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防螨针织印花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4161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菌防螨针织印花面料,包括面层的印花面料针织层以及里层的亲肤层;亲肤针织层与印花面料针织成之间还设置有吸附层以及抗菌层,吸附层设置于亲肤针织层上,抗菌层设置于吸附层上,吸附层为双层结构,并分别为由竹炭纤维和桑蚕丝纤维混纺而成的第一吸附层以及由聚丙烯酸钠纤维纺织而成的第二吸附层组成,第一吸附层设置于亲肤针织层上,第二吸附层设置于第一吸附层上,抗菌层为设置于第二吸附层上的由棉纤维和纳米银离子纤维相互交织而成的面料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亲肤针织层与印花面料针织层之间设置有吸附层以及抗菌层,能够有效的起到抗菌防螨的作用。到抗菌防螨的作用。到抗菌防螨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防螨针织印花面料


[0001]本技术属于纺织面料
,尤其涉及一种抗菌防螨针织印花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面料是人们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如广泛用于制作衣服、装物袋、台布和床上用品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普通布料的作用,对其外在美观度及其附加功能,如环保、透气、抗菌功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公开号为CN20565173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抗菌面料,包括依次复合的竹纤维层、吸汗层和亚麻纤维层,竹纤维层、吸汗层和亚麻纤维层的厚度均为0.4

0.6mm。该面料虽然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但相对而言效果较弱,而且由于透气效果差,容易产生异味,进而易滋生细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抗菌防螨效果的针织印花面料。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抗菌防螨针织印花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层的印花面料针织层以及里层的亲肤层,所述印花面料针织层是由以混纺纱为经线纬线沉浮编织而成,所述混纺纱是由纤维素氨基甲酸酯纤维丝和高弹性聚乙烯纤维丝混纺绞合而成;所述亲肤层为高支高密精梳棉层;所述亲肤针织层与所述印花面料针织成之间还设置有吸附层以及抗菌层,所述吸附层设置于所述亲肤针织层上,所述抗菌层设置于所述吸附层上,所述吸附层为双层结构,并分别为由竹炭纤维和桑蚕丝纤维混纺而成的第一吸附层以及由聚丙烯酸钠纤维纺织而成的第二吸附层组成,所述第一吸附层设置于所述亲肤针织层上,所述第二吸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吸附层上,所述抗菌层为设置于所述第二吸附层上的由棉纤维和纳米银离子纤维相互交织而成的面料层。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面料主要包括外层的印花面料针织层以及内层的弹力纤维针织层、保暖针织层;
[0007]其中,纤维素氨基甲酸酯(简称CC)是由纤维素与尿素反应生成的纤维素酯,原料来源广泛,并且环保,高弹性聚乙烯纤维丝是由聚乙烯经熔融纺丝法纺丝而得到的纤维材料,其强度高,并具有较稳定的化学性质,因此采用纤维素氨基甲酸酯纤维丝和高弹性聚乙烯纤维丝混纺绞合而成的混纺纱来作为纱线制作纺织面层,使得面层具有较高的强度,以及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高支高密精梳棉层表示的是60支以上、密度300根以上的精梳棉,其具有较为细腻,质量好,穿着舒适、耐洗以及耐用度高等特点,因此采用高支高密精梳棉层来作为亲肤层。
[0008]为能够具有抗菌防螨的效果,对此本技术在亲肤针织层与印花面料针织层之间还设置有吸附层以及抗菌层;其中吸附层包括第一吸附层和第二吸附层,通过双层的吸附效果,能够有效的起到吸汗,并且使汗水快速向外导出,进而风干的作用,避免发热后,导
致衣物上粘附汗水;竹炭纤维是运用纳米技术,先将竹炭微粉化,再将纳米级竹炭微粉经过高科技工艺加工,然后采用传统的化纤制备工艺流程制备出竹炭纤维,因竹炭纤维内的微孔具有更细化和蜂窝化,因此使其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以及抑菌抗菌等效果;桑蚕丝纤维作为天然纤维,也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效果,因此采用竹炭纤维和桑蚕丝纤维混纺来制作第一吸附层;聚丙烯酸钠是一种亲水性高分子材料,固态产品为白色(或浅黄色)块状或粉末,液态产品为无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将其制成吸水纤维时,不仅吸水性强,而且强度高、耐老化性能好,因此由聚丙烯酸钠纤维来制作第二吸附层。
[0009]在人体的汗液被吸附到吸附层内后,吸附层上容易产生细菌、异味,对此将抗菌层设置在第二吸附层上;其中,由于纳米银离子能穿刺细胞外表,使内部变性,降低细菌生成能力,让细胞无法代谢和繁殖,进而阻断细菌细胞的呼吸及改变细菌丛生态,防止细菌滋生和感染,从而达到抗菌、除臭的效果,因此采用由棉纤维和纳米银离子纤维相互交织而成的面料层来作为抗菌层。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菌层至少有两层结构复合而成,相邻所述抗菌层之还间涂覆有用于杀菌防螨的防螨助剂。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抗菌层设置多层以提高其抗菌性能以及强度,其中为进一步提高杀菌、防螨效果,对此在相邻抗菌层之还间涂覆有用于杀菌防螨的防螨助剂,防螨助剂可为具有杀螨或驱螨作用的植物类化学剂或抗菌类植物助剂。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吸附层与第二吸附层之间还设置有干燥层,所述干燥层是由活性炭纤维纺织而成;所述干燥层具有两层,两所述干燥层相对的一面上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填充有纳米级活性炭颗粒,该纳米级活性炭颗粒的粒径为150nm

200nm。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吸附层吸汗后,长时间后会产生异味,对此在第一吸附层与第二吸附层之间还设置有干燥层;其中,活性碳纤维是经过活化的含碳纤维,其表面布满微孔,具有超强的气体吸附能力,因此采用活性炭纤维来作为干燥层;纳米级活性炭颗粒是具有优异吸附性能的材料,能够起到良好除臭效果,通过在两干燥层之间填充有纳米级活性炭颗粒,以进一步提高抗菌、除臭性能。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印花面料针织层的外表面还设置有TPU透气膜层,所述TPU透气膜层的厚度为10μm

20μm。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TPU透气膜不仅具有较高的透气性,而且还具有高超的耐磨性能,是橡胶的4

5倍,在印花面料针织层的外表面设置一层TPU透气膜层不仅能够提高面料的透气效果,而且还能具有耐磨性能。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为能够具有抗菌防螨的效果,对此本技术在亲肤针织层与印花面料针织层之间还设置有吸附层以及抗菌层;其中吸附层包括第一吸附层和第二吸附层,通过双层的吸附效果,能够有效的起到吸汗,并且使汗水快速向外导出,进而风干的作用,避免发热后,导致衣物上粘附汗水。由于纳米银离子能穿刺细胞外表,使内部变性,降低细菌生成能力,让细胞无法代谢和繁殖,进而阻断细菌细胞的呼吸及改变细菌丛生态,防止细菌滋生和感染,从而达到抗菌、除臭的效果,因此采用由棉纤维和纳米银离子纤维相互交织而成的面料层来作为抗菌层。
[0018]2、为进一步提高杀菌、防螨效果,对此在相邻抗菌层之还间涂覆有用于杀菌防螨的防螨助剂,防螨助剂可为具有杀螨或驱螨作用的植物类化学剂或抗菌类植物助剂。
[0019]3、在印花面料针织层的外表面设置一层TPU透气膜层不仅能够提高面料的透气效果,而且还能具有耐磨性能。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抗菌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吸附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附图标记为:1、面层;2、里层;3、吸附层;31、第一吸附层;32、第二吸附层;33、干燥层;34、纳米级活性炭颗粒;4、抗菌层;5、防螨助剂;6、TPU透气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防螨针织印花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层(1)的印花面料针织层以及里层(2)的亲肤层,所述印花面料针织层是由以混纺纱为经线纬线沉浮编织而成,所述混纺纱是由纤维素氨基甲酸酯纤维丝和高弹性聚乙烯纤维丝混纺绞合而成;所述亲肤层为高支高密精梳棉层;所述亲肤针织层与所述印花面料针织层之间还设置有吸附层(3)以及抗菌层(4),所述吸附层(3)设置于所述亲肤针织层上,所述抗菌层(4)设置于所述吸附层(3)上,所述吸附层(3)为双层结构,并分别为由竹炭纤维和桑蚕丝纤维混纺而成的第一吸附层(31)以及由聚丙烯酸钠纤维纺织而成的第二吸附层(32)组成,所述第一吸附层(31)设置于所述亲肤针织层上,所述第二吸附层(32)设置于所述第一吸附层(31)上,所述抗菌层(4)为设置于所述第二吸附层(32)上的由棉纤维和纳米银离子纤维相互交织而成的面料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防螨针织印花面料,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宝孙兴广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柯桥兰嵋数码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