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骞纬专利>正文

一种安全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346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10:13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安全轮胎,轮胎内的中面将其分为相互交错的两个或多个腔体,一侧或部分腔体漏气后,另一侧或另一部分腔体在气压作用下支撑轮胎,防止轮胎瞬间出现严重变形导致车辆失控,同时还可撑起其间漏气腔体的胎面,使轮胎保持较大的地面接触面积。使轮胎保持较大的地面接触面积。使轮胎保持较大的地面接触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轮胎


[0001]本专利涉及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0002]轮胎是车辆行驶的重要保障。普通充气轮胎易因漏气引发爆胎等安全事故,现有的一些双腔安全轮胎在漏气后仅由一侧的胎体进行支撑,其地面接触面积极大地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提供一种安全轮胎,由相互交错的两个或多个腔体组成,一侧或部分腔体漏气后,由另一侧或另一部分腔体在气压作用下支撑轮胎,防止轮胎瞬间出现严重变形导致车辆失控,同时能使轮胎保持较大的地面接触面积。
[0004]本专利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轮胎,包括,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并将中面夹紧的轮毂,所述中面与胎面内侧相连、靠近所述胎面的部分为波形环状曲面或其变形体,靠近所述轮毂的部分为环状平面或所述波形环状曲面或其变形体的延伸面,所述轮毂的左、右两部分分别有气门咀口。
[0005]上述的一种安全轮胎,所述波形环状曲面或其变形体的波峰或对应波峰的位置、波谷或对应波谷的位置分别与所述轮胎侧面重合。
[0006]上述的一种安全轮胎,所述波形环状曲面或其变形体的波峰或对应波峰的位置、波谷或对应波谷的位置与所述轮胎侧面重合,所述波形环状曲面或其变形体的波峰或对应波峰的位置与所述中面之间、波谷或对应波谷的位置与所述中面之间分别由紧贴所述轮毂的连接面相连,每2个相邻所述连接面之间有1个所述气门咀口的内口,所述左轮毂内有连通所述左轮毂上的气门咀口的通道,所述右轮毂内有连通所述右轮毂上的气门咀口的通道,所述轮毂与所述轮胎有径向定位的装置或标志。
[0007]上述的一种安全轮胎,所述波形环状曲面或其变形体与所述轮胎侧面不相连,所述波形环状曲面或其变形体的波峰或对应波峰的位置与所述中面之间、波谷或对应波谷的位置与所述中面之间分别由紧贴所述轮毂的所述连接面相连,所述气门咀口的内口错开所述连接面,所述气门咀口的内口在所述波形环状曲面或其变形体所对位置内时,所述轮毂与所述轮胎有径向定位的装置或标志。
[0008]本专利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轮胎内的中面将其分为相互交错的两个或多个腔体,一侧或部分腔体漏气后,另一侧或另一部分腔体在气压作用下支撑轮胎,防止轮胎瞬间出现严重变形导致车辆失控,同时还可撑起其间漏气腔体的胎面,使轮胎保持较大的地面接触面积。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进一步说明。
[0010]图1、图2为轮毂示意图;
图3为中面靠近胎面部分为方波形环状曲面、靠近轮毂部分为环状平面、与轮胎侧面不相连的轮胎示意图;图4为中面靠近轮毂部分为环状平面的轮胎示意图;图5为中面为方波形环状曲面、与轮胎侧面不相连的轮胎示意图;图6为中面靠近轮毂部分为方波形环状曲面的轮胎示意图;图7为中面为方波形环状曲面、与轮胎侧面不相连、方波形环状曲面波峰(波谷)与中面之间分别由紧贴轮毂的连接面相连的轮胎示意图;图8为中面与轮胎侧面不相连的轮胎D向视图;图9为中面靠近胎面部分为方波形环状曲面、靠近轮毂部分为环状平面、与轮胎侧面相连的轮胎示意图;图10为中面为方波形环状曲面、与轮胎侧面相连的轮胎示意图;图11为中面为方波形环状曲面、与轮胎侧面相连、方波形环状曲面波峰(波谷)与中面之间分别由紧贴轮毂的连接面相连的轮胎示意图;图12为中面与轮胎侧面相连的轮胎D向视图。
[0011]图中:1.轮毂,2.轮毂夹槽,3.环状平面,4.波形环状曲面或其变形体,5.轮胎侧面,6.胎面,7.连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1】如图1、2所示,左轮毂1与右轮毂1套合(套合后用螺栓固定。也可不采用套合方式,直接用高强度螺栓连接)为一个完整的轮毂1(左轮毂1或右轮毂1与轮辐相连,或左、右轮毂1同时与轮辐相连),套合处有轮毂夹槽2。
[0013]轮毂1与轮胎组合时:左轮毂1、右轮毂1分别从轮胎左、右两侧套入,左轮毂1与右轮毂1结合时,中面进入轮毂夹槽2(可在轮毂夹槽2靠近车轴一侧设置观察孔,便于中面准确进入轮毂夹槽2并确认其安装到位)。左、右轮毂1固定在一起的同时,中面被轮毂夹槽2夹紧(轮毂夹槽2截面的形状不限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梯形,还可以为可夹紧中面的其他多边形或椭圆形)。中面与轮毂夹槽2紧密结合、轮胎左右侧面5分别与轮毂1的左右凸缘紧密结合(与普通真空轮胎同理),使轮胎左、右腔体形成密闭空间(为简化视图,图3、5、7、9、10、11中未示出轮毂凸缘)。左、右腔体的气门咀外口分别设在左、右轮毂1靠近车轴一侧任意位置(为便于充气,可在轮毂1上设置通道将一侧轮毂1的气门咀外口引至另一侧轮毂1)。实施例2、3、4、5、6同理。
[0014]如图3、4所示,被轮毂夹槽2夹紧的中面向胎面6方向延伸出环状平面3,环状平面3向胎面6方向延伸出(逐渐拉伸或逐渐变形为波形环状曲面4,或通过中间面连接环状平面3与方波形环状曲面4,以下各实施例同理)方波形环状曲面4(如图8中左上图所示,方波形环状曲面4在胎面6上的投影为方波型曲线,以下各实施例同理),方波形环状曲面4与胎面6内侧相连、与轮胎侧面5不相连。环状平面3、方波形环状曲面4、胎面6内侧、轮胎左侧面5、左轮毂1围成一个闭合空间(即左腔体),气门咀内口设在左轮毂1靠近轮胎一侧任意位置(与左腔体相通);环状平面3、方波形环状曲面4、胎面6内侧、轮胎右侧面5、右轮毂1围成另一闭合空间(即右腔体),气门咀内口设在右轮毂1靠近轮胎一侧任意位置(与右腔体相通);左、右
腔体靠近胎面6的部分相互交错(为便于观看,图3、5、7、9、10、11中左下图、右图将交错在一起的左、右腔体拆开分别表示,图7、11中右上的C向视图被轮毂夹槽2夹紧的中面在拆开的左、右腔体上分段表示<实际为相连的同一平面>)。
[0015]当轮胎一侧的腔体漏气时,另一侧腔体在气压作用下支撑轮胎,防止轮胎瞬间出现严重变形导致车辆失控;左、右腔体靠近胎面6的部分相互交错,未漏气腔体在支撑其组成面胎面6的同时,还可撑起交错其间的漏气腔体的组成面胎面6,使轮胎保持较大的地面接触面积。实施例2、3、4、5同理。
[0016]【实施例2】如图5、6所示,被轮毂夹槽2夹紧的中面向胎面6方向延伸出方波形环状曲面4(如图8中左上图所示),方波形环状曲面4与胎面6内侧相连、与轮胎侧面5不相连。方波形环状曲面4、胎面6内侧、轮胎左侧面5、左轮毂1围成左腔体,气门咀内口设在左轮毂1靠近轮胎一侧任意位置(与左腔体相通);方波形环状曲面4、胎面6内侧、轮胎右侧面5、右轮毂1围成右腔体,气门咀内口设在右轮毂1靠近轮胎一侧任意位置(与右腔体相通);左、右腔体靠近胎面6的部分相互交错。
[0017]【实施例3】如图7、6所示,被轮毂夹槽2夹紧的中面向胎面6方向延伸出方波形环状曲面4(如图8中左上图所示),方波形环状曲面4与胎面6内侧相连、与轮胎侧面5不相连;方波形环状曲面4的波峰与中面之间由矩形连接面7相连,连接面7紧贴右轮毂1;方波形环状曲面的4波谷与中面之间的矩形连接面7紧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左、右两部分组成并将中面夹紧的轮毂(1),所述中面与胎面(6)内侧相连、靠近所述胎面(6)的部分为波形环状曲面或其变形体(4),靠近所述轮毂(1)的部分为环状平面或所述波形环状曲面或其变形体(4)的延伸面,所述轮毂(1)的左、右两部分分别有气门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环状曲面或其变形体(4)的波峰或对应波峰的位置、波谷或对应波谷的位置分别与所述轮胎侧面(5)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环状曲面或其变形体(4)的波峰或对应波峰的位置与所述中面之间、波谷或对应波谷的位置与所述中面之间分别由紧贴所述轮毂(1)的连接面(7)相连,每2个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骞纬
申请(专利权)人:冯骞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