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环卫车的人脸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4254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环卫车的人脸识别装置,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转动机构、人脸识别模块、第一半球体以及第二半球体。第一半球体固定在环卫车车体的一侧且曲面朝上,第一半球体在靠近边缘处设有相对的开槽和开孔,第一轴承的一端与开槽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半球体的边缘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半球体的边缘另一侧与第二轴承的一端连接,第二轴承的另一端穿过开孔与转动机构固定连接。开槽、开孔、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轴向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人脸识别模块固定在第二半球体内的安装座上,人脸识别模块的识别方向朝向第二半球体的透明平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让每个人都对自己丢的垃圾负责。丢的垃圾负责。丢的垃圾负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环卫车的人脸识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环卫车设备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环卫车的人脸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产制造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如今,在一些城市已经推出的垃圾分类新规定条款中出现了谁生产谁负责的新规定。这一新规定将垃圾分类与分类负责人、投放人和收运单位等绑定在一起,以便于生活垃圾分类的管理。为了响应上述新规定,提高公民的垃圾分类意识,现有的一些垃圾收集设备需要配备上信息采集设备,将垃圾与个人信息绑定在一起,让每个人都对自己丢的垃圾负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环卫车的人脸识别装置,将垃圾与个人信息绑定在一起,让每个人都对自己丢的垃圾负责。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智能环卫车的人脸识别装置,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转动机构、人脸识别模块、空心结构的第一半球体以及空心封闭结构的第二半球体;
[0006]所述第一半球体固定在环卫车车体的一侧且曲面朝上,所述第一半球体在靠近边缘处设有相对的开槽和开孔,所述第一轴承的一端与所述开槽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半球体的边缘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半球体的边缘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轴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开孔与所述转动机构固定连接;
[0007]所述开槽、所述开孔、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的轴向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
[0008]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固定在所述第二半球体内的安装座上,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的识别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半球体的透明平面上;
[0009]所述第二半球体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半球体的半径,且半径差小于或等于1 厘米。
[0010]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旋钮和支撑架;
[0011]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环卫车车体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上设置有与所述蜗轮同一水平的转动通孔,所述蜗轮套接在所述第二轴承上,所述蜗杆的一端与所述蜗轮转动连接,所述蜗杆的中间位于所述转动通孔内,所述蜗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旋钮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与云服务器通信的通信模块;
[0013]所述通信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半球体内,且与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电连接。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指示灯模块;
[0015]所述指示灯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半球体内,且与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电连接。
[0016]进一步地,还包括挡板;
[0017]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半球体的上方,且与所述环卫车车体固定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旋钮的侧表面设有竖纹。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环卫车的人脸识别装置,将摄像头、人脸识别模块等设备设置在第二半球体内,利用装载转动机构上的轴承带动第二半球体在第一半球体内转动。从而,人们在需要进行人脸识别时,转动轴承使得摄像头面向自己即可。在不需要使用时,转动轴承使得摄像头等部分被包裹在第一半球体与第二半球体之间,达到防尘效果。本技术将前来环卫车投放垃圾的人们的身份信息和垃圾绑定在一起,实现生活垃圾的“谁投放谁负责”的目的,让每个人都对自己丢的垃圾负责。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智能环卫车的人脸识别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智能环卫车的人脸识别装置安装在环卫车上的效果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智能环卫车的人脸识别装置的处于未使用状态的侧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智能环卫车的人脸识别装置的处于使用状态的侧视图;
[0024]标号说明:
[0025]1、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转动机构;4、人脸识别模块;5、第一半球体;6、第二半球体;7、环卫车车体;8、开槽;9、开孔;10、安装座;11、透明平面;12、蜗轮;13、蜗杆;14、旋钮;15、支撑架;16、转动通孔;17、挡板;18、竖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7]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智能环卫车的人脸识别装置,包括第一轴承1、第二轴承2、转动机构3、人脸识别模块4、空心结构的第一半球体5以及空心封闭结构的第二半球体6;
[0028]所述第一半球体5固定在环卫车车体7的一侧且曲面朝上,所述第一半球体5在靠近边缘处设有相对的开槽8和开孔9,所述第一轴承1的一端与所述开槽8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半球体6的边缘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半球体6的边缘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轴承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轴承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开孔9与所述转动机构3固定连接;
[0029]所述开槽8、所述开孔9、所述第一轴承1和所述第二轴承2的轴向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
[0030]所述人脸识别模块4固定在所述第二半球体6内的安装座10上,所述人脸识别模块4的识别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半球体6的透明平面11上;
[0031]所述第二半球体6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半球体5的半径,且半径差小于或等于1厘米。
[0032]从上述描述可知,提供一种智能环卫车的人脸识别装置,将摄像头、人脸识别模块4等设备设置在第二半球体6内,利用装载转动机构3上的轴承带动第二半球体6在第一半球体5内转动。从而,人们在需要进行人脸识别时,转动轴承使得摄像头面向自己即可。在不需
要使用时,转动轴承使得摄像头等部分被包裹在第一半球体5与第二半球体6之间,达到防尘效果。本技术将前来环卫车投放垃圾的人们的身份信息和垃圾绑定在一起,实现生活垃圾的“谁投放谁负责”的目的,让每个人都对自己丢的垃圾负责。
[0033]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机构3包括蜗轮12、蜗杆13、旋钮14和支撑架15;
[0034]所述支撑架15的一端与所述环卫车车体7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上设置有与所述蜗轮12同一水平的转动通孔16,所述蜗轮12套接在所述第二轴承2上,所述蜗杆13的一端与所述蜗轮12转动连接,所述蜗杆13的中间位于所述转动通孔16内,所述蜗杆13的另一端与所述旋钮14固定连接。
[0035]从上述描述可知,转动机构3采用蜗轮12蜗杆13结构设计。使用时,使用者只需转动旋钮14,使得蜗杆13带动蜗轮12转动。从而,在轴承的带动下,第二半球体6发生旋转。使用者转动旋钮14直至第二半球体6内的人脸识别装置朝向自己。并且,可根据自身身高的实际情况来调节转动角度,以便进行人脸识别。
[0036]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与云服务器通信的通信模块;
[0037]所述通信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半球体6内,且与所述人脸识别模块4电连接。
[0038]从上述描述可知,人脸识别的结果通过通信模块上传至云服务器,方便于管理单位实行管理和使用者查询自己丢垃圾的相关信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环卫车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转动机构、人脸识别模块、空心结构的第一半球体以及空心封闭结构的第二半球体;所述第一半球体固定在环卫车车体的一侧且曲面朝上,所述第一半球体在靠近边缘处设有相对的开槽和开孔,所述第一轴承的一端与所述开槽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半球体的边缘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半球体的边缘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轴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开孔与所述转动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开槽、所述开孔、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的轴向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固定在所述第二半球体内的安装座上,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的识别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半球体的透明平面上;所述第二半球体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半球体的半径,且半径差小于或等于1厘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环卫车的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旋钮和支撑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福海王凯茜詹骥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龙马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