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云英还田施肥方法和水稻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26643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沤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紫云英还田施肥方法和水稻种植方法。一种紫云英还田施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种植紫云英植株的田块进行灌水淹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紫云英还田施肥方法对正常生长的紫云英不犁田翻压,直接灌水沤烂,操作简单,可有效防除在土壤或上季稻桩中越冬的虫卵。桩中越冬的虫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紫云英还田施肥方法和水稻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沤肥
,具体涉及一种紫云英还田施肥方法和水稻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紫云英作为绿肥作物之一,对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施用量、避免冬闲田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目前,紫云英都是通过翻压后进行灌水压青沤烂,促进紫云英快速腐解,然后进行水稻种植,但是这种翻压沤烂方法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的紫云英还田施肥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种植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紫云英还田施肥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紫云英还田施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种植紫云英植株的田块进行灌水淹沤。
[0007]本专利技术的紫云英还田施肥方法对正常生长的紫云英不犁田翻压,直接灌水沤烂,操作简单,可有效防除在土壤或上季稻桩中越冬的虫卵。
[0008]紫云英可以直接翻耕播种,也可以套播播种。优选地,所述紫云英的种植方式为套播。
[000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紫云英的种植方式为稻田套播。
[0010]紫云英的种植方式为稻田套播时,根据不同水稻品种的收获期,确定紫云英的播种期。优选地,紫云英的种植方式为稻田套播时,紫云英的播种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
[0011]优选地,紫云英的种植方式为直接翻耕播种时,紫云英的播种期为9月30号前。
[0012]优选地,所述紫云英的播种方式为撒播或条播。
[0013]种植紫云英时,选择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和鲜草量高等性状的紫云英品种。优选地,所述紫云英的品种为信紫1号和/或信白1号。
[0014]优选地,所述紫云英在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
[0015]优选地,所述种子处理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紫云英种子晾晒1

2天,然后在晾晒过的紫云英种子中掺细沙揉搓去除种皮外层蜡质。种子处理有利于种子吸收水分。
[0016]优选地,紫云英的种植方式为稻田套播时,紫云英的播种量相对于每667m2的田块为2.0

2.5kg。
[0017]优选地,紫云英的种植方式为直接翻耕播种时,紫云英的播种量相对于每667m2的田块为1.5

2.0kg。
[0018]优选地,在种植紫云英的田块中开设厢沟、腰沟和围沟,三沟相通,利于涝时排水和旱时灌水。
[0019]优选地,紫云英的种植方式为稻田套播时,在种植紫云英后开设厢沟、腰沟和围沟。
[0020]优选地,紫云英的种植方式为直接翻耕播种时,开设厢沟、腰沟和围沟后种植紫云英。
[0021]优选地,所述两条紧邻的厢沟之间的距离为2.5

3.0m。
[0022]优选地,所述厢沟的宽度为0.1

0.3m,深度为0.2

0.4m。腰沟和围沟适当加宽加深。
[0023]紫云英的种植方式为稻田套播时,水稻收割后及时追肥。优选地,在紫云英的生长过程中,补施磷钾肥。紫云英是喜磷作物,补施磷钾肥可促进根系生长,改善土壤。
[0024]优选地,所述磷肥为过磷酸钙和/或钙镁磷肥。
[0025]优选地,所述钾肥为氯化钾。
[0026]优选地,所述磷肥的补施量相对于每667m2的田块为15

20kg。
[0027]优选地,所述钾肥的补施量相对于每667m2的田块为5

7kg。
[0028]优选地,在紫云英的生长过程中,做好病虫害防治;所述病虫害包括蚜虫、潜叶蝇和菌核病。
[0029]优选地,在紫云英初花期,将紫云英进行灌水淹沤。
[0030]当紫云英鲜草量较小时,淹沤时间放短,鲜草量较大时,延长淹沤时间。优选地,所述灌水淹沤的步骤包括:首先进行第一次灌水,淹没紫云英茎秆长度的4/5及以上,自然落干至田面无积水,然后晾田,随后进行第二次灌水,第二次灌水的深度为5

10cm,再自然落干,继续晾田,然后重复进行灌水和晾田,直至紫云英完全腐烂。紫云英淹沤期间,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氢气体,这些有害气体会影响后季作物的成活和分蘖,晾田可以释放这些有害气体。所述灌水的深度为灌水时田面以上的水的深度。
[0031]优选地,所述晾田的时间为1

2天。
[0032]优选地,第一次灌水的深度为10

15cm。所述灌水的深度为灌水时田面以上的水的深度。
[0033]优选地,所述重复进行灌水和晾田的次数为3次或4次。
[0034]优选地,淹沤期间,保持田块四周不漏水。淹沤期间,保持田块四周不漏水,可以避免肥水流失。
[0035]优选地,在第二次灌水前,在田块中施用生石灰。在第一次灌水、晾田后,将生石灰均匀撒于田间,可以促进紫云英持续分解,并中和酸性。
[0036]优选地,所述生石灰的施用量相对于每667m2田块为50

60kg。
[0037]优选地,当紫云英绿叶4/5以上已经沤至变黑或基部1/3以上已经腐烂时,或播种后季作物前10天,施除草剂封杀杂草。所述基部为紫云英的茎与根交界的部分。
[0038]优选地,所述除草剂为丙草胺。
[0039]本专利技术的水稻种植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40]一种水稻种植方法,首先采用上述紫云英还田施肥方法进行紫云英还田施肥,然后在紫云英还田施肥后的田块中种植水稻。
[0041]本专利技术的水稻种植方法在紫云英淹沤后期带水播种水稻,通过深水淹沤,可有效防除三化螟等在土壤或上季稻桩中越冬的虫卵。
[0042]优选地,所述紫云英的种植方式为稻田套播或直接翻耕播种。
[0043]优选地,在紫云英还田施肥的田块中开设厢沟、腰沟和围沟,三沟相通,利于涝时
排水和旱时灌水。在紫云英还田施肥的田块中开设厢沟、腰沟和围沟可以在种植紫云英前进行,也可以在种植紫云英后进行。优选地,紫云英的种植方式为稻田套播时,在种植紫云英后开设厢沟、腰沟和围沟。优选地,紫云英的种植方式为直接翻耕播种时,开设厢沟、腰沟和围沟后种植紫云英。
[0044]优选地,所述两条紧邻的厢沟之间的距离为2.5

3.0m。通过将紫云英翻压后进行灌水压青沤烂的田块中两条紧邻的厢沟之间的距离为10m,当两条紧邻的厢沟之间的距离为2.5

3.0m时,可以在水稻播种后利用已开设的三沟进行排水和灌水,利于出苗,不烂秧。
[0045]优选地,所述厢沟的宽度为0.1

0.3m,深度为0.2

0.4m。腰沟和围沟适当加宽加深。
[0046]优选地,紫云英完全腐烂后,在田块放水至田面水深1

5cm,种植水稻。
[0047]优选地,所述水稻的播种方式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紫云英还田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对种植紫云英植株的田块进行灌水淹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云英还田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云英植株处于初花期。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云英还田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水淹沤的步骤包括:首先进行第一次灌水,淹没紫云英茎秆长度的4/5及以上,自然落干至田面无积水,然后晾田,随后进行第二次灌水,第二次灌水的深度为5

10cm,再自然落干,继续晾田,然后重复进行灌水和晾田,直至紫云英完全腐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紫云英还田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次灌水前,在田块中施用生石灰;所述生石灰的施用量相对于每667m2田块为50

60kg。5.一种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采用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伟林尹健李传保季新李淑梅王付娟董丽平李猛扶胜兰刘娟卫云飞洪枫唐明明徐运飞
申请(专利权)人:信阳农林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