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玻组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78100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玻组件结构,包括双玻组件和层压辅助框。双玻组件包括双玻组件本体,双玻组件本体包括均为长方体结构的正玻和背玻,正玻和背玻的长度均为L,正玻和背玻的宽度均为W,正玻的厚度为H1,背玻的厚度为H2,双玻组件本体在其外周粘贴有第一高温胶带;层压辅助框包括两个第一边框和两个第二边框,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围设形成能够容置双玻组件的层压腔,层压腔的长度为L+1mm~L+1.2mm,层压腔的宽度为W+1mm~W+1.2mm,层压腔的高度为H1+H2+1.35mm~H1+H2+1.65mm,以解决层压时出现的正玻和背玻错位以及双玻组件内产生气泡等问题。错位以及双玻组件内产生气泡等问题。错位以及双玻组件内产生气泡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玻组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光伏组件
,尤其涉及一种双玻组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双玻组件是指由两片玻璃和太阳能电池片组成复合层,电池片之间由导线串、并联汇集到引线端所形成的光伏电池组件。两面玻璃的对称结构使得双玻组件具有更好的机械强度,不易产生隐裂、碎片等质量问题,另外,玻璃良好的防火以及阻隔水汽的性能,也使得双玻组件具有生命周期更高的发电量,而且玻璃良好的耐磨性,也很好的解决了双玻组件在野外的耐风沙问题。
[0003]但是,因为双玻组件本身的结构设计原因,在制作过程中,双玻组件两面玻璃会出现偏移,其内部会产生气泡,这样不仅影响双玻组件的使用寿命,而且外观质量也大打折扣。具体地,常规的双玻组件都是经过焊接、敷设、层压工序制成,现有的层压工序是将铺设后的双玻组件放置于层压机内,在设定的温度、压力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完成,在层压过程中,用硅胶板进行滚压,硅胶板的滚动会带动上层玻璃的微小滑动,造成上下层玻璃之间发生错位从而产生气泡。
[0004]因此,亟需一种双玻组件结构,以解决层压过程中出现的双玻组件上下层玻璃错位以及双玻组件内部产生气泡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玻组件结构,以解决层压过程中出现的双玻组件上下层玻璃错位以及双玻组件内部产生气泡等问题。
[0006]如上构思,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双玻组件结构,包括:
[0008]双玻组件,包括双玻组件本体,所述双玻组件本体包括正玻和背玻,所述正玻和所述背玻之间夹设有封装材料和电池串,所述正玻和所述背玻均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正玻和所述背玻的长度均为L,所述正玻和所述背玻的宽度均为W,所述正玻的厚度为H1,所述背玻的厚度为H2,所述双玻组件本体在其外周粘贴有第一高温胶带;
[0009]层压辅助框,包括沿所述双玻组件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边框和沿所述双玻组件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边框,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围设形成能够容置所述双玻组件的层压腔,所述层压腔的长度为L+1mm~L+1.2mm,所述层压腔的宽度为W+1mm~W+1.2mm,所述层压腔的高度为H1+H2+1.35mm~H1+H2+1.65mm。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均为长条状,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的宽度均为15mm。
[0011]进一步地,所述双玻组件结构还包括第二高温胶带,所述第二高温胶带粘贴于所述层压辅助框靠近所述双玻组件的一侧。
[0012]进一步地,所述层压辅助框为分体式结构。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框和相邻的所述第二边框通过连接件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框和相邻的所述第二边框榫接组合。
[0015]进一步地,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边框和一个所述第二边框中,一者设有榫凹,另一者设有能够插入所述榫凹的榫舌。
[0016]进一步地,所述层压辅助框为一体式结构。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的材质均为金属。
[0018]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串设有多个,所述双玻组件还包括固定胶带,所述固定胶带的两端分别粘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串。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本技术提出一种双玻组件结构,包括双玻组件和层压辅助框。其中,双玻组件包括双玻组件本体,双玻组件本体包括正玻和背玻,正玻和背玻之间夹设有封装材料和电池串,正玻和背玻均为长方体结构,正玻和背玻的长度均为L,正玻和背玻的宽度均为W,正玻的厚度为H1,背玻的厚度为H2,双玻组件本体在其外周粘贴有第一高温胶带;层压辅助框包括沿双玻组件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边框和沿双玻组件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边框,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围设形成能够容置双玻组件的层压腔,层压腔的长度为L+1mm~L+1.2mm,层压腔的宽度为W+1mm~W+1.2mm,层压腔的高度为H1+H2+1.35mm~H1+H2+1.65mm。在对双玻组件进行层压前,可将双玻组件放置于层压腔内,对双玻组件进行限位,以避免正玻和背玻在被滚压过程中发生相对滑动,从而导致正玻和背玻错位以及双玻组件内产生气泡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层压辅助框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层压辅助框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双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双玻组件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002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双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双玻组件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0027]图中:
[0028]1、层压辅助框;11、第一边框;12、第二边框;13、层压腔;14、第二高温胶带;
[0029]2、双玻组件;21、第一高温胶带;22、电池串;23、固定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3]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4]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玻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双玻组件(2),包括双玻组件本体,所述双玻组件本体包括正玻和背玻,所述正玻和所述背玻之间夹设有封装材料和电池串(22),所述正玻和所述背玻均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正玻和所述背玻的长度均为L,所述正玻和所述背玻的宽度均为W,所述正玻的厚度为H1,所述背玻的厚度为H2,所述双玻组件本体在其外周粘贴有第一高温胶带(21);层压辅助框(1),包括沿所述双玻组件(2)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边框(11)和沿所述双玻组件(2)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边框(12),所述第一边框(11)与所述第二边框(12)围设形成能够容置所述双玻组件(2)的层压腔(13),所述层压腔(13)的长度为L+1mm~L+1.2mm,所述层压腔(13)的宽度为W+1mm~W+1.2mm,所述层压腔(13)的高度为H1+H2+1.35mm~H1+H2+1.6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玻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框(11)和所述第二边框(12)均为长条状,所述第一边框(11)和所述第二边框(12)的宽度均为1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玻组件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霞冷崇有李淳慧何悦
申请(专利权)人: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