设置有电气系统及控制系统,测风系统设置在机舱外表面上部,所述机舱通过偏航系统连接到塔筒上,电气系统及控制系统电信号线穿过前主轴内部后接入到偏航系统、测风系统及变桨系统中。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采用双转子发电机直驱结构,前后风轮通过前后主轴分别连接至新型双转子发电机的前后风轮发电机上,双转子发电机的前后风轮发电机在结构、电磁、控制三方面实现完全解耦,进而实现前后风轮在运行和控制方面的解耦,实现前后风轮转速独立控制,实现两风轮转速协同控制,以机组整体出力最优为目标,达到机组整体效率最高的目的。
[0017]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风电机组设有前后两个风轮,前后风轮同时捕获风能,带动双转子发动机的前后风轮发电机同时发电,极大地提高了风能利用率,与同等容量的单风轮机组相比缩短了风轮半径,减轻了单个风轮载荷;并且本技术的风轮采用对转,即两风轮旋转方向相反,可以增加风轮输出功率,进一步提高风能的利用率。
[0018]进一步的,本技术采用低速永磁同步双转子发电机,发电机外/内转子与前/后风轮主轴直连,省去了齿轮箱,一方面减轻机舱重量,另一方面减少机组故障率,提高机组利用率。
[0019]进一步的,本技术的双转子发电机由外到内依次设置外转子、外定子,内定子、内转子,并且在内定子与外定子之间设置隔磁层,采用隔磁材料对外转子和内定子进行隔磁,实现内转子与外转子之间电磁和结构的完全解耦,使双转子电机的内外转子转速可以独立控制,进而实现两风轮的独立控制,使整机效率更高,有效提高了发电机功率密度,结构紧凑,减少了双转子发电机永磁材料、磁钢等的用量,发电机体积减小,对风电机组机舱等材料都会减小,进一步提高材料利用率。
[0020]采用了上述技术,能够有效地、大幅度地降低风力发电机组度电成本。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双风轮风电机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双风轮风电机组对转示意图。
[0023]附图中:1为前风轮、2为后风轮、3为前主轴、4为后主轴、5为前主轴承、6为后主轴承、7为前主轴承座、8为后主轴承座、9为机舱、10为外转子前轴承、11为外转子后轴承、 12为内转子前轴承、13为内转子后轴承、14为外转子、15为外定子、16为隔磁层、17为内定子、18为内转子、19为塔筒、20为风速仪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如图1所示,一种直驱对转双风轮风电机组,双转子发电机设置在机舱9中,双转子发电机的前风轮发电机与前主轴3连接,前主轴3从机舱9的一端伸出连接前风轮1,双转子发电机的后风轮发电机与后主轴4连接,后主轴4从机舱9的另一端伸出连接后风轮2,前风轮1 旋转带动前风轮发电机转动发电,后风轮2旋转带动后风轮发电机18转动发电,为捕获更多风能,前风轮1和后风轮2旋转方向相反,即对转,如图2所示。
[0026]优选的,前风轮1和后风轮2串列布置,前风轮1的直径大于后风轮2的直径并且前风轮1布置在上风向,后风轮2布置在下风向,所述前风轮1和后风轮2内设置有变桨系统。
[0027]优选的,后风轮1的直径约为前风轮直径2的1/2。
[0028]双转子发电机单元由外到内依次设置外转子14、外定子15、隔磁层16、内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驱对转双风轮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转子发电机以及串列布置在双转子发电机两端的前风轮(1)和后风轮(2),所述双转子发电机由外到里依次设置外转子(14)、外定子(15)、隔磁层(16)、内定子(17)和内转子(18),所述外转子(14)套设在外定子(15)上,所述外定子(15)套设在所述内定子(17)上且两者之间设置有隔磁层(16),所述内定子(17)套设在内转子(18)上;所述外转子(14)通过前主轴(3)连接所述前风轮(1),所述内转子(18)通过后主轴(4)连接双风轮中的后风轮(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驱对转双风轮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轮(1)和后风轮(2)串列布置,所述前风轮(1)的直径大于所述后风轮(2)的直径,所述前风轮(1)布置在上风向,所述后风轮(2)布置在下风向,所述前风轮(1)和后风轮(2)旋转方向相反,所述前风轮(1)和后风轮(2)上设置有变桨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驱对转双风轮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转子发电机为低速永磁同步双转子发电机,所述前主轴(3)旋转带动所述外转子(14)旋转发电;所述后主轴(4)旋转带动所述内转子(18)旋转发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驱对转双风轮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14)通过法兰与前主轴(3)连接,所述内转子(18)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后主轴(4)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驱对转双风轮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14)和外定子(15)构成前风轮发电机,所述内定子(17)和内转子(18)构成后风轮发电机,所述前风轮发电机套设在所述后风轮发电机上,且所述前风轮发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后风轮发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并且方向相反;所述外转子(14)和外定子(15)之间留有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小江李新凯唐巍叶昭良闫姝付明志秦猛劳文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