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囊式盆底肌群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5920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囊式盆底肌群训练装置,包括气囊,所述气囊用于放置在人体盆底肌检测区域,在盆底肌张紧和/或放松时与所述盆底肌检测区域同步形变,并对所述盆底肌检测区域弹性施压,所述盆底肌检测区域为盆底肌张紧时,人体上也随之张紧的区域。人体在进行盆地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盆底肌间歇地进行张紧和放松,从而压缩或释气囊,人体通过感知气囊的反向挤压力的大小可判断训练动作是否到位,该气囊式盆底肌群训练装置能辅助病人进行康复训练,保障训练的有效性,达到加快病人康复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囊式盆底肌群训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气囊式盆底肌群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盆底肌训练能够有效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尿失禁、子宫脱垂、痔疮、慢性盆腔痛等盆底功能障碍类病症,尿失禁可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目前普遍认为尿道的支持系统受到损伤和尿道发生病变而导致括约肌本身发生功能障碍是造成尿失禁的主要原因,且认为前者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临床常用合成吊带加强耻骨的尿道韧带技术、微阴道单切口的微小吊带术等外科手段治疗尿失禁,而尿失禁也是男性前列腺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众所周知外科手术的并发症较高,包括术中出血、膀胱尿道损伤、急迫性尿失禁、排尿困难、网片侵蚀等。因此,盆底肌训练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具有无创、风险小、疗效好的优点。
[0003]康复训练过程中,需要让患者缓慢收缩并放松盆底肌肉群,一收一放为一组,每组维持10秒,(即收缩10秒,放松10秒)每天练习3次,每次10组。然而,现有的方法存在很多弊端,首先这是一种以患者主观感受为主的训练方法,并没有客观数据或证据来证明患者是否训练正确或训练到位,而这将直接影响治疗进度及效果,目前市场和临床已有的针对盆底肌修复的各种仪器设备,但是并没有用于监测盆底肌训练是否有效的仪器,病人在进行盆底肌训练过程中,节奏和动作幅度往往不够规范,训练效果差。另外市场有一些可检测人体肌肉运动的传感装置,然而这些传感装置采用了应变片的原理,还需要连接一些电控设备和显示屏来反馈检测结果,这种应变片式的传感装置过于依赖通信设备,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气囊式盆底肌群训练装置,结构简单,能直观有效地反馈患者在盆底肌训练过程中,肌肉收缩与放松动作是否到位。
[000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气囊式盆底肌群训练装置,包括气囊,所述气囊用于放置在人体盆底肌检测区域,在盆底肌张紧和/或放松时与所述盆底肌检测区域同步形变,并对所述盆底肌检测区域弹性施压,所述盆底肌检测区域为盆底肌张紧时,人体上也随之张紧的区域。
[0007]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气囊在充气状态下为与人体股沟形状相匹配的扁状结构。
[0008]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气囊在充气状态下呈中部外凸的弧形,所述气囊内凹的一侧为与人体皮肤接触的贴合侧。
[0009]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气囊在充气状态下表面具有多个凸起部,各所述凸起部和人体盆底肌检测区域摩擦接触。
[0010]作为优选的方案,气囊式盆底肌群训练装置包括穿戴体,所述穿戴体具有与人体臀部形状匹配的穿戴空间,所述气囊夹紧在所述盆底肌检测区域和所述穿戴体之间;所述气囊固定在所述穿戴体上,或所述气囊和所述穿戴体相独立。
[0011]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气囊式盆底肌群训练装置对应人体的臀部、阴部、肛门部、大腿根部和肛门外侧附近位置中的部分或全部位置分别设置有相应的气囊。
[0012]作为优选的方案,气囊式盆底肌群训练装置还包括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通过气管和所述气囊相连通,所述监控装置用于反馈所述气囊的气压。
[0013]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监控装置包括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和所述气管相连通,所述气压传感器具有气压值显示部。
[0014]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监控装置包括透明管体、活塞和弹性部件;所述透明管体的第一端设置连接口,所述连接口和所述气管相连接;所述活塞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透明管体内,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活塞和所述透明管体的第二端之间。
[0015]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气管上设置有泄压阀和充气口,所述充气口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气囊式盆底肌群训练装置还包括充气囊,所述充气囊具有可与所述充气口相连接的出气口。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本申请的气囊式盆底肌群训练装置能够直观地对进行盆底肌训练的患者进行监测,人体在进行盆地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盆底肌间歇地进行张紧和放松,从而压缩或释气囊,人体通过感知气囊的反向挤压力的大小可判断训练动作是否到位,该气囊式盆底肌群训练装置能辅助病人进行康复训练,保障训练的有效性,达到加快病人康复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囊式盆底肌群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囊式盆底肌群训练装置的一种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囊式盆底肌群训练装置的气囊和穿戴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示:1、气囊;2、监控装置;21、透明管体;22、活塞;23、弹性部件;3、气管;31、泄压阀;32、充气口;33、充气囊;4、穿戴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因此,以下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
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3所示,气囊式盆底肌群训练装置包括气囊1所述气囊1用于放置在人体盆底肌检测区域,在盆底肌张紧和/或放松时与所述盆底肌检测区域同步形变,并对所述盆底肌检测区域弹性施压,所述盆底肌检测区域为盆底肌张紧时,人体上也随之张紧的区域。
[0027]在该实施例中,人体在进行盆地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盆底肌间歇地进行张紧和放松,从而压缩或释气囊,随着盆底肌收缩程度的增加,气囊被挤压程度增加,进而对使用者施加的反向压力也随之增加。人体通过感知气囊的反向挤压力的大小可判断训练动作是否到位,该气囊式盆底肌群训练装置能辅助病人进行康复训练,保障训练的有效性,达到加快病人康复的效果。
[0028]实施例2,如图1所示的气囊式盆底肌群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式盆底肌群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所述气囊用于放置在人体盆底肌检测区域,在盆底肌张紧和/或放松时与所述盆底肌检测区域同步形变,并对所述盆底肌检测区域弹性施压,所述盆底肌检测区域为盆底肌张紧时,人体上也随之张紧的区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盆底肌群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在充气状态下为与人体股沟形状相匹配的扁状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盆底肌群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在充气状态下呈中部外凸的弧形,所述气囊内凹的一侧为与人体皮肤接触的贴合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盆底肌群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在充气状态下表面具有多个凸起部,各所述凸起部和人体盆底肌检测区域摩擦接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盆底肌群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戴体,所述穿戴体具有与人体臀部形状匹配的穿戴空间,所述气囊夹紧在所述盆底肌检测区域和所述穿戴体之间;所述气囊固定在所述穿戴体上,或所述气囊和所述穿戴体相独立。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盆底肌群训练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
申请(专利权)人: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