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贴合装置,包括:机台,包括机架、台面及多个刮板;压力贴合组件,包括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及驱动轮;及加热贴合组件,包括承载架、两个加热辊筒、加热管、连接杆、固定套、三个绝缘挡圈、导电铜套、电极及支撑架;支撑架固定连接承载架;所述加热管电连接所述导电铜套,所述电极用于连接外接电源;所述加热管抵接所述加热辊筒的内壁,所述加热管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加热辊筒上进行加热贴合。上述热贴合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加热辊筒内安装加热管,加热管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加热辊筒上,利用加热贴合组件对多个不同的原料薄膜进行加热贴合,提高薄膜的贴合度,提高成品质量。提高成品质量。提高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贴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薄膜贴合
,特别是涉及一种热贴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复合薄膜是由两层或多层不同材料的薄膜符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具有单层薄膜不具有的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在生活中使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不同特性的单层薄膜进行贴合是复合薄膜生产工艺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0003]一般,薄膜贴合是通过加压对薄膜进行压力贴合,在贴合过程中,压力将薄膜紧密的压合在一起,压力的把控需要一定的技巧,由于某些薄膜本身不耐压或者具有一定的回弹性,贴合效果较差,容易出现分层,影响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热贴合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加热贴合组件对薄膜进行加热贴合,提高薄膜的贴合度,提高成品质量。
[0005]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热贴合装置,包括:
[0007]机台,包括机架、安装于所述机架顶部的台面、及安装于所述台面的多个刮板;
[0008]安装于所述台面的相对两端处的压力贴合组件;所述压力贴合组件包括呈对应设置的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及安装于所述第一压辊一端的驱动轮;所述第一压辊与所述第二压辊之间用于加压贴合第一原料薄膜与第二原料薄膜;所述驱动轮通过同步带连接压力贴合电机,所述压力切合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辊转动;及
[0009]安装于所述机台中部的加热贴合组件,所述加热贴合组件位于两个所述压力贴合组件之间;所述加热贴合组件包括承载架、安装于所述承载架内的两个加热辊筒、分别安装于各所述加热辊筒内的加热管、连接所述加热管一端的连接杆、套设所述加热辊筒一端的固定套、安装于所述固定套之间的三个绝缘挡圈、夹设于相邻所述绝缘挡圈之间的导电铜套、分别连接各所述导电铜套一侧的电极、及连接所述电极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架;所述加热管电连接所述导电铜套,所述电极用于连接外接电源;所述加热管抵接所述加热辊筒的内壁,所述加热管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加热辊筒上进行加热贴合。
[0010]上述热贴合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加热辊筒内安装加热管,加热管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加热辊筒上,利用加热贴合组件对多个不同的原料薄膜进行加热贴合,提高薄膜的贴合度,提高成品质量。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辊筒、所述加热管及所述连接杆呈同轴心安装,且所述加热辊筒、所述加热管及所食宿连接杆同步转动;所述固定套、所述绝缘挡圈与所述加热辊筒同步转动,所述导电铜套与所述加热辊筒相对转动。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辊筒的一端设有通槽;所述加热管的一端连接有两条接电柱;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开设有呈相互隔离设置的两条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是接
电柱一一对应;所述接电柱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并穿设所述通槽后抵接所述导电铜套。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挡圈的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供所述接电柱穿设。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贴合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机台一端的上料组件;所述上料组件包括铰接于所述台面一端的进料架、安装于所述进料架下方的进料检测器、安装于所述进料架远离所述台面的一侧的第一放料轴、连接所述第一放料轴一端的放料电机、及安装于所述进料架上方的第二放料轴;所述第一放料轴用于放料第一原料薄膜,所述第二放料轴用于放料第二原料薄膜;所述放料电机的转子与所述第一放料轴呈同轴安装,所述放料电机用于控制所述放料轴的转动速度。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贴合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机台另一端的收料组件;所述收料组件包括收料导板、安装于所述收料导板远离所述台面的一侧的收料轴、及连接带动收料轴一端的收料电机;所述收料电机的转子与所述收料轴呈同轴安装,所述收料电机用于控制所述收料轴的转动速度。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料导板呈弧形设置。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贴合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三放料轴、及安装于所述第三放料轴下方的导料辊;所述第三放料轴用于放料第三原料薄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热贴合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的热贴合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所示的热贴合装置中压力贴合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4为图1所示的热贴合装置中加热贴合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所示的热贴合装置中加热贴合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6为图4所示的热贴合装置中加热贴合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其中不包括承载架;
[0024]图7为图4所示的圆圈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8为图6所示的圆圈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6]附图标注说明:
[0027]10
‑
机台,11
‑
机架,12
‑
台面,13
‑
刮板;
[0028]20
‑
上料组件,21
‑
进料架,22
‑
进料检测器,23
‑
第一放料轴,24
‑
放料电机,25
‑
第二放料轴;
[0029]30
‑
收料组件,31
‑
收料导板,32
‑
收料轴,33
‑
收料电机;
[0030]40
‑
压力贴合组件,41
‑
第一压辊,42
‑
第二压辊,43
‑
驱动轮,44
‑
过料辊;
[0031]50
‑
加热贴合组件,51
‑
承载架,52
‑
加热辊筒,520
‑
通槽,53
‑
加热管,530
‑
接电柱,54
‑
连接杆,540
‑
容纳槽,55
‑
固定套,56
‑
绝缘挡圈,57
‑
导电铜套,58
‑
电极,59
‑
支撑架;
[0032]61
‑
第三放料轴,62
‑
导料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
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3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包括机架、安装于所述机架顶部的台面、及安装于所述台面的多个刮板;安装于所述台面的相对两端处的压力贴合组件;所述压力贴合组件包括呈对应设置的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及安装于所述第一压辊一端的驱动轮;所述第一压辊与所述第二压辊之间用于加压贴合第一原料薄膜与第二原料薄膜;所述驱动轮通过同步带连接压力贴合电机,所述压力切合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辊转动;及安装于所述机台中部的加热贴合组件,所述加热贴合组件位于两个所述压力贴合组件之间;所述加热贴合组件包括承载架、安装于所述承载架内的两个加热辊筒、分别安装于各所述加热辊筒内的加热管、连接所述加热管一端的连接杆、套设所述加热辊筒一端的固定套、安装于所述固定套之间的三个绝缘挡圈、夹设于相邻所述绝缘挡圈之间的导电铜套、分别连接各所述导电铜套一侧的电极、及连接所述电极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架;所述加热管电连接所述导电铜套,所述电极用于连接外接电源;所述加热管抵接所述加热辊筒的内壁,所述加热管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加热辊筒上进行加热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辊筒、所述加热管及所述连接杆呈同轴心安装,且所述加热辊筒、所述加热管及所食宿连接杆同步转动;所述固定套、所述绝缘挡圈与所述加热辊筒同步转动,所述导电铜套与所述加热辊筒相对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辊筒的一端设有通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亚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劲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