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墙结构以及端部设备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654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端墙结构,包含上墙板和侧墙板,所述侧墙板包含分居左右的两个端门侧板,所述上墙板的下端与所述侧墙板的上端通过焊接结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端墙结构,包含上墙板和侧墙板,所述侧墙板包含两个端门立板、以及分居左右的两个端门侧板,所述端门侧板的内侧均连接有所述端门立板,所述上墙板的下端与所述侧墙板的上端通过焊接结构连接,所述端门立板和所述端门侧板通过焊接结构连接;所述侧墙板的横截面呈台阶状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端墙结构旨在确保性能的基础上打造轻量化、模块化、高重用率的端墙及设备安装结构。高重用率的端墙及设备安装结构。高重用率的端墙及设备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墙结构以及端部设备安装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城铁机车的车体结构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端墙结构以及端部设备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城轨车辆端墙结构与侧墙、顶棚、底架结构相连接,共同承担车辆牵引、制动、碰撞、载客等车辆运营及极端工况的载荷,又是提供端部内饰和贯通道等设备安装的载体。
[0003]铝合金城轨车辆端墙结构按结构类型划分,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型材拼焊结构,由端门立柱、端门上横梁、端墙板、端角柱组成(有时也划分到侧墙组成),此种结构的特点为:强度高、外表面平整度好、但重量较高。第二种为板梁焊接的骨架结构,由墙板、梁骨架组件焊接而成,梁骨架组件由门框、门下补强梁、门框上补强梁、门口与侧墙间横向补强梁组成,此种结构的特点为:重量轻,外表面平面度一般,强度达标。
[0004]端墙结构是端部内饰和贯通道等设备安装的载体,提供了这两个系统的接口。
[0005]端部内饰与端墙结构的接口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内接式,即内饰结构与端墙的接口在内部搭接和调整,如图1所示;另一种为外接式,即内饰与端墙的接口在外部搭接和调整,如图2所示:
[0006]贯通道与端部结构的接口形式多样,按照对端部整体结构的影响分为两类:一种是护板区内嵌的接口形式,用于B型车一片式侧护板贯通道的安装,如图3;另一种为平面式接口形式,用于A型车三片式和一片式侧护板贯通道的安装,以及B型车三片式侧护板的安装,如图4所示。
[0007]从上述描述中可看出,对于端墙结构,现有的方案无法同时兼顾轻量化、外表面平整度和强度三方面,并由于端部设备的多样化导致端墙结构兼容性较差,结构设计受到设备形式和接口的制约。
[0008]因此,需要一种表面平整度高、强度达标并且对端部设备兼容性高的轻量化端墙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化端墙结构,该端墙结构表面平整度高、强度达标,并且在确保设备功能完整性和结构可行性的基础上统一设备安装形式和接口,实现端墙结构的高兼容度。
[0010]基于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端墙结构,包含上墙板和侧墙板,侧墙板包含分居左右的两个端门侧板,上墙板的下端与侧墙板的上端通过焊接结构连接。
[0012]进一步地,上墙板和端门侧板均包括相互平行的前墙板和后墙板,前墙板和后墙板通过设置于两者之间的加强筋连接,加强筋沿着垂直于前墙板和后墙板长度方向的方向延伸,相邻的两个加强筋相互平行。
[0013]进一步地,前墙板、后墙板以及加强筋形成中空的格栅状结构。
[0014]进一步地,前墙板、后墙板以及两个相邻的加强筋形成空腔。
[0015]进一步地,预设贯通道和端部内饰接口的空腔的后墙板的壁厚为4mm,具有补强作用的后墙板壁厚为6mm,其余空腔的前墙板和后墙板的壁厚为3mm,加强筋壁厚为2.5mm。
[0016]进一步地,上墙板型材和侧墙板为铝型材。
[0017]进一步地,焊接结构的连接方式为通过焊接进行连接。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端墙结构,包含上墙板和侧墙板,侧墙板包含两个端门立板、以及分居左右的两个端门侧板,端门侧板的内侧均连接有端门立板,上墙板的下端与侧墙板的上端通过焊接结构连接,端门立板和端门侧板通过焊接结构连接;侧墙板的横截面呈台阶状结构。
[0019]进一步地,上墙板和侧墙板均包括相互平行的前墙板和后墙板,前墙板和后墙板通过设置于两者之间的加强筋连接,加强筋沿着垂直于前墙板和后墙板长度方向的方向延伸,相邻的两个加强筋相互平行。
[0020]进一步地,前墙板、后墙板以及加强筋形成中空的格栅状结构。
[0021]进一步地,前墙板、后墙板以及两个相邻的加强筋形成空腔。
[0022]进一步地,预设贯通道和端部内饰接口的空腔的后墙板的壁厚为4mm,其余空腔的前墙板和后墙板的壁厚为3mm,加强筋壁厚为2.5mm。
[0023]进一步地,上墙板型材和侧墙板为铝型材。
[0024]进一步地,焊接结构的连接方式为通过焊接进行连接。
[0025]本专利技术的端墙结构旨在在确保性能的基础上打造轻量化、模块化、高重用率的端墙及设备安装结构。
[0026]轻量化:端墙结构在采用型材结构的基础上,可达到以往板梁结构的既有端墙结构重量,既确保了轻量化又满足外表面平整度及强度要求。
[0027]模块化、高重用率:与端部设备(内饰和贯通道)综合考虑,在确保设备功能基础上统一接口形式,从而实现端部结构的模块化和高重用率。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案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现有技术的内接式端部内饰接口形式的示意图;
[0030]图2为现有技术的外接式端部内饰接口形式的示意图;
[0031]图3为现有技术的B型车一片式侧护板贯通道安装示意图;
[0032]图4为现有技术的A/B型车三片式侧护板贯通道安装示意图;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A型车端墙的示意图;
[0034]图6为图5的A型车端墙的侧墙板的型材断面的示意图;
[0035]图7为图5的A型车端墙的上墙板的型材断面的示意图;
[0036]图8为图5的A型车端墙与端部设备安装的示意图;
[0037]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B型车端墙的示意图;
[0038]图10为图9的B型车端墙的侧墙板的型材断面的示意图;
[0039]图11为图9的B型车端墙的上墙板的型材断面的示意图;
[0040]图12为图9的B型车端墙与端部设备安装的示意图;
[0041]附图标记列表:
[0042]11

A型车端墙;113

A型车上墙板;111

A型车左端门侧板;112

A型车右端门侧板;114

A型加强筋;221

左端门立板;222

B型车左端门侧板、223

右端门立板、224

B型车右端门侧板、225

B型车上墙板;226

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4]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综合考虑A型车端墙和B型车端墙以及设备安装结构特点,分别进行了端墙结构的设计。
[0045]实施例1:A型车端墙及设备安装结构,如图5

8所示。
[004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上墙板和侧墙板,所述侧墙板包含分居左右的两个端门侧板,所述上墙板的下端与所述侧墙板的上端通过焊接结构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墙板和所述端门侧板均包括相互平行的前墙板和后墙板,前墙板和后墙板通过设置于两者之间的加强筋连接,加强筋沿着垂直于前墙板和后墙板长度方向的方向延伸,相邻的两个加强筋相互平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前墙板、后墙板以及加强筋形成中空的格栅状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前墙板、后墙板以及两个相邻的加强筋形成空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墙结构,其特征在于,预设贯通道和端部内饰接口的空腔的后墙板的壁厚为4mm,具有补强作用的后墙板壁厚为6mm,其余空腔的前墙板和后墙板的壁厚为3mm,加强筋壁厚为2.5mm。6.一种端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上墙板和侧墙板,所述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斌张敬大孟庆举郑福强黄海涛王同曜杜晓杰丁修予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