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6831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腔体、底座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第一腔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所述第一连接部内形成一出气腔,所述出气腔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气室、第二腔体以及出气通道,所述第一腔体经所述底座连通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一气室与所述出气腔之间的气道中设有第一单向阀片;本申请实现了手拉气筒的双向充气,且将手拉气筒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腔体、底座和第二腔体一体成型制成,提高了手拉气筒的装配效率。了手拉气筒的装配效率。了手拉气筒的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


[0001]本技术涉及手拉气筒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

技术介绍

[0002]手拉气筒(也叫充气泵)种类相当多,其中传统式结构即如同一般人用来对充气产品进行充气的打气筒。该种打气筒具有一筒状的筒身,在筒身中组装有一由连接杆操作的活塞,活塞周侧设有向下凹的橡皮碗,并于连接杆顶端设有供用户握持的握把,在筒身下端延伸出一充气管,另在筒身的适当位置设置上述活塞。当用户拉起握把时,空气会进入筒身内侧的活塞下方,而当用户将握把下压时,则会由活塞将筒身中的空气推入充气管中,提供一份充气的功效。
[0003]现有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通常在筒身外侧设置有外管,手拉气筒的筒身、外管及上盖通常是分离式装配,后期组装在一起,需要通过各种密封件在保证不会漏气,组装效率和成功率都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既实现双向充气,又将第一连接部、第一腔体、底座和第二腔体一体成型,提高手拉气筒的装配效率。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腔体、底座和第二腔体;
[0006]所述第一腔体内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第一腔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
[0007]所述第一连接部内形成一出气腔,所述出气腔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气室、第二腔体以及出气通道,所述第一腔体经所述底座连通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一气室与所述出气腔之间的气道中设有第一单向阀片。
[0008]可选地,所述手拉气筒还包括把手装置,所述把手装置包括相连接的主体部和联动管,所述主体部上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联动管;所述联动管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央;所述活塞连接于所述联动管。
[0009]可选地,所述把手装置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部和联动管。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二端的内径,所述第一腔体的外壁呈平滑状;沿着自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径逐渐增大。
[0011]可选地,所述手拉气筒还包括压力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一与所述出气腔相连通的容置腔,所述压力表设于所述容置腔内且卡接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所述压力表和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
[0012]可选地,所述活塞包括第二单向阀片,所述第一单向阀片仅让空气由所述第一气室进入所述出气腔;所述第二单向阀片仅让空气由所述联动管进入所述第二气室。
[0013]可选地,所述底座包括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三腔体之间设有第三单向阀片;所述第三单向阀片仅让空气由所述第二气室进入所述第三腔体。
[0014]可选地,所述把手装置还包括两个握把,所述把手装置的主体部还包括两个第二连接部,每个握把的一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
[0015]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中空圆管,所述中空圆管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握把包括一向所述中空圆管内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握把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
[0016]可选地,所述底座设于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二端,所述底座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踩脚部,且所述踩脚部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可旋转地连接。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本技术提供的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将传统位于联动管内部的外管,设于联动管的外部,这样使得充气过程中联动管内部的充气量增大,并且实现了双向充气,利于提升手拉气筒的充气效率;同时将手拉气筒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腔体、底座和第二腔体一体成型制成,提高了手拉气筒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0019]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公开的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的立体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公开的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的另一立体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公开的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的主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公开的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的后视图;
[0024]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公开的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的侧视图;
[0025]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公开的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的俯视图;
[0026]图7为图6中A

A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图6中B

B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第一连接部1
[0030]第一腔体2
[0031]底座3
[0032]第二腔体4
[0033]把手装置5
[0034]进气口11
[0035]出气通道12
[0036]第一气室13
[0037]第二气室14
[0038]第三腔体15
[0039]活塞16
[0040]容置腔17
[0041]出气腔18
[0042]主体部21
[0043]联动管22
[0044]第一单向阀片23
[0045]第二单向阀片24
[0046]第三单向阀片25
[0047]第四单向阀片26
具体实施方式
[0048]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材料、装置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0049]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具有”以及“设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0050]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参考图1至图6,该手拉气筒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部1、第一腔体2、底座3和第二腔体4。这样就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部(1)、第一腔体(2)、底座(3)和第二腔体(4);所述第一腔体(2)内部设置有活塞(16),所述活塞(16)将所述第一腔体(2)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气室(13)和第二气室(14);所述第一连接部(1)内形成一出气腔(18),所述出气腔(18)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气室(13)、第二腔体(4)以及出气通道(12),所述第一腔体(2)经所述底座(3)连通所述第二腔体(4);所述第一气室(13)与所述出气腔(18)之间的气道中设有第一单向阀片(2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拉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拉气筒还包括把手装置(5),所述把手装置(5)包括相连接的主体部(21)和联动管(22),所述主体部(21)上设有进气口(11),所述进气口(11)连通所述联动管(22);所述联动管(22)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的中央;所述活塞(16)连接于所述联动管(2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拉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装置(5)包括一体成型的主体部(21)和联动管(2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拉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设于所述第一腔体(2)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腔体(2)的第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腔体(2)的第二端的内径,所述第一腔体(2)的外壁呈平滑状;沿着自所述第一腔体(2)的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一腔体(2)的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一腔体(2)的内径逐渐增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拉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拉气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卢卡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布拉沃冲气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