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转向开关中转向回位销的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725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开关中转向回位销的控制结构,本结构中壳体居中设有长槽,长槽侧壁设有滑槽、后壁设有定位柱,推块两侧设有凸块,凸块上方设有挂钩,推块后端面设有沉孔,沉孔居中设有定位柱,推块前端面设有弧形压面,推块位于壳体长槽内并且通过凸块和挂钩夹持滑槽,弹簧两端嵌套于两个定位柱,回位销为阶梯板并且在顶面居中设有凸块,凸块两侧与阶梯板顶面之间形成间隙,回位销位于壳体长槽内,长槽两侧壁的滑槽嵌入凸块两侧与阶梯板顶面之间的间隙内,回位销前端伸出壳体前端面的开口,推块前端面的弧形压面抵压凸块端面。本结构解决回位销的碰撞异响问题,确保回位销状态平衡以及转向开关自动回位,提高转向开关应用可靠性。开关应用可靠性。开关应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转向开关中转向回位销的控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转向开关中转向回位销的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转向开关是打开或关闭车辆转向信号灯的开关,车辆转弯前,驾驶员操作转向开关扳柄,开启转向开关,车辆转向信号灯工作,发出转向信号。转弯完成后,驾驶员回转方向盘,通过驱动自动复位机构,自动关闭转向开关,转向信号灯停止工作。该机构主要是改善驾驶员的操作舒适性。
[0003]传统转向开关的回位结构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使回位销上下不平衡,运动时跳动产生异响,并且在回位销伸出时前端呈低头状态,使得转向开关在左右转向位置时不能自动回位。
[000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传统转向开关的回位结构主要由手柄部件1、壳体2,弹簧3、推块4、回位销5及拨块6等构成。其中拨块6安装在手柄部件1上,弹簧3、推块4、回位销5依次装配在壳体2中,弹簧3一端顶在壳体2的端面、另一端通过推块4后端面的圆孔顶在圆孔底面,推块4两侧的挂钩挂在壳体2平面,推块4前端面推着回位销5一同装在壳体2中,壳体2装入手柄部件时,回位销5被拨块6的V形结构限位,在弹簧3的作用力F下,回位销5前端呈低头,后端翘起状态,失去平衡,在左/右转向扳动手柄时,回位销5在弹簧3的作用力下顺着壳体2前端的开口21向前伸出,在伸出过程中高度方向上跳跃产生碰撞异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转向开关中转向回位销的控制结构,本控制结构克服传统转向开关回位结构的缺陷,解决回位销在运动过程中的跳动产生的碰撞异响问题,确保回位销的状态平衡以及转向开关的自动回位,提高转向开关应用的可靠性。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汽车转向开关中转向回位销的控制结构包括壳体、弹簧、推块和回位销,所述壳体居中设有长槽,所述长槽的两侧壁设有滑槽、后壁设有第一定位柱,所述壳体的前端面设有开口,所述推块两侧间隔设有两个凸块,所述两个凸块的上方设有挂钩,所述推块后端面设有沉孔,所述沉孔居中设有第二定位柱,所述推块前端面设有弧形压面,所述推块位于所述壳体的长槽内,并且推块两侧的两个凸块和挂钩夹持所述长槽两侧壁的滑槽使得推块沿滑槽滑移,所述弹簧一端嵌套于所述第一定位柱、另一端位于所述推块后端面的沉孔内并嵌套于第二定位柱,所述回位销为阶梯板并且在顶面居中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两侧与阶梯板顶面之间设有与所述长槽的两侧壁滑槽厚度匹配的间隙,所述回位销位于所述壳体的长槽内,并且所述长槽两侧壁的滑槽嵌入所述凸块两侧与阶梯板顶面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回位销前端伸出所述壳体前端面的开口,所述推块前端面的弧形压面抵压所述凸块端面。
[0007]进一步,所述壳体长槽两侧壁的滑槽与所述推块两侧凸块和挂钩之间的间隙形成
间隙配合。
[0008]进一步,所述回位销的凸块两侧和阶梯板顶面之间的间隙与所述壳体长槽两侧壁的滑槽形成间隙配合。
[0009]进一步,所述阶梯板包括平行布置且相邻端连接的顶板和底板,所述凸块设于所述顶板与底板连接端的顶板表面并且凸块端面为弧形端面,所述推块位于所述底板表面并且推块前端面的弧形压面抵压住所述凸块的弧形端面。
[0010]进一步,所述推块两侧壁在所述两个凸块上方设有凸筋,所述凸筋抵靠所述滑槽的垂直面,并且,两者之间的间隙为0.025~0.05mm,凸筋与滑槽顶面的高度差最少为0.2mm。
[0011]由于本技术汽车转向开关中转向回位销的控制结构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本结构包括壳体、弹簧、推块和回位销,壳体居中设有长槽,长槽侧壁设有滑槽、后壁设有第一定位柱,推块两侧设有两个凸块,两个凸块的上方设有挂钩,推块后端面设有沉孔,沉孔居中设有第二定位柱,推块前端面设有弧形压面,推块位于壳体长槽内并且通过凸块和挂钩夹持滑槽,弹簧两一端嵌套于第一和第二定位柱,回位销为阶梯板并且在顶面居中设有凸块,凸块两侧与阶梯板顶面之间形成间隙,回位销位于壳体长槽内,长槽两侧壁的滑槽嵌入凸块两侧与阶梯板顶面之间的间隙内,回位销前端伸出壳体前端面的开口,推块前端面的弧形压面抵压凸块端面。本控制结构克服传统转向开关回位结构的缺陷,解决回位销在运动过程中的跳动产生的碰撞异响问题,确保回位销的状态平衡以及转向开关的自动回位,提高转向开关应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3]图1为传统转向开关回位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传统转向开关回位结构中回位销的装配示意图;
[0015]图3为传统转向开关回位结构中回位销状态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汽车转向开关中转向回位销的控制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结构中壳体示意图;
[0018]图6为本结构中推块后端面示意图;
[0019]图7为本结构中推块前端面示意图;
[0020]图8为本结构中回位销示意图;
[0021]图9为本结构中推块与壳体装配示意图;
[0022]图10为本结构中推块与回位销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如图4至图10所示,本技术汽车转向开关中转向回位销的控制结构包括壳体2、弹簧3、推块4和回位销5,所述壳体2居中设有长槽22,所述长槽22的两侧壁设有滑槽23、后壁设有第一定位柱24,所述壳体2的前端面设有开口21,所述推块4两侧间隔设有两个凸块41,所述两个凸块41的上方设有挂钩42,所述推块4后端面设有沉孔43,所述沉孔43居中设有第二定位柱44,所述推块4前端面设有弧形压面45,所述推块4位于所述壳体2的长
槽22内,并且推块4两侧的两个凸块41和挂钩42夹持所述长槽22两侧壁的滑槽23使得推块4沿滑槽23滑移,所述弹簧3一端嵌套于所述第一定位柱24、另一端位于所述推块4后端面的沉孔43内并嵌套于第二定位柱44,所述回位销5为阶梯板并且在顶面居中设有凸块51,所述凸块51两侧与阶梯板顶面之间设有与所述长槽22的两侧壁滑槽23厚度匹配的间隙,所述回位销5位于所述壳体2的长槽22内,并且所述长槽22两侧壁的滑槽23嵌入所述凸块51两侧与阶梯板顶面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回位销5前端伸出所述壳体2前端面的开口21,所述推块4前端面的弧形压面45抵压所述凸块51端面。
[0024]优选的,所述壳体2长槽22两侧壁的滑槽23与所述推块4两侧凸块41和挂钩42之间的间隙形成间隙配合。
[0025]优选的,所述回位销5的凸块51两侧和阶梯板顶面之间的间隙55与所述壳体2长槽22两侧壁的滑槽23形成间隙配合。
[0026]优选的,所述阶梯板包括平行布置且相邻端连接的顶板52和底板53,所述凸块51设于所述顶板52与底板53连接端的顶板52表面并且凸块51端面为弧形端面54,所述推块4位于所述底板53表面并且推块4前端面的弧形压面45抵压住所述凸块51的弧形端面54。
[0027]优选的,所述推块4两侧壁在所述两个凸块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转向开关中转向回位销的控制结构,包括壳体、弹簧、推块和回位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居中设有长槽,所述长槽的两侧壁设有滑槽、后壁设有第一定位柱,所述壳体的前端面设有开口,所述推块两侧间隔设有两个凸块,所述两个凸块的上方设有挂钩,所述推块后端面设有沉孔,所述沉孔居中设有第二定位柱,所述推块前端面设有弧形压面,所述推块位于所述壳体的长槽内,并且推块两侧的两个凸块和挂钩夹持所述长槽两侧壁的滑槽使得推块沿滑槽滑移,所述弹簧一端嵌套于所述第一定位柱、另一端位于所述推块后端面的沉孔内并嵌套于第二定位柱,所述回位销为阶梯板并且在顶面居中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两侧与阶梯板顶面之间设有与所述长槽的两侧壁滑槽厚度匹配的间隙,所述回位销位于所述壳体的长槽内,并且所述长槽两侧壁的滑槽嵌入所述凸块两侧与阶梯板顶面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回位销前端伸出所述壳体前端面的开口,所述推块前端面的弧形压面抵压所述凸块端面。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贵亮刘伟何雪梅陈捷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盈智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