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继锋专利>正文

一种有轨车辆的车体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5507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用具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有轨车辆的车体钢结构,包括装置主体、固定螺栓、连接口和装置顶盖,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口,连接口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装置顶盖,装置顶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由连接螺栓、卡槽和固定槽共同组成一个连接机构,在钢板还未拼接时,首先工作人员拿出工具,将装置顶盖和车体框架拼接在一起,随后在拿着工具对准连接螺栓顺时针转动,使得连接螺栓在顺时针转动下紧紧的固定在卡槽内,在工作人员将连接螺栓固定完毕时,固定槽将对应着车体框架的固定柱卡入,通过加入这样的设置使得装置主体在连接时更加的密不透风,大大提高了装置主体的牢固性。主体的牢固性。主体的牢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轨车辆的车体钢结构


[0001]本实用涉及医疗用具
,具体为一种有轨车辆的车体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一种有轨车辆的车体钢结构一般用于交通领域,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作为地铁与公交的最后1公里接驳的交通工具,并且主要用于卫星城,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是指一种新型有轨电车,该有轨电车的门区地板面与轨道的轨面之间的高度小于350mm,并且该有轨电车的客室内没有台阶但是具有小于6的坡度。
[0003]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存在对于门区地板面与轨道的轨面之间的高度小于350mm、最小曲线半径小于20m、轴重小于12.5吨等重要技术要求的限制,因此对于100%低地板的车体钢结构设计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0004]所以,提供一种有轨车辆的车体钢结构成为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轨车辆的车体钢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对约束带进行固定和约束带的固定口不适和对不同大小的关节进行固定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轨车辆的车体钢结构,包括装置主体、固定螺栓、连接口和装置顶盖,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装置顶盖,所述装置顶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车体框架,所述车体框架的正前方嵌入连接有固定螺丝,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的底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槽,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槽,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内部嵌入连接有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隔音层,所述隔音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恒温层,所述恒温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固螺丝,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通风口。
[0007]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泡沫层。
[0008]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层。
[0009]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插销。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由连接螺栓、卡槽和固定槽共同组成一个连接机构。
[0011]优选的,所述加固装置由隔音层、恒温层、海绵层和加固螺丝共同组成一个加固机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种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该种有轨车辆的车体钢结构,连接装置由连接螺栓、卡槽和固定槽共同组成一
个连接机构,在钢板还未拼接时,首先工作人员用手拿出工具,将装置顶盖和车体框架拼接在一起,随后在用手拿着工具对准连接螺栓顺时针转动,使得连接螺栓在工作人员用手顺时针转动下紧紧的固定在卡槽内,在工作人员将连接螺栓固定完毕时,固定槽将对应着车体框架的固定柱卡入,通过加入这样的设置使得装置主体在连接时更加的密不透风,大大提高了装置主体的牢固性。
[0014]2.该种有轨车辆的车体钢结构,加固装置由隔音层、恒温层、海绵层和加固螺丝共同组成一个加固机构,在工作人员在拼接装置顶盖时,首先工作人员用手将隔音层和恒温层对准,随后在通过加固螺丝将隔音层和恒温层牢牢固定在一起,使得然后工作人员在将海绵层铺垫在恒温层下,使得车厢内层为海绵层,中间层是恒温层,外部一层是隔音层,通过加入这样的设置使得装置主体更加的安全牢固,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乘客在车厢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约束带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约束带主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记:1、装置主体;2、固定螺栓;3、连接口;4、装置顶盖;5、连接装置;501、连接螺栓;502、卡槽;503、固定槽;6、通风口;7、车体框架;8、泡沫层;9、防滑层;10、固定螺丝;11、固定插销;12、固定柱; 13、加固装置;1301、隔音层;1302、恒温层;1303、海绵层;1304、加固螺丝;14、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有轨车辆的车体钢结构,包括装置主体1、固定螺栓2、连接口3和装置顶盖4,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栓2,固定螺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口3,连接口3 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装置顶盖4,装置顶盖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装置5,连接装置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车体框架7,车体框架7的正前方嵌入连接有固定螺丝10,装置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固装置13,加固装置13的底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2,固定柱12的底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槽 14,装置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装置5,连接装置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螺栓501,连接螺栓5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槽502,卡槽5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槽503,装置主体1的顶部内部嵌入连接有加固装置13,加固装置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隔音层1301,隔音层13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恒温层1302,恒温层13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海绵层1303,海绵层13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固螺丝1304,装置主体1的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通风口6。
[0022]优选的,装置主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泡沫层8,在乘客要进入车厢内时,首先乘客
迈开腿踩着防滑层9进入,随后乘客通过车体框架7一侧的仓门进入到车厢内,然后乘客落座到车厢内的座位上时,窗户边缘的泡沫层8起到了保护作用,通过加入这样的设置使得部分靠窗乘坐的乘客更加的舒适,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装置主体1的安全性。
[0023]优选的,装置主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层9,在乘客要进入车厢内时,首先乘客缓缓迈开腿部行走,然后乘客脚踩防滑层9通过车体框架7一侧的仓门进入到车厢内,随后乘客落座在车厢内的座位上,通过加入这样的设置避免了乘客滑到受伤,大大提高了装置主体1的安全性。
[0024]优选的,装置主体1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插销11,在装置主体1 要加长车厢时,首先车长启动装置主体1,然后车长在缓缓的向另外一节车厢靠近,随后当装置主体1到达一定位置时,固定插销11会在另外一节车厢的插销凹槽的相互配合下完成连接和固定,通过加入这样的设置使得装置主体1 在加长车厢时更加的便捷。
[0025]优选的,连接装置5由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轨车辆的车体钢结构,包括装置主体(1)、固定螺栓(2)、连接口(3)和装置顶盖(4),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栓(2),所述固定螺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口(3),所述连接口(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装置顶盖(4),所述装置顶盖(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装置(5),所述连接装置(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车体框架(7),所述车体框架(7)的正前方嵌入连接有固定螺丝(10),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固装置(13),所述加固装置(13)的底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2),所述固定柱(12)的底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槽(14),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装置(5),所述连接装置(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螺栓(501),所述连接螺栓(5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槽(502),所述卡槽(5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槽(503),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内部嵌入连接有加固装置(13),所述加固装置(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隔音层(1301),所述隔音层(1301)的底部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继锋
申请(专利权)人:蔡继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