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温器性能测量系统和车辆试验台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2696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节温器性能测量系统和车辆试验台架,该系统包括控制器、水箱、水泵、第一循环水管、主水管、流量计、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其中水箱的出水口与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水泵的出水口通过主水管与节温器的进水口连通,流量计设在主水管的内部,节温器的第一阀门用于导通第一循环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个节温器性能测量系统,模拟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循环回路中冷却液对节温器的造成的冲击,根据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确定节温器的使用时间,并根据使用时间以及流量计测量的流量生成节温器的机械性能测量报告,实现了检测节温器在不同的流量时的硬件性能的目的。的流量时的硬件性能的目的。的流量时的硬件性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温器性能测量系统和车辆试验台架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节温器性能测量系统和车辆试验台架。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节温器是一种控制发动机冷却液流动路径的阀门,汽车节温器根据发动机冷却循环中冷却液温度自动调节进入散热器的水量,以保证发动机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实现节约能耗的目的。
[0003]为了保证节温器工作的可靠性,需要对节温器的性能进行验证。现有技术是将节温器放置在冷水和热水中,验证节温器根据感温组件检测的温度调节节温器主阀门开启和关闭的功能,来实现验证节温器性能的可靠性。
[0004]然而,在节温器的实际使用中,冷却液的流动对节温器的冲击会造成节温器出现机械损伤。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检测节温器硬件性能可靠性的验证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温器性能测量系统和车辆试验台架,用于检测节温器硬件性能可靠性。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节温器性能测量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水箱、水泵、第一循环水管、主水管、流量计、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
[0007]所述水箱用于存储冷却液,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所述主水管与节温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流量计设在所述主水管的内部,用于测量所述节温器的进水口处的流量;所述节温器的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一循环水管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水箱的第一回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在所述节温器的进水口处,用于测量所述节温器的进水口承受的压力,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在所述第一循环水管的出水口处,用于测量所述节温器的第一循环水管出水口处的压力;
[0008]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水泵以及所述流量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流量计测量的冷却液的流量调节所述水泵泵出的冷却液的流量;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
[0009]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确定所述节温器的使用时间,并根据所述使用时间以及所述流量计测量的流量生成所述节温器的机械性能测量报告。
[00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背压调节阀;
[0011]所述背压调节阀设在所述主水管上,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预设目标流量表调节所述背压调节阀的开度。
[00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循环水管、第三压力传感器、加热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
[0013]所述节温器的第二阀门与所述第二循环水管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水箱的第二回水口连通,所述节温器的第二阀门用于根据冷却液的温度导通第二循环水管;
[0014]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设在所述第二循环水管的出水口处,用于测量所述节温器的第二循环水管出水口处的压力,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
[0015]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确定所述节温器的使用时间,并根据所述使用时间以及所述流量计测量的流量生成所述节温器的机械性能测量报告。
[00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加热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散热装置;
[0017]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在水箱内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水箱里冷却液的温度;
[0018]所述加热器设在所述水箱内部,所述加热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的冷却液的温度生成升温参数,所述加热器用于根据所述升温参数对所述水箱里的冷却液进行加热;
[0019]所述散热装置设在第二循环水管内部,用于对所述第二循环水管中的冷却液进行降温;
[0020]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确定所述节温器的温控功能使用时间,并根据所述温控功能使用时间生成所述节温器的温控功能测量报告。
[002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冷却风扇和第二温度传感器;
[0022]所述散热器设在第二循环水管内部,所述冷却风扇安装在散热器的侧面,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散热器内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将测量的所述散热器内部冷却液的温度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0023]所述冷却风扇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测量的冷却液的温度生成冷却参数,所述冷却风扇用于冷却参数对所述散热器内的冷却液进行风冷却。
[002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为液体膨胀式温度传感器。
[002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显示设备用于显示流量参数、温度参数和/或水压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002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循环水管和所述第二循环水管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02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循环水管和所述第二循环水管为不锈钢材质水管。
[0028]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试验台架,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节温器性能测量系统。
[0029]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节温器性能测量系统和车辆试验台架,该系统包括控制器、水箱、水泵、第一循环水管、主水管、流量计、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本技术通过提供一个节温器性能测量系统,模拟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循环回路中冷却液对节温器的造成的冲击,根据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确定节温器的使用时间,并根据使用时间以及流量计测量的流量生成节温器的机械性能测量报告,实现了检测节温器在不同的流量时的硬件性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3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性能测量系统结构示意图一;
[003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性能测量系统结构示意图二;
[003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性能测量系统结构示意图三;
[003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性能测量系统结构示意图四;
[003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性能测量系统结构示意图五。
[00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101:控制器;
[0038]102:水箱;
[0039]103:水泵;
[0040]104:第一循环水管;
[0041]105:主水管;
[0042]106:流量计;
[0043]107:第一压力传感器;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温器性能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水箱、水泵、第一循环水管、主水管、流量计、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水箱用于存储冷却液,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所述主水管与节温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流量计设在所述主水管的内部,用于测量所述节温器的进水口处的流量;所述节温器的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一循环水管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水箱的第一回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在所述节温器的进水口处,用于测量所述节温器的进水口承受的压力,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在所述第一循环水管的出水口处,用于测量所述节温器的第一循环水管出水口处的压力;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水泵以及所述流量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流量计测量的冷却液的流量调节所述水泵泵出的冷却液的流量;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确定所述节温器的使用时间,并根据所述使用时间以及所述流量计测量的流量生成所述节温器的机械性能测量报告;所述系统还包括背压调节阀;所述背压调节阀设在所述主水管上,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预设目标流量表调节所述背压调节阀的开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温器性能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循环水管、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节温器的第二阀门与所述第二循环水管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循环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水箱的第二回水口连通,所述节温器的第二阀门用于根据冷却液的温度导通第二循环水管;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设在所述第二循环水管的出水口处,用于测量所述节温器的第二循环水管出水口处的压力,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确定所述节温器的使用时间,并根据所述使用时间以及所述流量计测量的流量生成所述节温器的机械性能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笃志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