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结构、锂电池以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778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41
本公开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电芯结构、锂电池以及电子设备。一种电芯结构,包括:本体;多个内极耳,伸出于所述本体一侧设置,所述多个内极耳形成至少两个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由若干内极耳朝向所述本体厚度方向弯折形成的弯折部,和由所述若干内极耳的端部连接形成的第一连接部;以及外极耳结构,包括与所述至少两个支撑结构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的外极耳。本公开电芯结构安全可靠性更高。靠性更高。靠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结构、锂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0001]本公开涉及锂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电芯结构、锂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作为可循环充放电的储能器件,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对于手机等电子设备来说,如何提高锂电池在例如跌落等情况下的安全可靠性是必要的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提高相关技术中锂电池安全可靠性,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芯结构、锂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0004]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芯结构,包括:
[0005]本体;
[0006]多个内极耳,伸出于所述本体一侧设置,所述多个内极耳弯折形成至少两个支撑结构,所述至少两个支撑结构在所述本体厚度方向上依次并排设置;每个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由若干内极耳朝向所述本体厚度方向弯折形成的弯折部,和由所述若干内极耳的端部连接形成的第一连接部;以及
[0007]外极耳结构,包括与所述至少两个支撑结构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的外极耳。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极耳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本体厚度方向上的中部。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极耳结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外极耳之间的缓冲部,所述缓冲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本体厚度方向的两端。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三角形结构。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内极耳在所述本体厚度方向上形成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结构。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支撑结构结构包括:
[0013]由若干内极耳朝向所述本体厚度方向的外侧弯折形成的所述弯折部,和由所述若干内极耳的端部连接且朝向所述本体厚度方向的内侧弯折形成的所述第一连接部。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包括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层叠卷绕设置。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内极耳均为正极内极耳,所述外极耳为正极外极耳。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内极耳均为负极内极耳,所述外极耳为负极外极耳。
[0017]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锂电池,包括:
[0018]根据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电芯结构;和
[0019]电芯保护板,所述外极耳的端部与所述电芯保护板的电极端子连接。
[0020]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根据第二方面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锂电池。
[0021]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电芯结构,包括本体和多个内极耳,多个内极耳伸出于所述本体一侧设置,多个内极耳形成至少两个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由若干内极耳朝向本体厚度方向弯折形成的弯折部和由若干内极耳的端部连接形成的第一连接部,外极耳结构包括与支撑结构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且端部伸出电芯结构的外极耳。本公开电芯结构通过将多个内极耳分散形成多组支撑结构,外极耳结构的第一连接部与多组支撑结构连接,从而在例如跌落、撞击等外极耳受到外力冲击的情况下,外极耳受到的载荷可以更均匀的分布在内极耳上,降低内极耳变形导致的短路风险,提高电芯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相关技术中电芯结构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相关技术中电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公开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28]锂电池作为可循环充放电的储能器件,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传统锂电池电芯结构包括卷绕式和叠片式,由于叠片式电芯是将正负极极片和隔膜对位堆叠而成,工序复杂、耗时长,因此在智能电子产品中往往较多的采用卷绕式电芯。对于卷绕式电芯结构,由于正负极极片为一整片的卷绕式极片,增加极片的极耳数量,可以使得各个极耳之间的极片实现并联,极大的降低了电池内阻,提高电池高倍率充电能力,显著降低大电流恒流充电时间,是实现快充的必要技术方案之一。
[0029]相关技术中的多极耳电芯结构可参见图1、图2所示。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多极耳电芯结构的极片结构,如图1所示,极片10可以是正极片也可以是负极片,本示例中极片10以正极片为例进行说明。极片10包括集流体,正极极片的集流体一般采用铝箔,集流体可以单面或者双面涂布活性物质。继续参照图1,极片10为卷绕式极片,在极片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多个伸出极片的内极耳20,多个内极耳20沿极片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0030]图1所示的正负极片层叠卷绕封装之后,形成的电芯结构截面如图2所示。极片10的多个内极耳20首先朝向电芯厚度方向的一侧弯折后焊接,然后经过第二次U型弯折后与外极耳30转焊接为一体,外极耳30在电芯封装之后伸出电芯外部,从而与电池保护板上的电极端子焊接,再次封装后形成完整的锂电池。图2中仅示出了正极极耳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负极极耳与之同理,本公开对此不再赘述。
[0031]如图2所示,相关技术中电池在受到跌落、撞击等外部作用力时,外极耳30很容易受到y方向的外力,从而外极耳30在外力作用向下挤压内极耳20。由于内极耳20在电芯厚度方向上载荷分布不均匀,如图2中所示,左侧的内极耳相对于右侧的内极耳会受到更大的作用力,从而容易发生形变导致结构损坏,并且一旦正极内极耳与负极接触,会导致电池短路,严重时甚至导致起火爆炸。由此可见,相关技术中的电芯结构在跌落、撞击等情况下的安全可靠性较差。
[0032]正是基于上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芯结构、锂电池以及电子设备,旨在提高电池的安全可靠性。
[0033]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芯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芯结构包括本体,本体指形成电芯的主体结构。以卷绕式电芯为例,正极片和负极片层叠卷绕,且正负极片之间设置有隔膜进行绝缘,对于锂离子电池,在对正负极片封装之后正负极片之间可填充有电解液。而对于叠片式电芯,多个正负极片依次堆叠设置,且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多个内极耳,伸出于所述本体一侧设置,所述多个内极耳弯折形成至少两个支撑结构,所述至少两个支撑结构在所述本体厚度方向上依次并排设置;每个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由若干内极耳朝向所述本体厚度方向弯折形成的弯折部,和由所述若干内极耳的端部连接形成的第一连接部;以及外极耳结构,包括与所述至少两个支撑结构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的外极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极耳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本体厚度方向上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极耳结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外极耳之间的缓冲部,所述缓冲部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本体厚度方向的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三角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虎王宗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