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3592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其可以减少用于提供数据的源驱动集成电路IC的数量,并且还可以减小用于向源驱动集成电路IC提供信号的柔性印刷电路和印刷电路板的尺寸,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板,该液晶板包括沿基板的长轴方向形成的多条数据线、以及沿基板的短轴方向形成的多条选通线,其中各条选通线与各条数据线正交;数据驱动电路,用于向所述数据线提供数据电压;选通驱动电路,用于向所述选通线提供扫描脉冲;以及定时控制器,用于向所述数据驱动电路提供数字视频数据,以及控制所述数据驱动电路和所述选通驱动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该液晶显示装置可以 减少用于提供数据的源驱动集成电路IC的数量,并且还可以减小用于向源驱动集成电路IC提供信号的柔性印刷电路和印刷电路板的尺寸。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通过根据视频信号控制液晶单元的光透射率来显示画 面图像。具体地说,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其设置有分别形成在 液晶单元中的开关器件而适用于显示运动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开关器件通常由薄膜晶体管(以下称为"TFT")形成。图1是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 2是等效地表示图1所示的液晶板中的具有"4x4"矩阵型液晶单元的薄膜 晶体管TFT阵列基板的等效电路图。图3是表示向图2所示的矩阵型液 晶单元的信号线提供的信号的波形图。参照图1至图3,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板14,该液 晶板设置有多条选通线Gl至Gn、多条数据线Dl至Dm以及用于驱动 液晶单元Clc的多个薄膜晶体管TFT,其中,各条选通线与各条数据线 正交,并且各个薄膜晶体管形成在选通线和数据线的交叉部分附近;数 据驱动电路12,用于驱动液晶板14的数据线Dl至Dm;选通驱动电路 13,用于驱动液晶板14的选通线Gl至Gn;以及定时控制器11,用于 控制数据驱动电路12和选通驱动电路13。数据驱动电路12设置有多个源驱动集成电路IC。在定时控制器11 的控制下,数据驱动电路12通过使用模拟伽马补偿电压将数字数据转换 成模拟数据电压Rl至R4、 Gl至G4以及Bl至B4,并且将这些模拟数 据电压提供给数据线Dl至Dm。而且,选通驱动电路13包括多个选通驱动集成电路IC。在定时控制器11的控制下,选通驱动电路13向选通线Gl至Gn依次提供扫描脉冲SP1至SP4。在大约一个水平周期中生成各个的扫描脉冲SP1至SP4。而且,与 扫描脉冲SP1至SP4同步地向数据线Dl至Dm提供数据电压Rl至R4、 Gl至G4以及Bl至B4。然后,薄膜晶体管TFT响应于扫描脉冲SP1至 SP4而导通,从而将从数据线D1至Dm输出的数据电压提供给液晶单元 Clc的像素电极PIX。液晶单元Clc设置在被提供了数据电压的像素电极 PIX与被提供了公共电压Vcom的公共电极之间。在这种情况下,液晶分 子根据通过像素电极PIX和公共电极COM产生的电场而排列,从而对 入射光的偏振分量(polarizing elements)进行调制。定时控制器11通过利用水平同步信号H和垂直同步信号V以及时 钟信号CLK而生成用于控制选通驱动电路13的选通控制信号GDC和用 于控制数据驱动电路12的数据控制信号DDC。在这种情况下,数据控制 信号DDC包括源启动脉冲SSP、源移位时钟SSC、源输出使能信号SOE 和极性控制信号POL。而且,选通控制信号GDC包括选通移位时钟GSC、 选通输出使能信号GOE和选通启动脉冲GSP。在图1中,与液晶单元Clc相连的"Cst"与用于保持液晶单元Clc的 电压的存储电容器相对应。存储电容器Cst可以通过选通线上存储 (Storage-On-Gate)方法或公共电极上存储(Storage-On-Common)方法 形成。在选通线上存储方法的情况下,存储电容器Cst连接在前一选通线 与像素电极PIX之间。在公共电极上存储方法的情况下,存储电容器Cst 连接在附加公共电极COM与像素电极PIX之间。而且,源驱动集成电 路IC和选通驱动集成电路IC通过图4所示的巻带式自动接合(Tape Automated Bonding,以下称为"TAB")方法或者通过图5所示的玻上芯 片(Chip On Glass,以下称为"COG")方法而接合在基板上。在图4的TAB方法中,将源驱动集成电路IC 51和选通驱动集成电 路IC 55分别安装在带载封装(Tape Carrier Packages,以下称为"TCP") 52和56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将TCP 52和56 的输出焊盘粘接在玻璃基板的数据焊盘或选通焊盘上。而且,将源TCP 52的输入焊盘粘接在其上安装有定时控制器U和伽马基准电压生成电路(未示出)的源PCB 53的输出焊盘上。而且,将选通TCP56的输入焊 盘粘接在选通PCB 57的输出焊盘上。然后,通过FPC 54将源PCB 53 连接到选通PCB57。通过FPC54,将选通驱动集成电路IC所需的驱动 电压和控制信号从源PCB53提供给选通PCB57。在COG方法中,如图 5所示,通过采用导电凸点(bump)将源驱动集成电路IC61和选通驱动 集成电路IC65直接粘接在玻璃基板上。在图5中,"62"对应于FPC,该 FPC粘接在玻璃基板上,并提供由源PCB 63生成的、源驱动集成电路IC 61和选通驱动集成电路IC 65所需的电压和信号。在图4和图5中,"50"和"60"对应于像素阵列,其中各条数据线D1 至Dm与各条选通线Gl至Gn正交,并且液晶单元Clc以矩阵结构排列。 在该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数据线D1至Dm沿着液晶板14的长轴方向(X轴)排列,因此数据线的数量大于选通线的数量。结果,用于驱动 数据线的源驱动集成电路IC 51和61的数量增加。而且,由于源驱动集 成电路IC 51和61的单位成本高于选通驱动集成电路IC 55和65的单位 成本,因此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增加。近来,在液晶板14具有 XGA分辨率(1024x768)的情况下,如果源驱动集成电路IC 51和61具 有618个输出通道,则需要五个源驱动集成电路IC。而且,由于PCB和 FPC的相对较大的尺寸,使得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增加更多。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问题在于,由于改变公共电压Vcom而导致低 的图像质量。图像质量低这一问题是由于被提供了公共电压Vcom的公 共电极71、 81与被提供了数据电压的数据线Dl至Dm的交叉产生的负 荷而引起的。图6是表示在公共电极上存储方法中数据线与公共电极71的交叉的 实施例。图7是表示在面内切换模式(In-Plane Switching mode,以下称 为"IPS")下数据线与公共电极81的交叉的实施例,在该面内切换模式中, 像素电极PIX和公共电极COM形成在同一基板上。如图6和图7所示, 如果数据线Dl至Dm与公共电极71、 81正交,则在数据线Dl至Dm 与公共电极7K 81的交叉点之间会出现电耦合。由于数据线Dl至Dm与公共电极71、 81之间的电耦合,使得以一个水平周期为单位提供数据 电压的数据线导致公共电压Vcom变得不恒定。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致力于一种,其基本上克 服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导致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该液晶显示 装置可以减少用于提供数据的源驱动集成电路IC的数量,并且还可以减 小用于向源驱动集成电路IC提供信号的柔性印刷电路和印刷电路板的尺 寸。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该液晶 显示装置可以防止由于数据线和公共电压线的交叉而导致公共电压发生 变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可以 通过减少选通线的数量而获得数据电压的充电时间。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在随后的说明中部分地进行阐 述,并且将在由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板,该液晶板包括沿基板的长轴方向形成的多条数据线、以及沿基板的短轴方向形成的多条选通线,其中各条选通线与各条数据线正交;数据驱动电路,用于向所述数据线提供数据电压;选通驱动电路,用于向所述选通线提供扫描脉冲;以及定时控制器,用于向所述数据驱动电路提供数字视频数据,以及控制所述数据驱动电路和所述选通驱动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彬赵奕力金柱枰全敏斗权五钟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