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与救生衣或防跌落装置配套使用的手动自动两用型充气系统,属于充气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本体、微型气体发生器和拉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微型气体发生器做刺破二氧化碳气瓶的破口动力,它接收到工作指令在3毫秒就开始工作,反应时间短,能更快速的开始给救生衣或防护气囊充气,对于救生衣没有下雨天的误报,对于瓷器等易碎品或者行走有障碍的人群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微型气体发生器是一次性自动工作的,同时它也是可更换的配件。拉杆是手动启动的机构,有观察使用状态的状态环,拉杆以拉杆轴为中心转动,推动撞针刺破气瓶,对刺破气瓶提供二次保障。对刺破气瓶提供二次保障。对刺破气瓶提供二次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动自动两用型充气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充气装置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与救生衣或防跌落装置配套使用的手动自动两用型充气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救生衣的自动充气是使用水溶药片,遇水2秒开始产生气体,推动撞针刺破二氧化碳气瓶来充气的。水溶性药片遇水就产生气体,它不耐水,在下雨天的误报率很高。因此现有技术当中亟需要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0003]另外,在瓷器等易碎品运输中以及对于行走有障碍的人群,在放跌落或放跌倒的防护上也急需一种及时自动充气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动自动两用型充气系统,该系统使用微型气体发生器做刺破气瓶的破口动力用于解决传统救生衣自动充气使用的水溶药片不耐水,在下雨天的误报率高;在瓷器等易碎品运输中以及对于行走有障碍的人群也急需一种及时自动充气的装置进行放跌落防护等技术问题。
[0005]手动自动两用型充气系统,包括本体、微型气体发生器和拉杆,所述本体包括二氧化碳气瓶连接口、隔板、撞针和气室连接口;所述二氧化碳气瓶连接口的内壁一端与二氧化碳气瓶螺纹连接,二氧化碳气瓶连接口的内壁另一端与隔板螺纹连接;所述撞针的针刺部延伸至隔板的内腔中部;所述气室连接口与救生衣或防护气囊连接;
[0006]所述微型气体发生器的一端通过管座帽与本体螺纹连接,微型气体发生器的另一端与撞针的推动部连接,微型气体发生器通过双绞线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传感器连接;所述拉杆通过拉杆轴与本体转动连接,拉杆的一端为把手端,拉杆的另一端与撞针的推动部活动连接。
[0007]所述拉杆的把手端上设置有状态环、尼龙绳和拉柄;所述状态环通过一次性使用连接带与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尼龙绳的一端与拉杆的把手端固定连接,尼龙绳的另一端与拉柄固定连接。
[0008]所述传感器包括水压传感器、水浸传感器或陀螺仪传感器。
[0009]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技术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0010]本技术使用微型气体发生器做刺破二氧化碳气瓶的破口动力,它接收到工作指令在3毫秒就开始工作,反应时间短,能更快速的开始给救生衣或防护气囊充气,对于救生衣没有下雨天的误报,对于瓷器等易碎品或者行走有障碍的人群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微型气体发生器是一次性自动工作的,同时它也是可更换的配件。
[0011]拉杆是手动启动的机构,有观察使用状态的状态环,操作时拉动拉柄,尼龙绳带动拉杆,拉杆撑断一次性使用连接带弹开状态环,对是否使用过该手动自动两用型充气系统起到判断作用,拉杆继续以拉杆轴为中心转动,推动撞针刺破气瓶,对刺破气瓶提供二次保
障。
附图说明
[001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手动自动两用型充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
‑
本体、2
‑
微型气体发生器、3
‑
拉杆、4
‑
管座帽、5
‑
拉杆轴、101
‑
二氧化碳气瓶连接口、102
‑
隔板、103
‑
撞针、104
‑
气室连接口、201
‑
双绞线、301
‑
状态环、302
‑
尼龙绳、303
‑
拉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所示,手动自动两用型充气系统,包括本体1、微型气体发生器2和拉杆3,所述本体1包括二氧化碳气瓶连接口101、隔板102、撞针103和气室连接口104;所述二氧化碳气瓶连接口101的内壁一端与二氧化碳气瓶螺纹连接,二氧化碳气瓶连接口101的内壁另一端与隔板102螺纹连接;所述撞针103的针刺部延伸至隔板102的内腔中部;所述气室连接口104与救生衣或防护气囊连接,其中防护气囊用于瓷器等易碎品外包装上或者穿戴于行走有障碍的人群的身上;
[0016]所述微型气体发生器2的一端通过管座帽4与本体1螺纹连接,微型气体发生器2的另一端与撞针103的推动部连接,微型气体发生器2通过双绞线201与控制器连接接收控制器发出的工作指令;所述控制器与水压传感器、水浸传感器或陀螺仪传感器连接,其中水压传感器或水浸传感器用于救生衣上,陀螺仪传感器用于瓷器等易碎品外包装上或者穿戴于行走有障碍的人群的身上;所述拉杆3通过拉杆轴5与本体1转动连接,拉杆3的一端为把手端,拉杆3的另一端与撞针103的推动部活动连接。
[0017]所述拉杆3的把手端上设置有状态环301、尼龙绳302和拉柄303;所述状态环301通过一次性使用连接带与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尼龙绳302的一端与拉杆3的把手端固定连接,尼龙绳302的另一端与拉柄303固定连接。
[0018]整个手动自动两用型充气系统以本体1为主体结构,二氧化碳气瓶连接口101设置有螺套,螺套作为镶嵌件和本体1注塑在一起,二氧化碳气瓶通过螺套和本体1连接;
[0019]撞针103装配在本体1的内部,再安装隔板102,隔板102上设置有螺纹并与本体1螺纹连接;
[0020]微型气体发生器2和管座帽4预安装在一起,通过螺纹和本体1连接。微型气体发生器2是一次性自动工作的,同时它也是可更换的配件;
[0021]拉杆3是手动启动的机构,有观察使用状态的状态环301,操作时拉动拉柄303,尼龙绳302带动拉杆3,拉杆3撑断一次性使用连接带弹开状态环301,对是否使用过该手动自动两用型充气系统起到判断作用,拉杆3以拉杆轴5为中心转动,推动撞针103刺破气瓶。
[0022]本体1通过气室连接口104和救生衣或防护气囊连接。
[0023]工作原理:
[0024]1.手动充气:拉动拉柄303带动尼龙绳302拖动拉杆3,拉杆3随着拉杆轴5中心转动,弹开状态环301,推动撞针103刺破二氧化碳气瓶。
[0025]2.自动充气:
[0026]A.水压传感器或水浸传感器检测到救生衣入水信号,发送触发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双绞线201发送点火信号作为工作指令给微型气体发生器2,微型气体发生器2接收到工作指令后,3毫秒以内开始产生气体,迅速建立压力,推动撞针103快速运动,刺破二氧化碳气瓶,释放气体,充满救生衣气室。
[0027]B.陀螺仪传感器检测到角度偏移值超过设定阈值,发送触发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双绞线201发送点火信号作为工作指令给微型气体发生器2,微型气体发生器2接收到工作指令后,3毫秒以内开始产生气体,迅速建立压力,推动撞针103快速运动,刺破二氧化碳气瓶,释放气体,充满防护气囊。
[00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手动自动两用型充气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本体(1)、微型气体发生器(2)和拉杆(3),所述本体(1)包括二氧化碳气瓶连接口(101)、隔板(102)、撞针(103)和气室连接口(104);所述二氧化碳气瓶连接口(101)的内壁一端与二氧化碳气瓶螺纹连接,二氧化碳气瓶连接口(101)的内壁另一端与隔板(102)螺纹连接;所述撞针(103)的针刺部延伸至隔板(102)的内腔中部;所述气室连接口(104)与救生衣或防护气囊连接;所述微型气体发生器(2)的一端通过管座帽(4)与本体(1)螺纹连接,微型气体发生器(2)的另一端与撞针(103)的推动部连接,微型气体发生器(2)通过双绞线(20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刚,郝帅,郑伟,曹宇奇,李海洋,胡志军,牛国鑫,候文军,郑琳琳,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德天诺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