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茶树培养基的灵芝培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26949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茶树培养基的灵芝培植方法,将修剪下来的茶树加工处理成茶树段、茶树屑和茶叶粉,并添加水稻秸秆屑、谷壳粉作为主料,再添加糖、石膏粉和磷肥为辅料,制成下实上松的多孔菌棒,再将菌棒放置于茶树下进行接种、培育,可实现灵芝在茶园的仿生种植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投入成本低,药效高,经济效益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茶树培养基的灵芝培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灵芝培植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茶树培养基的灵芝培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茶树,原名茶,山茶科、山茶属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茶树的叶子可制茶,种子可以榨油,茶树材质细密,分布主要集中在南纬16度至北纬30度之间,茶树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0℃以上时芽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阴,适于在漫射光下生育,一生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
[0003]灵芝,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为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眩晕不眠、心悸气短、虚劳咳喘。灵芝属高温性菌类,在15~35℃之间均能生长,适温为25~30℃。子实体在10~32℃的范围内均能生长,但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28℃。低于25℃,子实体生长缓慢,皮壳色泽也差;高于35℃,子实体会死亡。灵芝生长需要较高的湿度。随着昼夜温差的增大,菌丝长满袋的时间延长。
[0004]灵芝又称林中灵,以林中生长的为最佳,药效最高。目前也有人工大棚种植,主要生长在较湿润的地方。现有的人工大棚种植的灵芝,不仅需要占用土地搭建大棚,投入成本较高,还由于其在温室内生长,未经风雨,吸收大自然的精华,药效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茶树培养基的灵芝培植方法,该基于茶树培养基的灵芝培植方法将修剪下来的茶树加工处理成茶树段、茶树屑和茶叶粉,并添加水稻秸秆屑、谷壳粉作为主料,再添加糖、石膏粉和磷肥为辅料,制成下实上松的多孔菌棒,再将菌棒放置于茶树下进行接种、培育,可实现灵芝在茶园的仿生种植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投入成本低,药效高,经济效益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于茶树培养基的灵芝培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取修剪下来的茶树枝,将直径大于0.6mm的茶树枝条剁成长度为1.5

3.0cm的茶树段,将直径小于0.6mm的茶树枝条粉碎成茶树屑;
[0009]S2、将茶树屑35

55份、茶叶粉12

24份、竹屑6

15份、水稻秸秆屑20

35份、谷壳粉8

16份、石灰1

8份、水5

18份搅拌均匀,渥堆1.5

6d后,得到混合初料;将糖1

3份、石膏粉2

6份和磷肥1

5份溶解于水中,再加入茶树段26

44份和混合初料搅拌均匀,渥堆2

8h后,得到培养料,培养料含水量为60%

75%,pH为6

8;
[0010]S3、将培养料装入袋中,边装料边采用成孔装置压实,得到菌棒;所述菌棒下实上松,且菌棒设置有多个上端开口的通气孔;再扎紧袋口,放入灭菌室进行灭菌;
[0011]S4、将灭菌后的菌棒下端埋设在茶树下的土壤上,菌棒上端倾斜抵靠在茶树上,压
实菌棒周围的土壤,并洒水至土壤的含水量达到55%以上;
[0012]S5、将灵芝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菌棒上,并进行菌丝培养;
[0013]S6、进行日常管理至出芝,获得灵芝子实体后进行采摘。
[0014]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成孔装置包括支撑管、固定板、袋口圈、压实板、驱动杆和多个成孔杆;所述固定板一侧与支撑管固定连接;所述袋口圈一侧固定于固定板下方的支撑管上;所述成孔杆上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成孔杆下端穿过袋口圈向下延伸;所述压实板滑动设置于成孔杆上;所述驱动杆下端穿过固定板与压实板固定连接,通过驱动压实板上下移动将袋内的培养料压紧。
[0015]优选地,所述支撑管下端套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支撑管螺纹连接,通过旋转支撑杆调节袋口圈和成孔杆的安装高度。
[0016]优选地,所述支撑管和驱动杆顶端分别固定有把手。
[0017]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菌棒的具体成型步骤为:
[0018]S31、将袋子的袋口从下到上套设在袋口圈上,并根据菌棒的通气孔深度,通过旋转支撑杆调节成孔杆伸入袋子的深度;
[0019]S32、往袋子内添加培养料,通过手持驱动杆带动压实板上下往复运动,将袋子内的培养料压紧;
[0020]S33、培养料压紧后,按住驱动杆并提起支撑管,使成孔杆从袋子内上升,再旋转支撑杆使其着地,继续添加培养料并用压实板压紧;
[0021]S34、重复步骤S33,直至成型出整个菌棒,并将菌棒从成孔装置上卸下来。
[0022]优选地,步骤S1中的所述茶树段重复经喷水、暴晒3

8天后,用于步骤S2中添加使用。
[0023]优选地,步骤S2中的所述茶叶粉为将修剪下来的茶树叶晒干后,经粉碎过2目筛制得。
[0024]优选地,步骤S3的灭菌条件为:采用常压灭菌,在1.5

3.5小时内达到100

120℃,再恒温持续灭菌5

9小时。
[0025]优选地,步骤S5中灵芝菌种的接种步骤为:打开袋口,在菌棒侧边的袋子上剪开多个接种孔,再将灵芝菌种从袋口和接种孔接种到菌棒的顶端和侧边。
[002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7]1、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茶树培养基的灵芝培植方法,将修剪下来的茶树加工处理成茶树段、茶树屑和茶叶粉,并添加水稻秸秆屑、谷壳粉作为主料,再添加糖、石膏粉和磷肥为辅料,制成下实上松的多孔菌棒,再将菌棒放置于茶树下进行接种、培育,可实现灵芝在茶园的仿生种植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投入成本低,药效高,经济效益好。
[0028]2、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茶树培养基的灵芝培植方法,采用成孔装置对添加到袋子中的培养料进行压实成型,可制得下实上松且具有多个通气孔的菌棒,可促进空气进入菌棒内部,可提高灵芝根部对菌棒中营养成分的吸收,有利于灵芝茁壮成长。
[0029]3、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茶树培养基的灵芝培植方法,菌棒内含有茶树段,可以茶树段为营养基质,持续为灵芝提供充足的养分,可进行2

4年的灵芝种植,有效提高了菌棒的使用寿命。
[0030]4、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茶树培养基的灵芝培植方法,菌棒下端埋设在茶树下的土壤
上,菌棒上端倾斜抵靠在茶树上,且灵芝菌种接种在菌棒的顶端和侧边,可提高单位菌棒的产菌量;此外,茶树枝叶可为灵芝遮阳挡雨,为灵芝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灵芝采摘后,可将废弃的菌棒作为有机肥撒在茶树旁,可为茶树生长提供养料,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袋子未安装在成孔装置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茶树培养基的灵芝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取修剪下来的茶树枝,将直径大于0.6mm的茶树枝条剁成长度为1.5

3.0cm的茶树段,将直径小于0.6mm的茶树枝条粉碎成茶树屑;S2、将茶树屑35

55份、茶叶粉12

24份、竹屑6

15份、水稻秸秆屑20

35份、谷壳粉8

16份、石灰1

8份、水5

18份搅拌均匀,渥堆1.5

6d后,得到混合初料;将糖1

3份、石膏粉2

6份和磷肥1

5份溶解于水中,再加入茶树段26

44份和混合初料搅拌均匀,渥堆2

8h后,得到培养料,培养料含水量为60%

75%,pH为6

8;S3、将培养料装入袋中,边装料边采用成孔装置压实,得到菌棒;所述菌棒下实上松,且菌棒设置有多个上端开口的通气孔;再扎紧袋口,放入灭菌室进行灭菌;S4、将灭菌后的菌棒下端埋设在茶树下的土壤上,菌棒上端倾斜抵靠在茶树上,压实菌棒周围的土壤,并洒水至土壤的含水量达到55%以上;S5、将灵芝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菌棒上,并进行菌丝培养;S6、进行日常管理至出芝,获得灵芝子实体后进行采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茶树培养基的灵芝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成孔装置包括支撑管(1)、固定板(2)、袋口圈(3)、压实板(4)、驱动杆(5)和多个成孔杆(6);所述固定板(2)一侧与支撑管(1)固定连接;所述袋口圈(3)一侧固定于固定板(2)下方的支撑管(1)上;所述成孔杆(6)上端与固定板(2)固定连接,成孔杆(6)下端穿过袋口圈(3)向下延伸;所述压实板(4)滑动设置于成孔杆(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景华张泰黄敏
申请(专利权)人:武夷山元生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