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的剪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4599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的剪刀,包括第一刀片和第一筒体,所述第一刀片铰接有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的末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末端插入于第一筒体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节移动杆移动,从而达到将剪刀的长度进行调节的目的,拉动环体,将移动杆调节至合适的高度之后松开环体,环体内侧的塞块贯穿移动杆一侧的通槽,从而将移动杆的相对高度固定,操作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剪刀增加了安全性,在剪一些油污物品时,也避免自己染上油污,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调节的剪刀


[0001]本技术涉及剪刀
,具体为一种便于调节的剪刀。

技术介绍

[0002]剪刀是切割布、纸、钢板、绳、圆钢等片状或线状物体的双刃工具,两刃交错,可以开合。在中国,因纺织业发展,剪子、剪刀业内有区分。如剪若刀者,称剪刀,其形状如一根铁柱对折,尖端处作对刃刀,女红纺织常用,今受外来文化影响,称U形剪。刃苗长者为剪子,用于剪裁纺织成的布。
[0003]现有的剪刀在使用时,若对一些较为危险或者有油污的物件进行剪切时,由于剪刀的长度固定,因此手很容易受伤或者粘上油污,难以清洁,更严重者甚至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节的剪刀,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便于调节的剪刀,包括:
[0007]第一刀片和第一筒体,所述第一刀片铰接有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的末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末端插入于第一筒体的内部,所述第一筒体的内侧壁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筒体的外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移动杆的外侧壁均匀开设有若干通槽,所述移动杆的外侧壁均匀开设有若干卡槽,所述通孔的内部插入有塞块,所述塞块的内端贯穿通孔插入于凹槽的内部,所述凹槽的内部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外侧壁与塞块的一端贴合,所述移动板远离塞块的一侧铰接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远离移动板的一端铰接有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的末端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通过滑轨滑动连接于凹槽的内部,所述凹槽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侧套接有齿轮,所述螺杆的一端套接有一端封闭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通过滑轨滑动连接于凹槽的内部,所述第二筒体贯穿凹槽插入于卡槽的内部。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拉动环体,将塞块的内端拉回至通孔的内部,将移动杆调节至合适的高度之后放开环体,由于第一弹簧的作用拉动塞块贯穿通槽推动移动板移动,经过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连杆机构作用,推动齿条移动,带动啮合的齿轮转动,齿轮带动螺杆在第二筒体的内部螺纹转动,推动第二筒体相对凹槽内部移动,第二筒体插入于卡槽的内部,从而将移动杆相对第一筒体的位置固定,手插入于握把,即可使用。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筒体的外侧壁套接有环体,所述塞块的外端固定连接于环体的内侧壁。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动环体调节塞块插入于第一筒体的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环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塞块的位置相
对。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簧挤压环体,从而将塞块推入第一筒体的内部。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筒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握把,所述第一筒体的外侧套接有橡胶套。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插入于握把,握住第一筒体,橡胶套增大了手与第一筒体之间的摩擦。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筒体的内部底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的一端贯穿螺纹孔插入于第二筒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0016]螺杆螺纹转动于螺纹孔的内部,限位块是为了防止螺杆脱离第二筒体。
[0017]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移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凹槽的内侧壁。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塞块脱离凹槽的内部时,第二弹簧推动移动板复位。
[0019]优选的,所述卡槽位于通槽的两侧。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塞块贯穿通槽之后,经过连杆机构作用,将第二筒体插入于卡槽的内部。
[0021]优选的,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筒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块体。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条移动时带动齿轮转动,两个块体在剪刀闭合时外侧壁贴合,防止两个第一筒体撞击。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本技术通过调节移动杆移动,从而达到将剪刀的长度进行调节的目的,拉动环体,将移动杆调节至合适的高度之后松开环体,环体内侧的塞块贯穿移动杆一侧的通槽,从而将移动杆的相对高度固定,操作简单方便,本技术剪刀增加了安全性,在剪一些油污物品时,也避免自己染上油污,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时的主视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筒体的剖面俯视图;
[0027]图3为本技术的环体的俯视图;
[0028]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筒体的剖面俯视图。
[0029]图中:1、第一刀片;2、第二刀片;3、移动杆;4、第一筒体;5、握把;6、环体;7、凹槽;8、通槽;9、卡槽;10、塞块;11、第一弹簧;12、移动板;13、第一杆体;14、第二杆体;15、块体;16、螺杆;17、齿轮;18、齿条;19、第二筒体;20、螺纹孔;21、限位块;22、通孔;23、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2]一种便于调节的剪刀,包括:
[0033]第一刀片1和第一筒体4,第一刀片1铰接有第二刀片2,第一刀片1与第二刀片2的末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杆3,移动杆3的末端插入于第一筒体4的内部,第一筒体4的内侧壁开设有凹槽7,第一筒体4的外侧壁开设有通孔22,移动杆3的外侧壁均匀开设有若干通槽8,移动杆3的外侧壁均匀开设有若干卡槽9,通孔22的内部插入有塞块10,塞块10的内端贯穿通孔22插入于凹槽7的内部,凹槽7的内部设有移动板12,移动板12的外侧壁与塞块10的一端贴合,移动板12远离塞块10的一侧铰接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一杆体13,第一杆体13远离移动板12的一端铰接有第二杆体14,第二杆体14的末端固定连接有齿条18,齿条18通过滑轨滑动连接于凹槽7的内部,凹槽7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杆16,螺杆16的外侧套接有齿轮17,螺杆16的一端套接有一端封闭的第二筒体19,第二筒体19通过滑轨滑动连接于凹槽7的内部,第二筒体19贯穿凹槽7插入于卡槽9的内部,第一筒体4的外侧壁套接有环体6,塞块10的外端固定连接于环体6的内侧壁,通过拉动环体6调节塞块10插入于第一筒体4的内部,环体6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1,第一弹簧11与塞块10的位置相对,第一弹簧11挤压环体6,从而将塞块10推入第一筒体4的内部,第一筒体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握把5,第一筒体4的外侧套接有橡胶套,手插入于握把5,握住第一筒体4,橡胶套增大了手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调节的剪刀,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刀片(1)和第一筒体(4),所述第一刀片(1)铰接有第二刀片(2),所述第一刀片(1)与第二刀片(2)的末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杆(3),所述移动杆(3)的末端插入于第一筒体(4)的内部,所述第一筒体(4)的内侧壁开设有凹槽(7),所述第一筒体(4)的外侧壁开设有通孔(22),所述移动杆(3)的外侧壁均匀开设有若干通槽(8),所述移动杆(3)的外侧壁均匀开设有若干卡槽(9),所述通孔(22)的内部插入有塞块(10),所述塞块(10)的内端贯穿通孔(22)插入于凹槽(7)的内部,所述凹槽(7)的内部设有移动板(12),所述移动板(12)的外侧壁与塞块(10)的一端贴合,所述移动板(12)远离塞块(10)的一侧铰接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一杆体(13),所述第一杆体(13)远离移动板(12)的一端铰接有第二杆体(14),所述第二杆体(14)的末端固定连接有齿条(18),所述齿条(18)通过滑轨滑动连接于凹槽(7)的内部,所述凹槽(7)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杆(16),所述螺杆(16)的外侧套接有齿轮(17),所述螺杆(16)的一端套接有一端封闭的第二筒体(19),所述第二筒体(19)通过滑轨滑动连接于凹槽(7)的内部,所述第二筒体(19)贯穿凹槽(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桥麦开灿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银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