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线外壳原料共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9138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线外壳原料共混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和原料共混机构,原料共混机构安装在支撑机构上,所述原料共混机构包括搅拌罐、进料管、电机、齿轮组、轴承、搅拌叶和出料管,搅拌罐通过固定组件安装在立柱上,搅拌罐两侧安装有两根进料管,搅拌罐上端固定有电机,电机下端设置有齿轮组,齿轮组下端安装有搅拌叶,搅拌叶通过轴承与搅拌罐上壁活动连接,出料管设置在搅拌罐下端。通过电机、齿轮组和轴承带动搅拌叶旋转,从而使原料在搅拌罐内可以充分混合,搅拌效果好,通过两根进料管,可以同时进料,提高了进料效率,本装置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稳定性好。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线外壳原料共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外壳制造
,具体为一种电子线外壳原料共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子线的外壳一般由塑料制成,而塑料材料的制作一般的过程如下:按照比例配原材料,然后高速共混,把粉状和粒状的材料混合后通过下料口进入挤出机进行加热和挤出,挤出的塑料条经过水槽冷却,冷却后进行剪切切割成粒,塑料原料共混的质量直接决定塑料制品的质量。所以需要用到共混装置对原材料进行充分混合,保证塑料制品的质量。
[0003]现有的电子线外壳原料共混装置,混合效果差,出料困难,容易在箱体内残留原料。
[0004]针对这些面对的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了一种电子线外壳原料共混装置,它具有出料简单,混合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线外壳原料共混装置,它具有出料简单,混合效果好等优点,从而解决了电子线外壳原料共混装置,大多混合效果差,出料困难,容易在箱体内残留原料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线外壳原料共混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和原料共混机构,原料共混机构安装在支撑机构上,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底板、支撑脚、固定座、立柱、固定组件,底板下端安装有四个支撑脚,底板上端两侧设置有两个固定座,固定座上安装有立柱,且两个立柱之间安装有固定组件;
[0007]所述原料共混机构包括搅拌罐、进料管、电机、齿轮组、轴承、搅拌叶和出料管,搅拌罐通过固定组件安装在立柱上,搅拌罐两侧安装有两根进料管,搅拌罐上端固定有电机,电机下端设置有齿轮组,齿轮组下端安装有搅拌叶,搅拌叶通过轴承与搅拌罐上壁活动连接,出料管设置在搅拌罐下端。
[000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和固定螺钉,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安装在两根立柱之间,且其中心轴线重合,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通过固定螺钉和搅拌罐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罐外侧设置有观察窗。
[0010]进一步地,所述齿轮组包括齿轮一、齿轮二和转座,齿轮一安装在电机下端,齿轮二安装在转座上,齿轮一和齿轮二相互啮合,齿轮二下端安装有搅拌叶。
[0011]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叶包括转轴、升降块和搅拌体,转轴上安装有升降块,升降块下端固定有搅拌体。
[0012]进一步地,所述出料管侧面安装有控制阀。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电子线外壳原料共混装置,在立柱上设置有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环、第二
固定环和固定螺钉,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安装在两根立柱之间,且其中心轴线重合,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通过固定螺钉和搅拌罐固定连接,使得搅拌罐在搅拌原料时稳定性增强,减小了罐体的晃动,进而增加了安全性和工作寿命。
[0015]2、本电子线外壳原料共混装置,在搅拌罐两侧,设置有两个进料管,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同时将两种原料倒入搅拌罐,提高了进料效率,在搅拌罐外侧设置有观察窗,方便操作人员观察罐体内的情况,在搅拌罐下端设置有出料管,出料管侧面安装有控制阀,在搅拌时,控制阀将出料管封闭,在搅拌时出料管内流入原料,是搅拌不充分。
[0016]3、本电子线外壳原料共混装置,在搅拌罐内设置有搅拌叶,搅拌叶包括转轴、升降块和搅拌体,转轴上安装有升降块,升降块下端固定有搅拌体,通过电机和齿轮组带动转轴旋转,从而使搅拌体转动,在转动时,升降块带动搅拌体上下移动,使搅拌更加充分,搅拌体有相互平行或垂直的金属组成,可以从各个方向搅拌原料,是原料混合充分,混合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搅拌罐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底板结构俯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支撑机构;11、底板;12、支撑脚;13、固定座;14、立柱;15、固定组件;151、第一固定环;152、第二固定环;153、固定螺钉;2、原料共混机构;21、搅拌罐;211、观察窗;22、进料管;23、电机;24、齿轮组;241、齿轮一;242、齿轮二;243、转座;25、轴承;26、搅拌叶;261、转轴;262、升降块;263、搅拌体;27、出料管;271、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5,一种电子线外壳原料共混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和原料共混机构2,原料共混机构2安装在支撑机构1上,支撑机构1包括底板11、支撑脚12、固定座13、立柱14、固定组件15,底板11下端安装有四个支撑脚12,底板11上端两侧设置有两个固定座13,固定座13上安装有立柱14,且两个立柱14之间安装有固定组件15;原料共混机构2包括搅拌罐21、进料管22、电机23、齿轮组24、轴承25、搅拌叶26和出料管27,搅拌罐21通过固定组件15安装在立柱14上,搅拌罐21两侧安装有两根进料管22,搅拌罐21上端固定有电机23,电机23下端设置有齿轮组24,齿轮组24下端安装有搅拌叶26,搅拌叶26通过轴承25与搅拌罐21上壁活动连接,出料管27设置在搅拌罐21下端;固定组件15包括第一固定环151、第二固定环152和固定螺钉153,第一固定环151和第二固定环152安装在两根立柱14之间,且其中心轴线重合,第一固定环151和第二固定环152通过固定螺钉153和搅拌罐21固定连接;搅拌罐21外侧设置有观察窗211;齿轮组24包括齿轮一241、齿轮二242和转座243,齿轮一241安装在
电机23下端,齿轮二242安装在转座243上,齿轮一241和齿轮二242相互啮合,齿轮二242下端安装有搅拌叶26;搅拌叶26包括转轴261、升降块262和搅拌体263,转轴261上安装有升降块262,升降块262下端固定有搅拌体263;出料管27侧面安装有控制阀271。
[0025]综上所述:本电子线外壳原料共混装置,工作时,首先将本共混装置接通电源,使其各元件能正常工作,再通过进料管22将不同种类的原料倒入搅拌罐21内,再打开开关,使电机23旋转,电机23带动齿轮一241转动,齿轮一241和齿轮二242相互啮合,从而使齿轮二242转动,齿轮二242下端安装有搅拌叶26,最终使得搅拌叶26在搅拌罐21内转动,使原料在搅拌罐21内充分混合,为下一步的加工做准备,混合完成后,打开控制阀271,使原料从出料管27内流出;
[0026]其中,搅拌罐21通过固定组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线外壳原料共混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和原料共混机构(2),其特征在于:原料共混机构(2)安装在支撑机构(1)上,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底板(11)、支撑脚(12)、固定座(13)、立柱(14)、固定组件(15),底板(11)下端安装有四个支撑脚(12),底板(11)上端两侧设置有两个固定座(13),固定座(13)上安装有立柱(14),且两个立柱(14)之间安装有固定组件(15);所述原料共混机构(2)包括搅拌罐(21)、进料管(22)、电机(23)、齿轮组(24)、轴承(25)、搅拌叶(26)和出料管(27),搅拌罐(21)通过固定组件(15)安装在立柱(14)上,搅拌罐(21)两侧安装有两根进料管(22),搅拌罐(21)上端固定有电机(23),电机(23)下端设置有齿轮组(24),齿轮组(24)下端安装有搅拌叶(26),搅拌叶(26)通过轴承(25)与搅拌罐(21)上壁活动连接,出料管(27)设置在搅拌罐(21)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线外壳原料共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5)包括第一固定环(151)、第二固定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万乐罗长江周卫平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大田线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