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扭矩打磨用电主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547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功率、高扭矩打磨用电主轴结构,其包括主轴本体夹持结构以及设置于主轴本体夹持结构前端的磨削磨头结构和尾端的换刀气缸,所述的主轴本体夹持结构包括主轴壳体、设置于主轴壳体内部的永磁电机、设置于永磁电机内部的主轴芯轴,以及设置于主轴壳体前部的前端轴承座、设置于主轴壳体尾部的尾端轴承座,前端轴承座和尾端轴承座内侧分别与前轴承和尾轴承连接,前轴承和尾轴承与内部的主轴芯轴接触连接,主轴芯轴的前端与设置于主轴本体夹持结构前端外部的磨削磨头结构固定连接,主轴芯轴的尾端外部设置与后轴承座连接的换刀气缸,主轴芯轴的内部设置拉刀杆,拉刀杆的前端和尾端分别与磨削磨头结构和换刀气缸中心部位正对。气缸中心部位正对。气缸中心部位正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扭矩打磨用电主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扭矩打磨用的电主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打磨用的电主轴结构主要为异步电机电主轴。以现有常规机器人打磨行业为例,市面上国产直径80mm的打磨用电主轴通常为异步电机电主轴,仅能进行轻载的打磨加工,应用范围有限。同时,现有的打磨用异步电机电主轴结构存在以下问题和缺点:功率不高(3KW以内)、扭矩较小,在有限的直径内,无法做到大功率、大扭矩,仅适用于比较轻载的打磨加工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功率、高扭矩的打磨用电主轴结构。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高扭矩打磨用电主轴结构,其包括主轴本体夹持结构以及设置于主轴本体夹持结构前端的磨削磨头结构和设置于主轴本体夹持结构尾端的换刀气缸,所述的主轴本体夹持结构包括主轴壳体、设置于主轴壳体内部的永磁电机、设置于永磁电机内部的主轴芯轴,以及设置于主轴壳体前部的前端轴承座、设置于主轴壳体尾部的尾端轴承座,前端轴承座和尾端轴承座内侧分别与前轴承和尾轴承连接,前轴承和尾轴承与内部的主轴芯轴接触连接,主轴芯轴的前端与设置于主轴本体夹持结构前端外部的磨削磨头结构固定连接,主轴芯轴的尾端外部设置与后轴承座连接的换刀气缸,主轴芯轴的内部设置拉刀杆,拉刀杆的前端和尾端分别与磨削磨头结构和换刀气缸中心部位正对。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永磁电机外部与主轴壳体固接,永磁电机内部与主轴芯轴连接,带动主轴芯轴旋转。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永磁电机为5KW的永磁同步电机。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磨削磨头结构包括磨头头部和刀柄连接部,所述磨头头部设置于刀柄连接部的前端,刀柄连接部尾端与主轴芯轴固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刀柄连接部为ISO20刀柄,磨头头部通过ISO20刀柄安装在主轴轴芯前端的ISO20锥孔中,内置电机带动轴芯旋转,驱动磨头进行打磨加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磨削磨头结构轴线与主轴芯轴轴线重合。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前轴承和尾轴承均为陶瓷球轴承。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前端轴承座的尾端与主轴壳体连接,前端与前端盖结构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尾端轴承座的前端与主轴壳体连接,尾端与尾端盖连接,换刀气缸设置于尾端盖尾部,并通过尾端盖与后轴承座连接。
[0014]以上所述的前端均为朝向磨头头部的一端,尾端为朝向换刀气缸的一端。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的优点为:
[0016]本技术的高扭矩打磨用电主轴结构采用永磁同步电机,提高主轴结构功率,增大扭矩,可适应某些重载的打磨领域以及打磨、铣削、钻孔复合加工领域;采用永磁同步电机的电主轴,在不增大外形尺寸的情况下,提高电机的功率和扭矩,满足多种加工需求,满足于机器人打磨加工等多种工况领域。具体地:
[0017]1、结构紧凑,电主轴结构重量小,适用于机器人等高精密机械的打磨加工;
[0018]2、功率大,最大功率可达5KW;扭矩大,转速在2万转每分钟时的扭矩可达2NM;可应用于多种机器人打磨,去毛刺,抛光,钻孔,非金属材料铣削等加工领域,应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A

A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

磨削磨头结构,11

磨头头部,12

刀柄连接部,2

主轴本体夹持结构,201

主轴壳体,202

永磁电机,203

主轴芯轴,204

前端轴承座,205

尾端轴承座,206

前轴承,207

尾轴承,208

拉刀杆,209

拉爪,210

碟簧,211

前端盖结构,212

尾端盖,3

换刀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在本技术的启示下所做的任何等效改换均应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
[0023]如图1、2所示,一种高扭矩打磨用电主轴结构,其包括主轴本体夹持结构2以及设置于主轴本体夹持结构2前端的磨削磨头结构1和设置于主轴本体夹持结构2尾端的换刀气缸3,所述的主轴本体夹持结构2包括主轴壳体201、设置于主轴壳体201内部的永磁电机202、设置于永磁电机202内部的主轴芯轴203,以及设置于主轴壳体201前部的前端轴承座204、设置于主轴壳体201尾部的尾端轴承座205,前端轴承座204和尾端轴承座205内侧分别与前轴承206和尾轴承207连接,前轴承206和尾轴承207与内部的主轴芯轴203接触连接,主轴芯轴203的前端与设置于主轴本体夹持结构2前端外部的磨削磨头结构1固定连接,主轴芯轴203的尾端外部设置与后轴承座连接的换刀气缸3,主轴芯轴203的内部设置拉刀杆208,拉刀杆208的前端和尾端分别与磨削磨头结构1和换刀气缸3中心部位正对。所述的主轴壳体201及其内部结构组成的主轴本体夹持结构2为圆柱形轴体,拉刀杆208置于主轴芯轴203的中心轴线上。
[0024]进一步地,所述的永磁电机202外部与主轴壳体201固接,永磁电机202内部与主轴芯轴203连接,带动主轴芯轴203旋转。
[0025]进一步地,所述的永磁电机202为5KW的永磁同步电机。
[0026]进一步地,所述的磨削磨头结构1包括磨头头部11和刀柄连接部12,所述磨头头部11设置于刀柄连接部12的前端,刀柄连接部12尾端与主轴芯轴203固接。
[0027]进一步地,所述的刀柄连接部12为ISO20刀柄,磨头头部11通过ISO20刀柄安装在主轴轴芯前端的ISO20锥孔中,内置电机带动轴芯旋转,驱动磨头进行打磨加工。
[0028]进一步地,所述的磨削磨头结构1轴线与主轴芯轴203轴线重合。
[0029]进一步地,所述的前轴承206和尾轴承207均为陶瓷球轴承。
[0030]进一步地,所述的前端轴承座204的尾端与主轴壳体201连接,前端与前端盖结构211连接。
[0031]进一步地,所述的尾端轴承座205的前端与主轴壳体201连接,尾端与尾端盖212连接,换刀气缸3设置于尾端盖212尾部,并通过尾端盖212与后轴承座连接。
[0032]本技术的高扭矩打磨用电主轴结构采用永磁无框电机内置到主轴壳体201中,直接驱动主轴芯轴203旋转,由外部变频器控制主轴芯轴203旋转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扭矩打磨用电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本体夹持结构以及设置于主轴本体夹持结构前端的磨削磨头结构和设置于主轴本体夹持结构尾端的换刀气缸,所述的主轴本体夹持结构包括主轴壳体、设置于主轴壳体内部的永磁电机、设置于永磁电机内部的主轴芯轴,以及设置于主轴壳体前部的前端轴承座、设置于主轴壳体尾部的尾端轴承座,前端轴承座和尾端轴承座内侧分别与前轴承和尾轴承连接,前轴承和尾轴承与内部的主轴芯轴接触连接,主轴芯轴的前端与设置于主轴本体夹持结构前端外部的磨削磨头结构固定连接,主轴芯轴的尾端外部设置与后轴承座连接的换刀气缸,主轴芯轴的内部设置拉刀杆,拉刀杆的前端和尾端分别与磨削磨头结构和换刀气缸中心部位正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扭矩打磨用电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永磁电机外部与主轴壳体固接,永磁电机内部与主轴芯轴连接,带动主轴芯轴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扭矩打磨用电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永磁电机为5KW的永磁同步电机。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兴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鸣山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