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涉及到建筑结构设计领域,包括U形架,所述U形架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端两侧均设置有L形板,所述活动板的顶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设置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凹槽的一端槽壁活动连接,所述凹槽内部两端均设置有活动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U形架内部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顶端设置有两个L形板,两个L形板上设置有阻尼层,工作人员通过转动第二摇把带动活动板上移,然后转动第一摇把带动双向螺纹杆转动,进而使两个L形板相互靠近,方便对不同大小尺寸的设计梁进行加固工作,同时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范围。的适用范围。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结构是指在房屋建筑中,由各种构件组成的能够承受各种作用的体系,所谓作用是指能够引起体系产生内力和变形的各种因素,如荷载、地震、温度变化以及基础沉降等因素,建筑结构是由板、梁、柱、墙、基础等建筑构件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功能,并能安全承受建筑物各种正常荷载作用的骨架结构,现有的建筑结构设计梁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强度不够、荷载增加、截面设计不足等原因,使一些建筑的设计梁等结构出现了挠度过大、裂缝等现象,影响结构的使用安全和耐久性,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包括U形架,所述U形架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端两侧均设置有L形板,所述活动板的顶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设置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凹槽的一端槽壁活动连接,所述凹槽内部两端均设置有活动块,所述L形板的底端与活动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的一侧开设有与双向螺纹杆相适配的第一螺纹槽,所述凹槽的另一端槽壁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与双向螺纹杆相适配,所述U形架的一侧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另一端依次贯穿两个第一螺纹槽、通槽和滑槽并延伸至U形架外侧,所述双向螺纹杆延伸至U形架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摇把,两个所述L形板相互靠近的一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阻尼层。
[0005]优选的,所述L形板的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燕尾滑块,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燕尾滑块相适配的燕尾滑槽,所述燕尾滑块位于燕尾滑槽内部。
[0006]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底端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端通过轴承与活动板活动连接,所述U形架的底端开设有与螺纹杆相适配的第二螺纹槽。
[0007]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底端贯穿第二螺纹槽并延伸至U形架底端外侧,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摇把。
[0008]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套管,所述伸缩套管远离活动板的一端与U形架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U形架的两侧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端表面开设有定位槽。
[0010]优选的,所述定位槽的内部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与定位槽相适配。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2]1、本技术通过在U形架内部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顶端设置有两个L形板,两个L形板上设置有阻尼层,工作人员通过转动第二摇把带动活动板上移,然后转动第一摇把带动双向螺纹杆转动,进而使两个L形板相互靠近,方便对不同大小尺寸的设计梁进行加固工作,同时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范围;
[0013]2、本技术通过在L形板的底端两侧固定有燕尾滑块,当L形板移动时燕尾滑块在燕尾滑槽内部移动,保证了L形板的稳定性,通过在活动板底端两侧固定有伸缩套管,保证了活动板在上移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稳定性,通过在U形架两侧顶端固定有固定板,通过定位槽和定位销配合将本装置固定在墙顶,方便工作人员安装。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活动板结构侧剖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7]图中:1、U形架;2、活动板;3、L形板;4、凹槽;5、双向螺纹杆;6、活动块;7、第一螺纹槽;8、通槽;9、滑槽;10、第一摇把;11、阻尼层;12、燕尾滑块;13、燕尾滑槽;14、螺纹杆;15、第二螺纹槽;16、第二摇把;17、伸缩套管;18、固定板;19、定位槽;20、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
3所示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U形架1,U形架1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板2,活动板2的顶端两侧均设置有L形板3,U形架1的一侧内壁开设有滑槽9,双向螺纹杆5可以在活动板2的带动下在滑槽9内垂直移动,双向螺纹杆5的另一端依次贯穿两个第一螺纹槽7、通槽8和滑槽9并延伸至U形架1外侧,双向螺纹杆5延伸至U形架1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摇把10,通过第一摇把10带动双向螺纹杆5转动,进而使两个L形板3相互靠近,两个L形板3相互靠近的一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阻尼层11,阻尼层11增大了L形板3与设计梁之间的摩擦力,使L形板3对设计梁的夹持更加稳定,L形板3的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燕尾滑块12,活动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燕尾滑块12相适配的燕尾滑槽13,燕尾滑块12位于燕尾滑槽13内部,燕尾滑块12和燕尾滑槽13配合对L形板3的移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保证L形板3对设计梁夹持的稳定性,活动板2的底端设置有螺纹杆14,螺纹杆14的顶端通过轴承与活动板2活动连接,U形架1的底端开设有与螺纹杆14相适配的第二螺纹槽15,螺纹杆14的底端贯穿第二螺纹槽15并延伸至U形架1底端外侧,螺纹杆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摇把16,通过第二摇把16的转动带动螺纹杆14在第二螺纹槽15内转动,从而使活动板2在U形架1内部垂直移动,活动板2的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套管17,伸缩套管17远离活动板2的一端与U形架1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活动板2在垂直移动时带动伸缩套管17伸长或收缩,伸缩套管17对活动板2的移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U形架1的两侧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8,固定板18的底端表面开设有定位槽19,定位槽19
的内部设置有定位销20,定位销20与定位槽19相适配,定位槽19和定位销20配合将本装置固定在墙顶,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稳定。
[0020]如图3所示,活动板2的顶端开设有凹槽4,凹槽4内部设置有双向螺纹杆5,双向螺纹杆5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凹槽4的一端槽壁活动连接,凹槽4内部两端均设置有活动块6,L形板3的底端与活动块6的顶端固定连接,活动块6的一侧开设有与双向螺纹杆5相适配的第一螺纹槽7,凹槽4的另一端槽壁开设有通槽8,通槽8与双向螺纹杆5相适配,双向螺纹杆5转动时带动两个与其螺纹连接的活动块6相互靠近,从而使与两个活动块6固定连接的L形板3相互靠近,从而将设计梁的两侧夹住,方便工作人员对不同大小和尺寸的设计梁进行加固。
[0021]本技术工作原理:
[0022]本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U形架1放置于待加固的设计梁底部,然后通过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包括U形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架(1)的内部设置有活动板(2),所述活动板(2)的顶端两侧均设置有L形板(3),所述活动板(2)的顶端开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内部设置有双向螺纹杆(5),所述双向螺纹杆(5)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凹槽(4)的一端槽壁活动连接,所述凹槽(4)内部两端均设置有活动块(6),所述L形板(3)的底端与活动块(6)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6)的一侧开设有与双向螺纹杆(5)相适配的第一螺纹槽(7),所述凹槽(4)的另一端槽壁开设有通槽(8),所述通槽(8)与双向螺纹杆(5)相适配,所述U形架(1)的一侧内壁开设有滑槽(9),所述双向螺纹杆(5)的另一端依次贯穿两个第一螺纹槽(7)、通槽(8)和滑槽(9)并延伸至U形架(1)外侧,所述双向螺纹杆(5)延伸至U形架(1)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摇把(10),两个所述L形板(3)相互靠近的一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阻尼层(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板(3)的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燕尾滑块(12),所述活动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燕尾滑块(12)相适配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志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