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机用电源保护及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5055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包装机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装机用电源保护及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进线板、EMI抑制模块、熔断报警模块、控制模块和出线板;进线板与EMI抑制模块电连接,EMI抑制模块与熔断报警模块电连接,熔断报警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与出线板电连接;进线板包括零线端、火线端和接地端。EMI抑制模块可以抑制通过空间环境传递至供电线路上的电磁干扰,从而提高包装机工作的稳定性;当包装机发生短路等意外时,熔断报警模块可以为包装机提供保护,并及时报警;控制模块可以控制包装机的正常工作运转。控制包装机的正常工作运转。控制包装机的正常工作运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装机用电源保护及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包装机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装机用电源保护及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包装机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全自动包装机中,需要用到PTC烫板加热器电源、X、Y、Z三轴步进电机电源、降压变压器电源等多种不同电压规格、不同电流需求的电源保护及控制电路。因此需要为全自动包装机提供一种高质量、稳定的电源保护及控制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包装机用电源保护及控制电路。可以为包装机提供稳定的电源,并且可以对包装机进行控制。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装机用电源保护及控制电路,包括:进线板、EMI抑制模块、熔断报警模块、控制模块和出线板;进线板与EMI抑制模块电连接,EMI抑制模块与熔断报警模块电连接,熔断报警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与出线板电连接;进线板包括零线端、火线端和接地端。
[0005]进一步的是,EMI抑制模块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三电阻;其中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均为共模电感;其中第三电阻为压敏电阻;第三电容并联在进线端的零线和火线两侧,第一电感的1号接口和3号接口分别与第三电容的两端连接;第三电阻和第五电容均与第一电感的2号接口和4号接口并联;第二电容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2号接口,另一端连接第六电容;第六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容,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4号接口;其中第二电容与第六电容组成的节点与进线板的接地端连接;第二电感的1号接口连接在第二电容与第一电感的2号接口组成的节点上;第二电感的3号接口连接在第六电容与第一电感的4号接口组成的节点上;第四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电感的2号接口和4号接口上。
[0006]进一步的是,熔断报警模块包括:保险丝、第一电阻和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一电阻与第一发光二极管串联后与保险丝并联。
[0007]进一步的是,控制模块包括处理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和固态继电器控制电路;处理器分别与接触器控制电路和固态继电器控制电路连接。
[0008]进一步的是,接触器控制电路包括:第三二极管、第四发光二极管、第二电阻、第四电阻和接触器;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四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四电阻连接;第四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四电阻连接;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接触器的驱动线圈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接触器驱动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连接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四电阻组成的节点上,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驱动电源;处理器的一个控制引脚连接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第四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接触器线圈组成的节点上。
[0009]进一步的是,固态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电容、第二发光二极管、光电耦合器和可控硅;第五电阻与光电耦合器的一号接口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光电耦合器的二号接口连接;处理器的控制端连接光电二极管的负极;第八电阻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 4号接口,另一端连接可控硅的阴极;可控硅的控制极连接在光电耦合器的6 号接口上;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在光电耦合器的6号接口上,另一端连接在可控硅的阳极上;第七电阻的一端与第一电阻连接,另一端与可控硅的阳极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可控硅的阴极连接。
[0010]进一步的是,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的电感值均为10MH;第三电容的电容值为0.01uF,第二电容和第六电容电容值均为3300pF。
[0011]进一步的是,第一电阻其阻值为100KΩ。
[0012]进一步的是,接触器的型号为G2R
‑1‑
DC24。
[0013]进一步的是,光电耦合器型号为MOC6032SR2M;可控硅的型号为 BTA12

600。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EMI抑制模块可以抑制通过空间环境传递至供电线路上的电磁干扰,从而提高包装机工作的稳定性;当包装机发生短路等意外时,熔断报警模块可以为包装机提供保护,并及时报警;控制模块可以控制包装机的正常工作运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包装机用电源保护及控制电路的整体结构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包装机用电源保护及控制电路的EMI抑制模块电路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包装机用电源保护及控制电路的熔断报警模块电路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一种包装机用电源保护及控制电路的接触器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一种包装机用电源保护及控制电路的固态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0020]图中标记:L火线端、N零线端、PE接地端、L1第一电感、L2第二电感、 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C6、第六电容、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D1第一发光二极管、D2第二发光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4第四发光二极管、F1保险丝、SCR可控硅、 OC光电耦合器、K1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2]如图1至5所示,本技术包括进线板、EMI抑制模块、熔断报警模块、控制模块和出线板;进线板与EMI抑制模块电连接,EMI抑制模块与熔断报警模块电连接,熔断报警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与出线板电连接。
[0023]进线板用于安放市电进线;EMI抑制模块用于抑制空间电噪声对本专利技术的电磁干扰;熔断报警模块用于对电路中出现的意外提示报警;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后端元器件的启停;出线板用于安放供电出线。
[0024]EMI抑制模块可以抑制通过空间环境传递至供电线路上的电磁干扰,从而提高包
装机的稳定性;当包装机发生短路等意外时,熔断报警模块可以为包装机提供保护,并及时报警;控制模块可以控制后端元器件的正常工作运转;进线板和出线板可以方便使用时的操作接线。
[0025]并且,EMI抑制模块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三电阻R3;其中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均为共模电感;其中第三电阻R3为压敏电阻;第三电容C3并联在进线端的零线端N和火线端L两侧,第一电感L1的1号接口和3号接口分别与第三电容C3的两端连接;第三电阻R3和第五电容C5均与第一电感L1的2号接口和4号接口并联;第二电容C2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 的2号接口,另一端连接第六电容C6;第六电容C6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4号接口;其中第二电容C2与第六电容C6组成的节点与进线板的接地端(PE)连接;第二电感L2的1号接口连接在第二电容C2 与第一电感L1的2号接口组成的节点上;第二电感L2的3号接口连接在第六电容C6与第一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装机用电源保护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进线板、EMI抑制模块、熔断报警模块、控制模块和出线板;进线板与EMI抑制模块电连接,EMI抑制模块与熔断报警模块电连接,熔断报警模块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与出线板电连接;进线板设置有零线端(N)、火线端(L)和接地端(PE)。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机用电源保护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EMI抑制模块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三电阻(R3);其中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均为共模电感;其中第三电阻(R3)为压敏电阻;第三电容(C3)并联在进线端的零线端(N)和火线端(L)两侧,第一电感(L1)的1号接口和3号接口分别与第三电容(C3)的两端连接;第三电阻(R3)和第五电容(C5)均与第一电感(L1)的2号接口和4号接口并联;第二电容(C2)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2号接口,另一端连接第六电容(C6);第六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4号接口;其中第二电容(C2)与第六电容(C6)组成的节点与进线板的接地端(PE)连接;第二电感(L2)的1号接口连接在第二电容(C2)与第一电感(L1)的2号接口组成的节点上;第二电感(L2)的3号接口连接在第六电容(C6)与第一电感(L1)的4号接口组成的节点上;第四电容(C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电感(L2)的2号接口和4号接口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机用电源保护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报警模块包括:保险丝(F1)、第一电阻(R1)和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1)串联后与保险丝(F1)并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机用电源保护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处理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和固态继电器控制电路;处理器分别与接触器控制电路和固态继电器控制电路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包装机用电源保护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控制电路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二电阻(R2)、第四电阻(R4)和接触器(K1);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思燕龚名茂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工商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