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乙酰氯生产中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2553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氯乙酰氯生产中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主合成釜、副合成釜、蒸馏釜、蒸馏塔、一级吸收塔、二级吸收塔、三级吸收塔、蒸发结晶器、中水储罐,蒸馏塔顶部气相出口连接第三冷凝器,一级吸收塔内部提供喷淋水,二级吸收塔为降膜吸收塔,三级吸收塔内部提供喷淋碱水,一级吸收塔的塔底釜残出口和二级吸收塔的塔底釜残出口连接压滤机,压滤机的液体出口连接盐酸储罐,三级吸收塔的塔底连接蒸发结晶器,还在中水储罐上设置吸收回流管道,以与一级吸收塔液相入口和/或二级吸收塔的液相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剩余残气采用碱水吸收,将盐类浆液中的固体残渣和水蒸气分离分别处理,又将冷凝水回收用作吸收介质,实现了闭合循环。合循环。合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氯乙酰氯生产中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氯乙酰氯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氯乙酰氯生产中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两步氯化法生产氯乙酰氯,其优势在于,无需单独生产催化剂,无需单独的催化剂生产设备,也无需催化剂生产的时间,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且采用双釜串联的方式,副合成釜作为吸收主合成釜未反应完全的氯气,避免氯气的浪费。
[0003]氯乙酰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中主要含有氯化氢、氯气、乙酰氯、二氧化硫成分,尾气吸收的主要介质为水,工业用水被用作吸收水,导致耗水量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必要提出一种氯乙酰氯生产中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
[0005]氯乙酰氯生产中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主合成釜、副合成釜、蒸馏釜、蒸馏塔、一级吸收塔、二级吸收塔、三级吸收塔、蒸发结晶器、中水储罐,主合成釜和副合成釜具有相同结构,均设置氯气通入口、气相出口、主回流口、第一副回流口、第二副回流口、固体加入口,还在主合成釜上部设置第一冷凝器,在副合成釜上部设置第二冷凝器,第一冷凝器的尾气出口和第二冷凝器的尾气出口用于排出尾气,以与一级吸收塔气相入口连接,主合成釜和副合成釜的底部设置排出口,与蒸馏釜连接,蒸馏釜的出料口连接蒸馏塔,蒸馏塔顶部气相出口连接第三冷凝器,塔底排出釜残,第三冷凝器设置液相回流阀、采出阀,液相回流阀控制第三冷凝器液相回流至蒸馏塔的导通或断开,采出阀控制第三冷凝器液相成品是否采出至成品罐,一级吸收塔内部提供喷淋水,二级吸收塔为降膜吸收塔,吸收介质为水,三级吸收塔内部提供喷淋介质,喷淋介质为碱水,一级吸收塔的气相出口连接二级吸收塔的气相入口,二级吸收塔的气相出口连接三级吸收塔的气相入口,三级吸收塔设置排空口,一级吸收塔的塔底釜残出口和二级吸收塔的塔底釜残出口连接压滤机,压滤机的液体出口连接盐酸储罐,三级吸收塔的塔底连接蒸发结晶器,蒸发结晶器的气体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蒸馏釜的夹套层和/或蒸馏塔的气相入口,还在蒸馏釜的夹套层设置冷凝水回流管道,以与中水储罐连接,还在蒸馏塔的夹套层设置冷凝水回流管道,以与中水储罐连接,还在中水储罐上设置吸收回流管道,以与一级吸收塔液相入口和/或二级吸收塔的液相入口连接,还在吸收回流管道上设置控制阀。
[0006]进一步,第三冷凝器还设置前馏回流阀,前馏回流阀控制第三冷凝器气相回流与主合成釜或副合成釜的连通。
[0007]本技术中,将尾气预先进行一级水吸收、二级降膜水吸收,剩余残气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硫,所以采用碱水吸收,中和反应生成盐类浆液,为了便于盐类浆料的存储,设置了蒸发结晶器,将固体杂质和水蒸气分离,水蒸气作为换热介质二次利用后生成冷凝水,该冷凝水仍然为中水,将其作为吸收介质回收利用至一级吸收塔和二级吸收塔,不仅可以
节约工业用水的量,降低成本,而且中性水的回收利用也完全起到了吸收尾气中酸性气体的作用。作为吸收水回用到系统内部后,又生产了副产盐酸,形成了系统内尾气、废水自我消化的闭合循环,符合当下绿色化工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主合成釜10、第一冷凝器11、气相出口12、主回流口13、第一副回流口14、第二副回流口15、固体加入口16、氯气通入口17、副合成釜20、第二冷凝器21、蒸馏釜30、蒸馏塔40、第三冷凝器41、液相回流阀411、采出阀412、前馏回流阀413、成品罐42、一级吸收塔50、二级吸收塔60、三级吸收塔70、压滤机80、盐酸储罐81、蒸发结晶器90、中水储罐100、吸收回流管道101。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氯乙酰氯生产中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主合成釜10、副合成釜20、蒸馏釜30、蒸馏塔40、一级吸收塔50、二级吸收塔60、三级吸收塔70、蒸发结晶器90、中水储罐100,主合成釜10和副合成釜20具有相同结构,均设置氯气通入口17、气相出口12、主回流口13、第一副回流口14、第二副回流口15、固体加入口16,还在主合成釜10上部设置第一冷凝器11,在副合成釜20上部设置第二冷凝器21,第一冷凝器11的尾气出口和第二冷凝器21的尾气出口用于排出尾气,以与一级吸收塔50气相入口连接,主合成釜10和副合成釜20的底部设置排出口,与蒸馏釜30连接,蒸馏釜30的出料口连接蒸馏塔40,蒸馏塔40顶部气相出口12连接第三冷凝器41,塔底排出釜残,第三冷凝器41设置液相回流阀411、采出阀412,液相回流阀411控制第三冷凝器41液相回流至蒸馏塔40的导通或断开,采出阀412控制第三冷凝器41液相成品是否采出至成品罐42,一级吸收塔50内部提供喷淋水,二级吸收塔60为降膜吸收塔,吸收介质为水,三级吸收塔70内部提供喷淋介质,喷淋介质为碱水,一级吸收塔50的气相出口12连接二级吸收塔60的气相入口,二级吸收塔60的气相出口12连接三级吸收塔70的气相入口,三级吸收塔70设置排空口,一级吸收塔50的塔底釜残出口和二级吸收塔60的塔底釜残出口连接压滤机80,压滤机80的液体出口连接盐酸储罐81,三级吸收塔70的塔底连接蒸发结晶器90,蒸发结晶器90的气体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蒸馏釜30的夹套层和/或蒸馏塔40的气相入口,还在蒸馏釜30的夹套层设置冷凝水回流管道,以与中水储罐100连接,还在蒸馏塔40的夹套层设置冷凝水回流管道,以与中水储罐100连接,还在中水储罐上设置吸收回流管道101,以与一级吸收塔50液相入口和/或二级吸收塔60的液相入口连接,还在吸收回流管道上设置控制阀。
[0011]本方案中尾气经过三级吸收,在一级吸收和二级吸收,采用水吸收,将尾气中的溶水性气体吸收,主要将乙酰氯、氯化氢吸收,生产副产乙酸,由于吸收塔内底部残留重组分杂质,通过压滤机80挤压分离,形成固定废物,便于收集,且经过水吸收后无易于反应的物质存在,副产的盐酸被收集利用,在二级吸收采用碱水吸收,由于原料中有硫磺,尾气中不可避免产生二氧化硫,所以采用碱水吸收,采用酸碱中和的原理,将气态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硫酸钠、氯化钠等含硫盐类混合物,单独收集,该盐类混合物为酸碱中和产物,性能稳定,易于储存转运。
[0012]在该系统中,三级吸收塔的塔底排出的是盐类混合浆料,属于液态或浆状,存储收集占用空间大,运输时也存在安全隐患,本方案设置了蒸发结晶器90,从而将盐类结晶析出,作为固体杂质收集处理,而蒸发的气体为中和水蒸气,二次回用至蒸馏釜或蒸馏塔内,作为换热介质使用,实现了热量的回收循环利用。所以,通过此方案的改进,将三级吸收塔的釜残分离为固体残渣单独收集,将过程中产生的含有高热量的水蒸气回收再利用至本系统内部,一举两得。并且,该水蒸气为中性,不会与尾气发生反应。
[0013]进一步,第三冷凝器41还设置前馏回流阀413,前馏回流阀413控制第三冷凝器41气相回流与主合成釜10或副合成釜20的连通。
[0014]当蒸馏塔40内温度高于预设值,例如105℃,且冷凝器下方的玻璃器内观察到液体颜色为无色或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氯乙酰氯生产中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合成釜、副合成釜、蒸馏釜、蒸馏塔、一级吸收塔、二级吸收塔、三级吸收塔、中水储罐,主合成釜和副合成釜具有相同结构,均设置氯气通入口、气相出口、主回流口、第一副回流口、第二副回流口、固体加入口,还在主合成釜上部设置第一冷凝器,在副合成釜上部设置第二冷凝器,第一冷凝器的尾气出口和第二冷凝器的尾气出口用于排出尾气,以与一级吸收塔气相入口连接,主合成釜和副合成釜的底部设置排出口,与蒸馏釜连接,蒸馏釜的出料口连接蒸馏塔,蒸馏塔顶部气相出口连接第三冷凝器,塔底排出釜残,第三冷凝器设置液相回流阀、采出阀,液相回流阀控制第三冷凝器液相回流至蒸馏塔的导通或断开,采出阀控制第三冷凝器液相成品是否采出至成品罐,一级吸收塔内部提供喷淋水,二级吸收塔为降膜吸收塔,吸收介质为水,三级吸收塔内部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耀杰钟骏程嘉兴吴淑媛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荣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