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转向节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3349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车用转向节及车辆,车用转向节包括连接部、弱化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弱化部和第一定位部均设置在连接部上;第一定位部用于与车辆的转向拉杆连接,第二定位部用于与车辆的前悬置架连接;弱化部的一端与连接部固定连接,弱化部的另一端与第一定位部固定连接,弱化部包括至少一个缺口和至少一个圆弧部,圆弧部设置在弱化部与第一定位部的连接位置处,且缺口设置在圆弧部上,以使车辆的转向拉杆拉断弱化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弱化部,并在弱化部上设置圆弧部和缺口,使得车用转向节在发生碰撞时,车用转向节在弱化部位置处被拉断,这有效降低车辆门槛碰撞变形程度,有效为驾乘人员提供充足的生存空间。存空间。存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转向节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车用转向节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越来越成熟,伴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出行需求的增加,汽车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汽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多便利,也给汽车的消费市场带来了空前的机会,家庭用车数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而且反向推动了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但同时带来的问题也很明显,交通事故的数量也不断的增加,尤其是车辆发生前部小范围重叠碰撞事故时,汽车发生严重的碰撞变形,乘员舱较大的变形严重挤压了乘员生存空间,导致车内乘员发生严重的碰撞伤害,甚至死亡。
[0003]传统碰撞设计策略,汽车进行前部25%重叠小偏置碰撞时,转向节结构是依靠碰撞门槛后而发生断裂,实现碰撞力的卸载,因此门槛结构需要足够强,一方面支撑转向节的碰撞断裂,另一方面门槛结构需要维持其较小的碰撞变形,这样的门槛结构在复杂的高速碰撞中出现不可预判的严重变形,压缩乘员的生存空间。CN110510000A公开了一种用于道路车辆的前轮毂组件断开装置,该装置被构造成在SPOC期间促进前轮毂组件从车身结构的断开和向外移动,在小重叠碰撞时,前轮毂组件的转向节朝向转向节断裂器移位并与转向节断裂器碰撞,使得转向节断裂器使转向节断裂并使转向节从前轮毂组件的轮毂断开。
[0004]当汽车发生小偏置碰撞时,设计不合理的碰撞结构会因碰撞力传递不畅、碰撞力卸载不及时和碰撞能量吸收不充分,造成乘员舱结构变形过大,导致碰撞后的乘员舱的生存空间严重不足,进而导致了乘员受到较大程度的伤害。
[0005]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急需研究一种车用转向节及车辆,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了一种车用转向节及车辆,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弱化部,并在弱化部上设置圆弧部和缺口,使得车用转向节在发生碰撞时,车用转向节在弱化部位置处被车辆的转向拉杆拉断,这有效降低了车辆门槛碰撞变形程度,有效为驾乘人员提供充足的生存空间。
[0007]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转向节,包括连接部、弱化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
[0008]所述弱化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均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第一定位部用于与车辆的转向拉杆连接,所述第二定位部用于与车辆的前悬置架连接;
[0009]所述弱化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弱化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固定连接,所述弱化部包括至少一个缺口和至少一个圆弧部,所述圆弧部设置在所述弱化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连接位置处,且所述缺口设置在所述圆弧部上,以使车辆在发生碰撞时所述车辆的转向拉杆拉断所述弱化部。
[0010]进一步地,所述圆弧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圆弧部相对设置在所述弱化部的两侧。
[0011]进一步地,所述弱化部包括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和第三连接面;
[0012]所述第一连接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面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面连接;
[0013]且所述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和所述第三连接面均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侧壁连接;
[0014]所述第二连接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车辆的制动盘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弱化部连接。
[0015]进一步地,一个所述圆弧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面上,且所述圆弧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侧壁连接位置处;
[0016]另一个所述圆弧部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面上,且所述圆弧部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面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侧壁连接位置处。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位置的长度为第一长度,所述第一长度与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面上的圆弧部的长度相等;
[0018]所述第三连接面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位置的长度为第二长度,所述第二长度与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面上的圆弧部的长度相等。
[0019]进一步地,所述弱化部还包括第四连接面,所述第四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相对设置,且所述第四连接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三连接面连接;
[0020]所述第四连接面上设置有用于加强所述第一定位部轴向强度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在所述第四连接面上围绕形成一个弱化槽,所述弱化槽用于降低所述弱化部的强度。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面为圆弧凹面,且圆弧凹面的朝向与所述圆弧部的朝向相同,所述第二连接面为平面。
[002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车辆的传动轴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以使得所述车辆的传动轴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0023]进一步地,所述缺口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圆弧部上均设置有一个缺口,且所述缺口为正方形、梯形或圆弧形。
[0024]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保护一种车辆,包括车辆的转向拉杆、车辆的前悬置架、车辆的传动轴和如上所述的车用转向节;
[0025]所述车辆的转向拉杆、所述车辆的前悬置架和所述车辆的传动轴分别与所述车用转向节固定连接。
[0026]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7]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弱化部,并在弱化部上设置圆弧部和缺口,使得车用转向节在发生碰撞时,车用转向节在弱化部位置处被车辆的转向拉杆拉断,这有效降低了车辆门槛碰撞变形程度,有效为驾乘人员提供充足的生存空间。
[0028]2.本专利技术的车用转向节满足车辆要求的强度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圆弧部、缺口和加强筋等断裂诱导特征,使得车用转向节更容易在弱化部的位置处发生断裂,这能够进一步降低车身门槛结构的碰撞压力,也降低了车身门槛结构的设计重量和成本,还能够缩短研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
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0030]图1为本实施例第一角度下所述车用转向节的结构图;
[0031]图2为本实施例第二角度下所述车用转向节的结构图;
[0032]图3为本实施例第三角度下所述车用转向节的结构图;
[0033]图4为本实施例第四角度下所述车用转向节的结构图。
[0034]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
[0035]1‑
连接部;2

弱化部;3

第一定位部;4

第二定位部;5

第三定位部;11

第二安装孔;21

圆弧部;22

缺口;23

第一连接面;24

第二连接面;25

第三连接面;26

弱化槽;27

加强筋;241

第一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转向节,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部(1)、弱化部(2)、第一定位部(3)和第二定位部(4);所述弱化部(2)和所述第二定位部(4)均设置在所述连接部(1)上,所述第一定位部(3)用于与车辆的转向拉杆连接,所述第二定位部(4)用于与车辆的前悬置架连接;所述弱化部(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1)固定连接,所述弱化部(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部(3)固定连接,所述弱化部(2)包括至少一个缺口(22)和至少一个圆弧部(21),所述圆弧部(21)设置在所述弱化部(2)与所述第一定位部(3)的连接位置处,且所述缺口(22)设置在所述圆弧部(21)上,以使车辆在发生碰撞时所述车辆的转向拉杆拉断所述弱化部(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部(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圆弧部(21)相对设置在所述弱化部(2)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用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弱化部(2)包括第一连接面(23)、第二连接面(24)和第三连接面(25);所述第一连接面(2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面(2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面(2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面(25)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面(23)、所述第二连接面(24)和所述第三连接面(25)均与所述第一定位部(3)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面(24)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41),车辆的制动盘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241)与所述弱化部(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用转向节,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圆弧部(21)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面(23)上,且所述圆弧部(21)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面(23)与所述第一定位部(3)的侧壁连接位置处;另一个所述圆弧部(21)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面(25)上,且所述圆弧部(21)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面(25)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孝鲁慧才李立友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