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和可穿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27211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2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系统,包括可穿戴设备和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包括环状穿戴部和第一线圈,环状穿戴部包括外环面,第一线圈收容于环状穿戴部的内部,第一线圈的铺设面沿环状穿戴部的周向排布。电子设备包括第二线圈。外环面部分抵接电子设备时,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相对设置,且两者通电时产生的磁感线方向相同。本申请实施例所示可穿戴系统中,可在使用电子设备的同时对可穿戴设备进行充电,有助于提高可穿戴设备的使用便捷性。助于提高可穿戴设备的使用便捷性。助于提高可穿戴设备的使用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穿戴设备和可穿戴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可穿戴
,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和可穿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可穿戴设备通常采用有线的方式进行充电,用户需要随身携带充电器,一旦忘记携带充电器,可穿戴设备就会因没电或电量低而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和可穿戴系统,无需使用充电器即可对可穿戴设备充电,有助于提高可穿戴设备的使用便捷性。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穿戴系统,包括可穿戴设备和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包括环状穿戴部和第一线圈,环状穿戴部包括外环面,第一线圈收容于环状穿戴部的内部,第一线圈的铺设面沿环状穿戴部的周向排布。电子设备包括第二线圈。
[0005]外环面部分抵接电子设备时,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相对设置,且两者通电时产生的磁感线方向相同。
[0006]用户在佩戴使用可穿戴设备时,不需要将可穿戴设备取下,可直接将外环面部分抵接电子设备,使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相对设置。第二线圈在通电时可产生交变磁场,第一线圈可感应到第二线圈的交变磁场产生感应电流,以实现对可穿戴设备的充电,提高了可穿戴设备的使用便捷性。
[0007]其中,环状穿戴部是指,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时,穿戴部呈环状。换言之,用户未佩戴可穿戴设备时,穿戴部可以呈环状,也可以展开呈板状。
[0008]其中,第一线圈的铺设面是指,第一线圈的安装面。
[0009]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的缠绕中心穿过外环面,以使第一线圈可感应穿过第一线圈的铺设面的磁感线,用户佩戴使用可穿戴设备时,无需取下可穿戴设备即可实现充电,提高了可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有助于提高可穿戴设备的使用便捷性。
[0010]一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后盖,第二线圈安装于后盖的内侧,第二线圈的缠绕中心垂直于后盖,以向外辐射穿过后盖的磁感线。
[0011]一种实施方式中,外环面部分抵接电子设备时,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相对设置,第一线圈的缠绕中心和第二线圈的缠绕中心平行或重合,以使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能产生电磁感应。
[001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环状穿戴部和第一线圈,第一线圈收容于环状穿戴部的内部,第一线圈的铺设面沿环状穿戴部的周向排布,第一线圈用以感应穿过第一线圈的铺设面的磁感线,以形成感应电流,无需使用充电器即可实现对可穿戴设备的充电,有助于提高可穿戴设备的使用便捷性。
[0013]一种实施方式中,环状穿戴部包括外环面,第一线圈的缠绕中心穿过外环面,以使第一线圈可感应穿过第一线圈的铺设面的磁感线。
[0014]用户在佩戴使用可穿戴设备时,无需取下可穿戴设备,可直接将环状穿戴部的外环面部分抵接外部供电设备,使得第一线圈与外部供电设备的供电线圈正对,第一线圈即可感应穿过第一线圈的铺设面的磁感线,实现对可穿戴设备的充电,提高了可穿戴设备的使用便捷性。
[0015]一种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电源和隔磁片,电源和隔磁片收容于环状穿戴部的内部,电源与第一线圈电连接,且位于隔磁片的内侧,第一线圈位于隔磁片的外侧。
[0016]由于传统的电源一般采用金属外壳,电源的金属外壳接收到第一线圈产生的电磁波会产生涡流,进而产生与第一线圈的电磁波方向相反的电磁波,削弱第一线圈的电磁波,导致第一线圈的感应电流减少,充电效应较低。
[0017]隔磁片可隔离第一线圈和金属的金属外壳,隔离电源的金属外壳对第一线圈的磁场的衰减干扰,防止能量浪费,有助于提高第一线圈的充电效率。
[0018]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的铺设面为隔磁片的外表面,即隔离片支撑和固定第一线圈。第一线圈由导线沿隔磁片的外表面的边缘缠绕而成,以在环状穿戴部的内部形成较大的线圈,有助于形成较大的磁感应回路,使得通过第一线圈的磁束量很大以获得较大的磁通量,产生较大的感应电流,有助于提高对可穿戴设备的充电效率。
[0019]一种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辅助电路板,辅助电路板与第一线圈电连接,隔磁片安装于辅助电路板的内表面,第一线圈的铺设面为辅助电路板的外表面。即辅助电路板支撑和固定第一线圈,辅助电路板第一线圈由导线沿辅助电路板的外表面的边缘缠绕而成,以在环状穿戴部的内部形成较大的线圈,有助于形成较大的磁感应回路,使得通过第一线圈的磁束量很大以获得较大的磁通量,产生较大的感应电流,有助于提高对可穿戴设备的充电效率。
[0020]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在辅助电路板的内表面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隔磁片在辅助电路板的内表面的投影内。即,隔磁片在辅助电路板的内表面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第一线圈在辅助电路板的内表面的投影,以保证隔离片起到隔离第一线圈和电源的金属外壳的作用。
[0021]一种实施方式中,环状穿戴部包括充电部分,充电部分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第一线圈用以通过充电部分感应磁感线。
[0022]需要了解的是,由于第一线圈是依靠交变电磁场感应的原理来传输能量的,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充电部分有效保障了第一线圈能感应到磁场线,实现对可穿戴设备的充电。
[0023]一种实施方式中,外环面设有佩戴标识,以标识环状穿戴部10的佩戴位置。第一线圈在外环面上的投影覆盖佩戴标识,或者,第一线圈在外环面上的投影与佩戴标识相背设置。即,可依据佩戴标识判断第一线圈的位置,用户在佩戴可穿戴设备时,可自由选择第一线圈的摆放位置,便于利用第一线圈对可穿戴设备进行充电。
[0024]一种实施方式中,环状穿戴部包括彼此固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合形成收容腔,收容腔收容第一线圈。
[0025]一种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电路板和功能器件,电路板与第一线圈电连接,功能器件安装于电路板,且与电路板电连接,以实现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多样性。
[0026]其中,电路板与电源电连接,第一线圈通过电路板与电源电连接。
[0027]一种实施方式中,功能器件安装于电路板的内表面。
[0028]用户在佩戴使用可穿戴设备时,电路板可缓冲功能器件受到的外力,即电路板可起到保护功能器件的作用。
[0029]一种实施方式中,可穿戴设备为戒指。
[003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戒指的尺寸较小,使得环状穿戴部的内部用于放置电源的空间很小,因此电源的容量很小。用户在使用可穿戴设备时,需要一天中多次对电源进行充电,给可穿戴设备的使用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本实施方式所示可穿戴设备无需取下即可进行充电,克服了这一障碍,提高了用户使用可穿戴设备的体验。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
技术介绍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003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图1所示可穿戴系统中可穿戴设备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0034]图3是图1所示可穿戴系统中可穿戴设备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5]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穿戴设备和电子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环状穿戴部和第一线圈,所述环状穿戴部包括外环面,所述第一线圈收容于所述环状穿戴部的内部,所述第一线圈的铺设面沿所述环状穿戴部的周向排布;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二线圈;所述外环面部分抵接所述电子设备时,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相对设置,且两者通电时产生的磁感线方向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的缠绕中心穿过所述外环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穿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后盖,所述第二线圈安装于所述后盖的内侧,所述第二线圈的缠绕中心垂直于所述后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面部分抵接所述电子设备时,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线圈的缠绕中心和所述第二线圈的缠绕中心平行或重合。5.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状穿戴部和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收容于所述环状穿戴部的内部,所述第一线圈的铺设面沿所述环状穿戴部的周向排布,所述第一线圈用以感应穿过所述第一线圈的铺设面的磁感线,以形成感应电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穿戴部包括外环面,所述第一线圈的缠绕中心穿过所述外环面。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电源和隔磁片,所述电源和所述隔磁片收容于所述环状穿戴部的内部,所述电源与所述第一线圈电连接,且位于所述隔磁片的内侧,所述第一线圈位于所述隔磁片的外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的铺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统严斌王举友王彦欣尹帮实
申请(专利权)人: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