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船外挂机驱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3448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10:13
一种电动船外挂机驱动结构,包括壳体和驱动组件;第一电机轴齿轮和第二电机轴齿轮分别与第一电机轴以及第二电机轴键连接;传动轴齿轮同时与第一电机轴齿轮以及第二电机轴齿轮啮合;转动轴水平且转动设置在下壳体内壁上,第一桨叶设置在第一桨叶安装管上;第三斜齿轮设置在转动轴上,第三斜齿轮与第一斜齿轮啮合;第四斜齿轮与转动轴转动连接,第四斜齿轮与第一斜齿轮啮合;连接体与第四斜齿轮连接;第二桨叶设置在第二桨叶安装管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双电机使整体工作效率提高,同时缩小体积,提升功率密度,且排列结构符合流体力学原理,比单一同等电机功率迎水面积减少,使整机迎水面积减小,迎水面更符合流体力学要求,提高了淌水效率。提高了淌水效率。提高了淌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船外挂机驱动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驱动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船外挂机驱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船舶在水中前进时需要通过船外的挂机驱动结构提供动力进行驱动,现有的驱动结构如果提升功率,电机的体积随着功率变大,单电机驱动,机体直径变大,船舶行进中,迎水面积大,水阻力也随之变大,降低了船舶推进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专利技术目的
[0004]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动船外挂机驱动结构,通过设置双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使整体工作效率提高,同时缩小整个机身体积,排列结构符合流体力学原理,比单一电机水阻力小,提高了运行效率。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动船外挂机驱动结构,包括壳体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传动轴、第一斜齿轮、转动轴、第三斜齿轮、第一桨叶、第四斜齿轮、连接体和第二桨叶;
[0007]壳体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处设置水平隔板;第一支撑板设置在隔板上,第一支撑板位于壳体内,第一支撑板上竖直且转动设置第一电机轴和第二电机轴,第一电机轴和第二电机轴转速相等转向相同;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与第一电机轴以及第二电机轴传动连接,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位于上壳体内;第一电机轴齿轮和第二电机轴齿轮分别与第一电机轴以及第二电机轴键连接;传动轴竖直且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传动轴穿过第一支撑板;传动轴齿轮与传动轴键连接,传动轴齿轮位于下壳体内,传动轴齿轮同时与第一电机轴齿轮以及第二电机轴齿轮啮合;第一斜齿轮与传动轴键连接,第一斜齿轮位于传动轴齿轮下方;转动轴水平且转动设置在下壳体内壁上,转动轴端部伸入下壳体外部,转动轴上设置第一桨叶安装管,第一桨叶设置在第一桨叶安装管上,第一桨叶位于下壳体外部;第三斜齿轮设置在转动轴上,第三斜齿轮与第一斜齿轮啮合;第四斜齿轮与转动轴转动连接,第四斜齿轮与第一斜齿轮啮合,第四斜齿轮与第三斜齿轮转向相反;连接体上设置固定管,固定管和连接体均套在转动轴上,固定管位于下壳体外部且与下壳体外壁连接,连接体与第四斜齿轮连接,固定管上设置第二桨叶安装管,第二桨叶安装管与转动轴同轴设置;第二桨叶设置在第二桨叶安装管上。
[0008]优选的,下壳体底部内侧转动设置竖直的支撑轴,第二斜齿轮与支撑轴键连接,第二斜齿轮位于第一斜齿轮正下方,第二斜齿轮同时与第三斜齿轮以及第四斜齿轮啮合。
[0009]优选的,固定管外周壁上设置两组固定耳,两组固定耳位于固定管的直径两端,两组固定耳上设置通孔,固定耳与下壳体之间螺栓连接。
[0010]优选的,上壳体顶部内壁上竖直设置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两侧面上对称设置
两组配重块。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同向等速转动带动第一电机轴和第二电机轴同向等速转动,第一电机轴齿轮和第二电机轴齿轮带动传动轴齿轮转动,传动轴齿轮带动第一斜齿轮转动,第一斜齿轮带动第三斜齿轮和第四斜齿轮反向转动,从而使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反向转动,为船前进提供驱动力。综上,通过设置双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使整体工作效率提高,同时缩小整个机身体积,排列结构符合流体力学原理,比单一电机水阻力小,提高了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电动船外挂机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电动船外挂机驱动结构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电动船外挂机驱动结构中上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1、上壳体;2、下壳体;3、隔板;4、第一支撑板;5、第一电机轴;6、第一电机;7、第二电机轴;8、第二电机;9、第一电机轴齿轮;10、第二电机轴齿轮;11、传动轴;12、传动轴齿轮;13、第一斜齿轮;14、第二斜齿轮;15、转动轴;16、第三斜齿轮;17、第一桨叶安装管;18、第一桨叶;19、第四斜齿轮;20、连接体;21、固定管;22、固定耳;23、第二桨叶安装管;24、第二桨叶;25、第二支撑板;26、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0017]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动船外挂机驱动结构,包括壳体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4、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8、传动轴11、第一斜齿轮13、转动轴15、第三斜齿轮16、第一桨叶18、第四斜齿轮19、连接体20和第二桨叶24;
[0018]壳体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和下壳体2连接处设置水平隔板3;第一支撑板4设置在隔板3上,第一支撑板4位于壳体内,第一支撑板4上竖直且转动设置第一电机轴5和第二电机轴7,第一电机轴5和第二电机轴7转速相等转向相同;第一电机6和第二电机8分别与第一电机轴5以及第二电机轴7传动连接,第一电机6和第二电机8位于上壳体1内;第一电机轴齿轮9和第二电机轴齿轮10分别与第一电机轴5以及第二电机轴7键连接;传动轴11竖直且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撑板4上,传动轴11穿过第一支撑板4;传动轴齿轮12与传动轴11键连接,传动轴齿轮12位于下壳体2内,传动轴齿轮12同时与第一电机轴齿轮9以及第二电机轴齿轮10啮合;第一斜齿轮13与传动轴11键连接,第一斜齿轮13位于传动轴齿轮12下方;转动轴15水平且转动设置在下壳体2内壁上,转动轴15端部伸入下壳体2外部,转动轴15上设置第一桨叶安装管17,第一桨叶18设置在第一桨叶安装管17上,第一桨叶18位于下壳体2外部;第三斜齿轮16设置在转动轴15上,第三斜齿轮16与第一斜齿轮13啮合;第四斜齿轮19与转动轴转动连接,第四斜齿轮19与第一斜齿轮13啮合,第四斜齿轮19与第三斜齿轮16转向相反;连接体20上设置固定管21,固定管21和连接体20均套在转动轴15上,
固定管21位于下壳体2外部且与下壳体2外壁连接,连接体20与第四斜齿轮19连接,固定管21上设置第二桨叶安装管23,第二桨叶安装管23与转动轴15同轴设置;第二桨叶24设置在第二桨叶安装管23上。
[0019]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电机6和第二电机8同向等速转动带动第一电机轴5和第二电机轴7同向等速转动,第一电机轴齿轮9和第二电机轴齿轮10带动传动轴齿轮12转动,传动轴齿轮12带动第一斜齿轮13转动,第一斜齿轮13带动第三斜齿轮16和第四斜齿轮19反向转动,从而使第一桨叶18和第二桨叶24反向转动,为船前进提供驱动力。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双电机,第一电机6和第二电机8,使整体工作效率提高,同时缩小整个机身体积,排列结构符合流体力学原理,比单一电机水阻力小,提高了运行效率。
[0020]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船外挂机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4)、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8)、传动轴(11)、第一斜齿轮(13)、转动轴(15)、第三斜齿轮(16)、第一桨叶(18)、第四斜齿轮(19)、连接体(20)和第二桨叶(24);壳体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和下壳体(2)连接处设置水平隔板(3);第一支撑板(4)设置在隔板(3)上,第一支撑板(4)上竖直且转动设置第一电机轴(5)和第二电机轴(7),第一电机轴(5)和第二电机轴(7)转速相等转向相同,第一电机轴(5)和第二电机轴(7)上分别设置第一电机轴齿轮(9)以及第二电机轴齿轮(10);第一电机(6)和第二电机(8)分别与第一电机轴(5)以及第二电机轴(7)传动连接;传动轴(11)竖直且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撑板(4)上,传动轴(11)上设置传动轴齿轮(12),传动轴齿轮(12)同时与第一电机轴齿轮(9)以及第二电机轴齿轮(10)啮合;第一斜齿轮(13)与传动轴(11)键连接;转动轴(15)水平且转动设置在下壳体(2)内壁上,转动轴(15)上设置第一桨叶安装管(17),第一桨叶(18)设置在第一桨叶安装管(17)上,第一桨叶(18)位于下壳体(2)外部;第三斜齿轮(16)设置在转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广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先行电传动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