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外围护墙板与主体钢结构的连接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714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外围护墙板与主体钢结构的连接体系,包括用于连接墙板和主体钢结构的承托件、拉托件和拉结件,墙板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布置的首层墙板、若干中间层墙板和顶层墙板,首层墙板下部与主体钢结构之间通过承托件连接,相邻两中间层墙板之间、首层墙板上部与最下部的中间层墙板的下部之间、最上部的中间层墙板的上部与顶层墙板之间与主体钢结构均通过一拉托件连接,顶层墙板的上部与主体钢结构之间通过拉结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墙板的安装精度高,同时实现墙板的三维平动和转动调节,使得竖向板缝在墙板安装完成后可进行自主调节;具有安装精度高、焊接量少、安装便捷的特点。捷的特点。捷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外围护墙板与主体钢结构的连接体系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外围护墙板与主体钢结构的连接体系。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装配式外围护墙板与主体钢结构之间多采用焊接、螺栓连接或栓焊结合的方式进行连接,然而传统的连接方式存在着焊接量大、精度较低、可调节性差的问题,同时,目前外围护墙板构件生产和安装精度不够,导致一些墙板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时,孔位对接不够准确的情况时有发生,而目前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基本上是在施工现场进行二次钻孔,较为严重的情况还需返厂再次加工,严重影响施工效率和安装精度。孔位对接不准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是墙板和连接板件的偏离,第二是墙板和连接板件的歪斜,前者由连接板件的定位偏差、焊接偏差等因素导致,后者由主体钢结构的安装角度误差、主体钢结构的挠曲等因素导致,这些因素在工程实际中广泛存在,极大地影响着外围护墙板的安装施工。此外,基于传统连接方式的墙板体系在安装完成后其板缝往往无法实现自主调节,从而使得墙板间可能产生相互挤压而发生破坏。
[0003]现有的一种三维可调装配式轻型条板外墙系统,该系统的连接体系能够实现墙板沿其厚度、宽度、长度三个方向的三维平动调节,相较于传统的连接方式而言,具有较大的可调节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墙板的安装精度,减少墙板的现场二次钻孔和返厂再加工,间接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可以实现横向和竖向板缝的可调节。然而,该体系不能实现墙板的三维转动调节,所以其无法解决由于主体钢结构挠曲和安装角度偏差等因素引起的墙体安装歪斜问题,难以充分保证墙板安装精度。目前还没有能够同时实现墙板三维平动和转动的连接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装配式外围护墙板与主体钢结构的连接体系,解决墙板安装过程中孔位对接不准的问题,提高墙板的安装精度,能够同时实现墙板的三维平动和转动调节,并且使得竖向板缝在墙板安装完成后可进行自主调节。该连接体系具有安装精度高、焊接量少、安装便捷的特点。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装配式外围护墙板与主体钢结构的连接体系,包括用于连接墙板和主体钢结构的承托件、拉托件和拉结件,所述墙板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布置的首层墙板、若干中间层墙板和顶层墙板,首层墙板下部与主体钢结构之间通过承托件连接,相邻两中间层墙板之间、首层墙板上部与最下部的中间层墙板的下部之间、最上部的中间层墙板的上部与顶层墙板之间与主体钢结构均通过一拉托件连接,顶层墙板的上部与主体钢结构之间通过拉结件连接;
[0007]所述承托件包括与主体钢结构焊接连接的第一基座、与第一基座连接的第一连接
底座和与第一连接底座连接的承托板;
[0008]所述拉托件包括与主体钢结构焊接连接的第二基座、与第二基座连接的第二连接底座和与第二连接底座连接的拉托板;
[0009]所述拉结件包括与主体钢结构焊接连接的第三基座和与第三基座连接的第三连接底座;
[0010]在承托板和拉托板上均设有一螺纹螺柱,在所有连接底座上均设有竖向条状孔洞,通过承托板上的螺纹螺柱穿过第一连接底座上的竖向条状孔洞实现承托板与第一连接底座的连接;通过拉托板上的螺纹螺柱穿过第二连接底座上的竖向条状孔洞实现拉托板与第二连接底座的连接;在承托板和拉托板上也都设有竖向条状孔洞,承托板、拉托板和第三连接底座均通过高强螺栓穿过其各自的竖向条状孔洞与相应的墙板内的预埋钢套筒连接。
[0011]进一步的,在第一基座上设有两个第一螺纹螺柱;所述第一连接底座包括一块第一L形板和两块第一加劲肋,两块第一加劲肋平行布置在第一L形板的内侧,在第一L形板的水平板上设有两个第一纵向条状孔洞,在第一L形板的竖板上设有两个第一竖向条状孔洞和一个第二竖向条状孔洞,所述第二竖向条状孔洞设置在两个第一竖向条状孔洞之间,所述承托板为第二L形板,第二L形板的水平板直接承托在首层墙板的下部,在第二L形板的竖板上设有两个第三竖向条状孔洞,在第二L形板的竖板上设有一个第二螺纹螺柱;
[0012]所述第一基座与第一连接底座之间通过第一基座上的第一螺纹螺柱穿过第一连接底座水平板上的第一纵向条状孔洞连接;第一连接底座与承托板之间通过承托板竖板上的第二螺纹螺柱穿过第一连接底座竖板上的第二竖向条状孔洞连接;所述承托板和第一连接底座通过高强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底座上的第一竖向条状孔洞和承托板上的第三竖向条状孔洞与墙板内的预埋钢套筒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基座与承托件的第一基座结构相同,第二基座上设置两个第三螺纹螺柱,所述第二连接底座和第一连接底座的结构相同,在第二连接底座的水平板上设置两个第二纵向条状孔洞,在第二连接底座的竖板上设置两个第四竖向条状孔洞和一个第五竖向条状孔洞;所述第二基座与第二连接底座之间通过第二基座上的第三螺纹螺柱穿过第二连接底座水平板上的第二纵向条状孔洞相连接;
[0014]所述拉托板为T形板,T形板的水平板承托上方墙板的下部,T形板的竖板包括上下两部分,在上部竖板设有两个第六竖向条状孔洞和一个第四螺纹螺柱,在下部竖板上设有一个第七竖向条状孔洞,第二连接底座与拉托板之间通过拉托板的竖板上的第四螺纹螺柱穿过第二连接底座的竖板上的第五纵向孔洞连接,所述拉托板通过高强螺栓穿过第七竖向条状孔洞与下方的墙板内预埋钢套筒连接,所述拉托板和第二连接底座通过高强螺栓穿过第二连接底座上的第四竖向条状孔洞和拉托板上的第六竖向条状孔洞与上方的墙板内的预埋钢套筒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基座与第一基座结构相同,第三基座上设置两个第五螺纹螺柱,所述第三连接底座包括一块第三L形板和两块第二加劲肋,两块第二加劲肋平行布置在第三L形板的内侧,在第三L形板水平板上设有两个第三纵向条状孔洞,在第三L形板竖板的中部设有一个第八竖向条状孔洞,所述第三基座和第三连接底座之间通过第三基座上的第五螺纹螺柱穿过第三连接底座水平板上的第三纵向条状孔洞相连接,第三连接底座通过高强螺栓穿过第三连接底座上的第八竖向条状孔洞与墙板内预埋钢套筒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座与第一连接底座之间、第二基座与第二连接底座之间以及第三基座与第三连接底座之间连接用的相应的螺纹螺柱均配有一高强螺母锁紧。
[00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外围护墙板与主体钢结构的连接体系及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0018]1、与斜柄连接、插入钢筋法连接等传统连接相比,本申请的连接体系无需焊接通长角钢,焊接量少,安装方便;
[0019]2、本申请能够同时实现墙板的三维平动和转动调节,有效解决墙板安装过程中孔位对接不准的问题,提高安装质量,同时避免了墙板的二次钻孔和返厂再加工,间接提高了安装效率;
[0020]3、本申请能够实现墙板的竖向板缝在安装完成后的自主调节,避免了墙板间相互挤压带来的破坏;
[0021]4、本申请能够实现外围护墙板与主体结构的快速高效连接,适用于多高层钢结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外围护墙板与主体钢结构的连接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墙板和主体钢结构(4)的承托件(1)、拉托件(2)和拉结件(3),所述墙板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布置的首层墙板、若干中间层墙板和顶层墙板,首层墙板下部与主体钢结构之间通过承托件(1)连接,相邻两中间层墙板之间、首层墙板上部与最下部的中间层墙板的下部之间、最上部的中间层墙板的上部与顶层墙板之间与主体钢结构均通过一拉托件(2)连接,顶层墙板的上部与主体钢结构之间通过拉结件(3)连接;所述承托件(1)包括与主体钢结构焊接连接的第一基座(1

1)、与第一基座(1

1)连接的第一连接底座(1

2)和与第一连接底座(1

2)连接的承托板(1

3);所述拉托件(2)包括与主体钢结构焊接连接的第二基座(2

1)、与第二基座(2

1)连接的第二连接底座(2

2)和与第二连接底座(2

2)连接的拉托板(2

3);所述拉结件(3)包括与主体钢结构焊接连接的第三基座(3

1)和与第三基座(3

1)连接的第三连接底座(3

2);在承托板(1

3)和拉托板(2

3)上均设有一螺纹螺柱,在所有连接底座上均设有竖向条状孔洞,通过承托板(1

3)上的螺纹螺柱穿过第一连接底座(1

2)上的竖向条状孔洞实现承托板(1

3)与第一连接底座(1

2)的连接;通过拉托板(2

3)上的螺纹螺柱穿过第二连接底座(2

2)上的竖向条状孔洞实现拉托板(2

3)与第二连接底座(2

2)的连接;承托板(1

3)和拉托板(2

3)上也都设有竖向条状孔洞,承托板(1

3)、拉托板(2

3)和第三连接底座(3

2)均通过高强螺栓穿过其各自的竖向条状孔洞与相应墙板内的预埋钢套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外围护墙板与主体钢结构的连接体系,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基座(1

1)上设有两个第一螺纹螺柱(1
‑1‑
1);所述第一连接底座(1

2)包括一块第一L形板和两块第一加劲肋,两块第一加劲肋平行布置在第一L形板的内侧,在第一L形板的水平板上设有两个第一纵向条状孔洞(1
‑2‑
1),在第一L形板的竖板上设有两个第一竖向条状孔洞(1
‑2‑
3)和一个第二竖向条状孔洞(1
‑2‑
2),所述第二竖向条状孔洞(1
‑2‑
2)设置在两个第一竖向条状孔洞(1
‑2‑
3)之间,所述承托板(1

3)为第二L形板,第二L形板的水平板直接承托首层墙板的下部,在第二L形板的竖板上设有两个第三竖向条状孔洞(1
‑3‑
1),在第二L形板的竖板上设有一个第二螺纹螺柱(1
‑3‑
2);所述第一基座(1

1)与第一连接底座(1

2)之间通过第一基座(1

1)上的第一螺纹螺柱(1
‑1‑
1)穿过第一连接底座(1

2)水平板上的第一纵向条状孔洞(1
‑2‑
1)相连接;第一连接底座(1

2)与承托板(1

3)之间通过承托板(1

3)的竖板上的第二螺纹螺柱(1
‑3‑
2)穿过第一连接底座(1

2)的竖板上的第二竖向条状孔洞(1
‑2‑
2)相连接;所述承托板(1

3)和第一连接底座(1

2)通过高强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底座(1

2)上的第一竖向条状孔洞(1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朝荣陈一笑武岳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