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量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6354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物理量检测装置,能够以简单的工序实现与配置在被测量气体通过的场所的除静电区域的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物理量检测装置(300)包括:壳体(301),其具有端子(303)和被测量气体通过的通道部(100);以及支承体(600),其支承流量检测元件(601)。在壳体的通道部的底面形成有除静电区域(500),以流量检测元件的检测部与除静电区域相对的方式将所述支承体支承在壳体上。述支承体支承在壳体上。述支承体支承在壳体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物理量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燃机的吸入空气的物理量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避免污损物附着在流量检测部上的污损对策,公开了在被测量气体流动的通道上设置除静电区域,去除污损物的电荷的物理量检测装置的结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PCT国际专利申请WO2017/0732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4]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将设置在流量检测元件对面的金属板与电路封装连接的结构的情况下,除静电区域需要为恒定电位,所以需要与安装在壳体侧的电路板等的GND连接。为此,需要电路板和盖的厚度方向的电导通结构。在导通结构中需要具有导电性的中间构件,造成器件数量的增加。此外,这需要与为了取得与外部装置的连接而需要的与端子的电连接的工序不同的工序来进行,所以导致成本增加。
[0005]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理量检测装置,该物理量检测装置能够以简单的工序实现与配置在被测量气体通过的部位的除静电区域的电连接。解决问题的手段
[0006]本专利技术的物理量检测装置具备壳体和支承流量检测元件的支承体,所述壳体具有端子和被测量气体通过的通道部。在壳体的通道部的底面形成有除静电区域,以流量检测元件的检测部与除静电区域相对的方式将所述支承体支承在壳体上。专利技术效果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以简便的工序实现除静电功能。此外,由于能够从通道的构成要素中除去盖,所以能够降低流量检测元件的通道尺寸公差偏差。另外,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物理量检测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物理量检测装置的后视图。图3为物理量检测装置的左侧视图。图4为物理量检测装置的右侧视图。图5为表示从物理量检测装置取下了盖的状态的主视图。图6为图1的A

A截面图。
图7为表示从物理量检测装置取下了盖的其他实施例的主视图。图8为图7的B

B截面图。图9为表示物理量检测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A

A截面图。图10为表示物理量检测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A

A截面图。图11为表示物理量检测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A

A截面图。图12为图5的除静电区域放大图。图13为表示物理量检测装置的其他实施例的图4的C

C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实施例一图1~图4为表示物理量检测装置300的外观的图,图1为物理量检测装置300的主视图,图2为后视图,图3为左侧视图,图4为右侧视图。
[0010]物理量检测装置300具备壳体301和盖302。壳体301通过对合成树脂制材料进行模制成形而构成,具有凸缘311和外部连接部321,该凸缘311用于将物理量检测装置300固定在进气主体上,该外部连接部321从凸缘311突出并具有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电连接的连接器。
[0011]壳体301设有电路板400(参见图5)。电路板400与由支承体600支承的检测元件601电连接。检测元件601配置在由壳体301和盖302形成的通道100内,其检测部暴露在流过通道100的被测量气体30中。支承体600的一部分配置在副通道100内,一部分配置在电路室内。
[0012]支承体600可以是以至少露出流量检测元件601的检测部的方式用树脂密封的树脂封装,也可以是具备搭载流量检测元件601的搭载部的树脂成型体。
[0013]在壳体301上设置有除静电区域500,该除静电区域500具有对与被测量气体30一起飞来的污损物的静电进行除静电的功能。除静电区域500从通道100设置到电路室,与电路板400电连接。检测元件601以与除静电区域500相对的方式被支承体600支承,并设置在壳体301上(参照图6)。除静电区域500只要电接地即可,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具有导电性的树脂等构成,通过插入件、电镀等设置在壳体301上。支承体600在检测元件601侧与壳体301接触地配置,由除静电区域500和支承体600构成检测通道部101。
[0014]根据本实施例,将支承检测元件601的支承体600以朝向壳体301侧的方式配置在壳体上,由此能够使检测元件601与在安装电路板400的壳体301上形成的除静电区域500相对。能够在壳体301上形成除静电区域,不需要从电路板400向盖302的导通,不需要向安装层叠方向的导通,能够以简单的工序在检测元件侧设置除静电功能。而且,能够在同一工序中实施设于壳体301的端子303与电路板400的导通、除静电区域500和电路板400的恒定电位的导通,还能够简化工序。
[0015]另外,由壳体301构成检测元件601的检测通道部101,由此能够从构成检测通道部101的要素中除去盖302和电路板400,能够忽略盖302的公差与电路板400的公差,相应地能够降低检测通道部101的尺寸偏差,提高检测精度。
[0016]进而,使除静电区域500与支承体600和壳体301的接触面成为大致同一平面,由此
能够从检测通道部101的高度尺寸公差忽略壳体的尺寸公差,因此能够降低检测通道部101的尺寸偏差而提高检测精度,因此更优选。
[0017]实施例二如图7、图8所示,支承体600具有与端子303电导通的引线框610。引线框610通过焊接等与端子303电连接。进而,除静电区域500经由引线框611,通过焊接等与端子303电连接。在不需要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测量流量以外的传感器的情况下,如果在支承体600上设置电路功能,则不需要电路板400,可以降低器件数量和成本。虽未图示,但引线框610也可以与除静电区域500连接,进而与端子303连接。
[0018]实施例三如图9所示,支承体600安装在电路板400上。构成将支承体600安装在电路板400上的电路板组件后,将电路板组件安装在壳体301上。支承体600以检测元件侧朝向电路板400的背面侧的方式安装在电路板400上。
[0019]壳体301形成有安装电路板400的安装部比支承体600接触的接触部靠外侧的台阶320。在将支承体600安装于电路板400之后,在将电路板400安装于壳体301的情况下,能够使支承体600与壳体301接触。
[0020]此外,即使不接触,通过设置台阶320,能够使检测元件601与除静电区域500的距离比电路板400的厚度短,因此能够增加流速,即使在壳体侧设置除静电区域而将检测元件配置成朝向壳体侧的结构中,也具有提高噪声性能的效果。
[0021]在使支承体600的检测元件601侧与壳体301接触的情况下,更优选台阶320的高度大于从电路板400的底面到支承体600的与壳体接触的接触部的距离。电路板400的偏差可以通过设置在电路板400与壳体301之间的粘接剂来吸收,因此可以降低施加到支承体600和电路板400的连接部的应力。...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物理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具有端子并形成副通道的一部分;以及支承体,其支承流量检测元件,所述壳体具有除静电区域,所述支承体以所述流量检测元件的检测部与所述除静电区域相对的方式配置在壳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静电区域由金属板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静电区域由具有导电性的树脂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体具备引线框,所述引线框与所述端子连接,所述除静电区域与所述端子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体具备引线框,所述引线框与电路板连接,所述除静电区域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端子连接。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八文字望上之段晓三木崇裕阿部博幸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