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844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墙体包括梁柱系统、结构层和装饰层;装饰层与结构层的一面相贴合;梁柱系统包括上边梁、下边梁、左边柱、右边柱;结构层为多层砌体,多层砌体包括若干层由主砌块砌筑的墙体,以及一层由次砌块砌筑的墙体,以及端砌块;下边梁的两端分别设置左边柱和右边柱;结构层砌筑在下边梁上,位于左边柱和右边柱之间;结构层的顶部设置上边梁;左边柱和右边柱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口和第一凸口;上边梁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凸口,下边梁的底部设置第二凹口。通过设置特殊的连接件来连接结构层与装饰层,组装方便,能大大提高拼接效率。能大大提高拼接效率。能大大提高拼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


[0001]本技术属于土木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

技术介绍

[0002]再生混凝土主要源于危旧建筑物的拆除。随着我国的发展,废弃混凝土的排放量快速增长,通过循环再生将其作为再生骨料用于现代建筑,在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同时,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以使用再生混凝土这种绿色材料必然是市场所趋。
[0003]随着以传统施工方式为基础的建筑在环境、施工效率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问题逐渐显现,如施工现场湿作业量大、工期长及污染环境等,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主体结构施工结束后,对建筑内部进行装修设计时,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水电管线混乱等现象。
[0004]现在装配式建筑的水电管线布置是采取管线外敷的方式,需要对墙体及地面进行剔槽,不仅牺牲了净空高度、破坏了墙体结构,还增加了施工成本、产生了建筑垃圾,更关键的是采取外敷的方式铺设管线,基本没有后期改造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装配式墙体节能利废、施工简便、整体性能好、综合成本低、管线布置灵活。本技术的装配式墙体建造技术不仅能完美解决上述问题,而且具有节省能耗、降低环境污染、提高施工效率等优点,更好地为人们所接受。
[0006]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包括梁柱系统、结构层和装饰层,装饰层与结构层的内侧面相贴合;梁柱系统设置在结构层的上方;梁柱系统包括上边梁、下边梁、左边柱、右边柱;下边梁的两端分别设置左边柱和右边柱;结构层砌筑在下边梁上,位于左边柱和右边柱之间;结构层的顶部设置上边梁。
[0008]具体的,结构层为多层砌体,多层砌体之间错缝叠放,多层砌体包括若干层由主砌块砌筑的墙体,一层由次砌块砌筑的墙体,以及端砌块;端砌块用于填补主砌块、次砌块堆叠形成的空缺。
[0009]进一步的,主砌块上端面的长边中部位置设置有Z向的圆形管道,主砌块上端面的短边两端位置分别设置有Z向的第一半圆形管线槽;主砌块的上端面的长边位置、下端面的长边位置处分别设置有Y向的第二半圆形管线槽;在主砌块的两端侧面上分别设置X向的开关暗盒槽形成次砌块;将主砌块沿与上端面短边平行的中心线切开形成端砌块。
[0010]更进一步的,装饰层通过连接件安装在结构层上;连接件包括钢片,钢片的一端连接C形固定片的背部,另一端连接在T形固定片的一面上;T形固定片上设置有螺纹孔;C形固定片安装在圆形管道中,C形固定片的背部与圆形管道相贴合;T形固定片通过螺栓固定在
装饰层上;钢片安装在两层砌体之间。
[0011]进一步的,左右相邻的主砌块或次砌块或端砌块的第一半圆形管线槽组合形成第一圆形管线槽,上下相邻的主砌块或次砌块或端砌块的第二半圆形管线槽组合形成第二圆形管线槽,第一圆形管线槽与上下相邻的主砌块或次砌块上的圆形管道相通;左右相邻的两个次砌块上的开关暗盒槽组合形成开关暗盒;开关暗盒与第一圆形管线槽相通。
[0012]更进一步的,装饰层上开设有外置孔,外置孔与开关暗盒相对应设置,用于布置开关或电源插座。
[0013]进一步的,主砌块在上下端面长边一侧开设有错位的空气层。
[0014]进一步的,主砌块的中部开设有两个Z向的孔洞,用于填充泡沫混凝土等保温材料。
[0015]具体的,左边柱和右边柱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口和第一凸口;上边梁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凸口,下边梁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凹口。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一种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通过设置特殊的连接件来连接结构层与装饰层,组装方便,能大大提高拼接效率;通过墙体内预留管线槽实现竖向管线、水平管线与开关暗盒的铺设安装,从而使装修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布置供电管线,增加装配式墙体的适应性,提高了净空高度;同时这种内置水电管线的方式避免了破坏原有墙体、管线位置固定等问题,存在后期改造的可能性;结构层是由再生混凝土自保温砌块砌筑,本砌块的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最高可达到70%,再生细骨料取代率最高可达到40%,极大地提高了对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利用,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并且再生混凝土中还掺入了陶粒,不仅能降低砌块密度,还具备一定地保温、隔音性能,最终得到的是一种结合管线铺设和装修优化的新型装配式墙体,在综合成本上远远低于传统装配式墙体,可节约20%材料,节省70%工时。
[0018]进一步的,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墙体构件的结构层由主砌块、次砌块和端砌块组成,三类砌块均预留孔洞和管线槽,可填充保温材料以提高保温隔热性能,也可与其它砌块共同组成竖向管线通道、水平管线通道及开关暗盒槽。
[0019]进一步的,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墙体构件的结构层通过内置水电管线的方式解决了破坏原有墙体、管线位置固定等装修问题,增加了装配式墙体的适应性,提高了室内净空高度。
[0020]进一步的,装饰层上预留的外置孔与开关暗盒相对应设置,以免安装开关与插座时开洞,便于装修施工。
[0021]进一步的,装饰层由复合板所构成,通过连接件与结构层相连,实现了装配式装修一体化,而且组装方便,能大大提高拼接效率。
[0022]进一步的,结构层是由再生混凝土自保温砌块砌筑,砌块上可填充保温材料,从而提高其保温隔热性能。
[0023]进一步的,本技术相比于其他砌块还开设有交错排列的空气层以及管道,可隔断冷热桥,起到较好的隔声及保温效果。
[0024]进一步的,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墙体构件通过左边柱和右边柱上的企口实现水平连接,通过上边梁和下边梁上的企口实现竖向连接,连接稳固,拆装方便,可提高施工
效率、节约工时。
[002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材料和结构两方面的优点:在材料上使用了再生混凝土、陶粒及泡沫混凝土等保温材料,不仅提高了墙体构件的保温隔热及隔声性能,而且节能利废,具有广阔的市场价值;在结构上设置了预埋管道、装饰层、连接件、梁柱系统等,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材料和工时,并且有利于后期装修优化效果。
[0026]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层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砌块的俯视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砌块的侧视图;
[00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次砌块的正视图;
[00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次砌块的侧视图
[003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端砌块的俯视图;
[003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饰层的示意图;
[003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梁柱系统、结构层和装饰层(4),装饰层(4)与结构层的内侧面相贴合;梁柱系统设置在结构层的上方;梁柱系统包括上边梁(9)、下边梁(6)、左边柱(7)、右边柱(8);下边梁(6)的两端分别设置左边柱(7)和右边柱(8);结构层砌筑在下边梁(6)上,位于左边柱(7)和右边柱(8)之间;结构层的顶部设置上边梁(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其特征在于,结构层为多层砌体,多层砌体之间错缝叠放,多层砌体包括若干层由主砌块(1)砌筑的墙体,一层由次砌块(2)砌筑的墙体,以及端砌块(3);端砌块(3)用于填补主砌块(1)、次砌块(2)堆叠形成的空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其特征在于,主砌块(1)上端面的长边中部位置设置有Z向的圆形管道(11),主砌块(1)上端面的短边两端位置分别设置有Z向的第一半圆形管线槽(12);主砌块(1)的上端面的长边位置、下端面的长边位置处分别设置有Y向的第二半圆形管线槽(13);在主砌块(1)的两端侧面上分别设置X向的开关暗盒槽(21)形成次砌块(2);将主砌块(1)沿与上端面短边平行的中心线切开形成端砌块(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其特征在于,装饰层(4)通过连接件(5)安装在结构层上;连接件(5)包括钢片(51),钢片(51)的一端连接C形固定片(52)的背部,另一端连接在T形固定片(53)的一面上;T形固定片(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林申张鹏郭梦雪冀诚王耀宜史鹏马志杨李浩淼梁存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