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消除往复泵出口止回阀异响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7687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流体输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消除往复泵出口止回阀异响的装置,包括限流孔板自动补液管路,限流孔板设置在出口管路上,且位于第一止回阀的前端;自动补液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止回阀的前端和后端的出口管路上,且与出口管路连通;当第一止回阀的前后压差值达到设定阈值后自动补液管路自动开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止回阀前设置限流孔板,对第一止回阀前流体起到稳流作用,避免出口管路的振动;设置自动补液管路,平衡了第一止回阀前后压差,使第一止回阀阀瓣缓慢运动,能够彻底消除第一止回阀前后压差过大带来的阀瓣随流体逆向冲击引起的内件撞击,消除往复泵出口第一止回阀的异响,并实现全自动补液。液。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消除往复泵出口止回阀异响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流体输送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消除往复泵出口止回阀异响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石油化工装置常常通过往复泵对流体进行加压和输送,往复泵出口设置有防止流体逆向流动的止回阀。往复泵属容积式泵,能够通过活塞或柱塞在缸体内作往复运动而交替改变工作容积,从而对流体进行压缩,实现流体的输送。往复泵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其在工作过程中易造成出口流体的脉动,从而极易引起出口止回阀内部构件的振动、碰撞和异响,给现场操作员工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形成较大的安全隐患,严重时止回阀内部构件因振动发生损坏脱落继而引发恶劣的安全事故。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使用者不得不缩短检修周期以更换因撞击损坏的阀门内件,生产厂家往往选择削减阀瓣厚度等措施来降低内件重量,以减轻内件碰撞的概率。但上述方法均不能有效解决因内件撞击而引发的止回阀异响问题:往复泵在压缩的过程中,止回阀前后依然存在较大的压差,回座力作用在阀瓣上,使阀瓣撞击阀座的情况依然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消除往复泵出口止回阀异响的装置,能够彻底消除止回阀前后压差过大带来的阀瓣随流体逆向冲击引起的内件撞击,同时稳定往复泵管道流体,避免出口管线的振动,消除往复泵出口止回阀异响。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消除往复泵出口止回阀异响的装置,所述往复泵的出口管路上设置第一止回阀,所述消除往复泵出口止回阀异响的装置包括:<br/>[0007]限流孔板,所述限流孔板设置在所述出口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止回阀的前端;
[0008]自动补液管路,所述自动补液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止回阀的前端和后端,且与所述出口管路连通;当所述第一止回阀的前后压差值达到设定阈值时所述自动补液管路自动开启。
[0009]可选地,所述用于消除往复泵出口止回阀异响的装置还包括压差表,所述压差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止回阀的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以测量所述压差值。
[0010]可选地,所述自动补液管路上设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与所述压差表电连接以接收所述压差值。
[0011]可选地,所述自动补液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二止回阀,所述第二止回阀设置在所述调节阀的后端。
[0012]可选地,所述调节阀相对于所述出口管路为小口径调节阀。
[0013]可选地,所述限流孔板相对于所述自动补液管路设置在所述出口管路的前端。
[0014]可选地,所述自动补液管路的内径小于所述出口管路的内径。
[0015]可选地,所述调节阀为常闭调节阀。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消除往复泵出口止回阀异响的装置,通过在第一止回阀前设置限流孔板,对第一止回阀前流体起到稳流作用,避免出口管路的振动;设置自动补液管路,平衡了第一止回阀前后压差,使第一止回阀阀瓣缓慢运动,能够彻底消除第一止回阀前后压差过大带来的阀瓣随流体逆向冲击引起的内件撞击,消除往复泵出口第一止回阀的异响,并实现全自动补液。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消除往复泵出口止回阀异响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
[0020]100.出口管路;200.第一止回阀;
[0021]1.限流孔板;2.自动补液管路;21.调节阀;22.第二止回阀;3.压差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5]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26]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消除往复泵出口止回阀异响的装置,如图1所示,在往复泵的出口管路100上设置第一止回阀200,本实施例提供的消除往复泵出口止回阀异响的装置包括限流孔板1和自动补液管路2,其中,限流孔板1设置在出口管路100上,且位于第一止回阀200的前端;自动补液管路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止回阀200的前端和后端,且与出口管路100连通;当第一止回阀200的前后压差值达到设定值时,自动补液管路1自动开启。
[0027]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定义往复泵出口的流体的流动方向为从第一止
回阀200的前端流向后端,如图1所示,出口管路100上左侧为前端,右侧为后端,自动补液管路2上右侧为前端,左侧为后端。往复泵流体先流经限流孔板1,限流孔板1对第一止回阀200的前端的流体起稳流作用,当往复泵活塞反向运动抽吸流体时,第一止回阀200前端的流体同样被逆流吸入往复泵泵体,第一止回阀200的阀瓣止逆没有足够的阀后流体补充从而形成阀前低压区,这种涌动现场极易造成第一止回阀200的阀体和出口管路100的振动,限流孔板1的设置,能够降低流体的涌动程度,对流体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
[0028]当往复泵活塞反向运动出口流体涌向往复泵泵体时,第一止回阀200前后压差的增大导致流体带动阀瓣反向关闭撞击阀座,第一止回阀200的阀体产生异响,为降低第一止回阀200的前后压差,消除阀瓣随流体迅速回座的情况,本实施例在第一止回阀200的两端连接设置自动补液管路2,可以平衡第一止回阀200的前后压差,使第一止回阀200的阀瓣缓慢运动,能够彻底消除第一止回阀200前后压差过大带来的阀瓣随流体逆向冲击引起的内件撞击,消除往复泵出口第一止回阀200的异响,并实现全自动补液。
[0029]可选地,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消除往复泵出口止回阀异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泵的出口管路(100)上设置第一止回阀(200),所述消除往复泵出口止回阀异响的装置包括:限流孔板(1),所述限流孔板(1)设置在所述出口管路(100)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止回阀(200)的前端;自动补液管路(2),所述自动补液管路(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止回阀(200)的所述前端和后端,且与所述出口管路(100)连通;当所述第一止回阀(200)的前后压差值达到设定阈值时所述自动补液管路(2)自动开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除往复泵出口止回阀异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差表(3),所述压差表(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止回阀(200)的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以测量所述压差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消除往复泵出口止回阀异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补液管路(2)上设有调节阀(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国庆陆阳孙世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