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更换刀具的数控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3339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便于更换刀具的数控加工设备,涉及数控加工技术技术领域。该设备包括控制单元和加工机床本体,加工机床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刀具的夹持组件和移动组件,移动组件与控制单元连接,移动组件的一端与加工机床本体活动连接,刀具位于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之间,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的材质均为热缩不锈钢,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上均设置有加热组件,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之间设置有用于锁紧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锁紧机构,锁紧机构与控制单元连接;其能够通过热胀冷缩的原理将刀具夹紧,并且在拆卸时可通过操作闭锁部实现快捷拆卸,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加工效率。提高了加工效率。提高了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更换刀具的数控加工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加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于更换刀具的数控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数控加工设备在更换刀具时常常需要使用许多复杂的工具如扳手、螺丝刀等进行人为更换,不利于高效作业,因此如今采用机械臂对刀具进行自动更换,但是采用机械臂不仅成本较高,而且机械臂容易损坏,维护起来也比较麻烦,不利于长期使用来更换刀具。
[0003]因此,市面上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替换刀具的数控加工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更换刀具的数控加工设备,其能够通过热胀冷缩的原理将刀具夹紧,并且在拆卸时可通过操作闭锁部实现快捷拆卸,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加工效率。
[000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更换刀具的数控加工设备,其包括控制单元和加工机床本体,加工机床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刀具的夹持组件和移动组件,移动组件与控制单元连接,移动组件的一端与加工机床本体活动连接,移动组件的另一端与夹持组件连接,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均与移动组件连接,移动组件能控制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合拢或分开,刀具位于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之间,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的材质均为热缩不锈钢,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上均设置有加热组件,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之间设置有用于锁紧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锁紧机构,锁紧机构与控制单元连接。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锁紧机构包括卡柱和卡槽,卡柱设置于第一夹持组件上,卡槽设置于第二夹持组件上,卡柱能伸入卡槽内,卡柱内设置有展开组件,展开组件与控制单元连接,展开组件能将卡柱卡设于卡槽内。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加工机床本体内还设置有更换组件,更换组件包括插槽,刀具能伸入插槽内,更换组件位于夹持组件的下方。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加工机床本体上还设置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设置于加工机床本体与移动组件间,转动机构能带动刀具转动。第二伺服电机设置于加工机床本体的顶部,第二伺服电机与控制单元连接,转动部与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连接。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和转动部,第一伺服电机与加工机床本体连接,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部传动连接,第一伺服电机能控制转动部转动,移动组件与转动部连接,第一伺服电机与控制单元连接。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和第二伺
服电机,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分别与转动部连接,第二伺服电机设置于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与转动部的连接处,第二伺服电机能控制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以连接处为支点转动,第二伺服电机与控制单元连接,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夹持臂连接,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夹持臂连接,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能在第二伺服电机的驱动下使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分开或结合。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转动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第一转动杆能在第一滑轨上滑动,第二转动杆能在第二滑轨上滑动。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加工机床上还设置有第三滑轨和第四滑轨,第三滑轨位于第二伺服电机的上方,第二伺服电机能在第三滑轨上滑动,第四滑轨位于更换组件的下方,更换组件能在第四滑轨上滑动。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更换组件与夹持组件上设置有相匹配的红外感应器,红外感应器能在垂直方向上相互感应,红外感应器与控制单元连接。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加工机床本体上还设置有对刀仪,对刀仪与第四滑轨滑动连接,对刀仪与控制单元连接。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更换刀具的数控加工设备,该数控加工设备能够通过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上的发热组件进行加热,从而使第一发热组件与第二发热组件膨胀,进而将位于二者之间的刀具锁紧,从而实现刀具固定,而移动组件能够使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分开,进而使刀具立即从夹持组件上滑落,方便更换。
[0018]实际使用时,先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移动组件移动,将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合拢,此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锁紧机构将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间锁死,实现刀具初步的固定,此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发热组件加热,进而使控制单元发生受热膨胀,进而将刀具完全夹紧,实现刀具的完全固定;当要取下刀具时,通过控制组件打开锁紧机构,再通过控制组件控制移动组件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分开,实现刀具的更换。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于更换刀具的数控加工设备的正视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图2中B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标:100、控制单元;200、加工机床本体;201、第一夹持臂;202、第二夹持臂;203、加热组件;204、第一伺服电机;205、转动部;206、第一转动杆;207、第二转动杆;208、第二伺服电机;209、第一滑轨;210、第二滑轨;211、第三滑轨;212、第四滑轨;。213、红外感应器;3、刀具;400、锁紧机构;401、卡柱;402、卡槽;403、展开组件;5、更换组件;6、对刀仪。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7]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更换刀具的数控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和加工机床本体,所述加工机床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刀具的夹持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移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加工机床本体活动连接,所述移动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组件连接,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均与所述移动组件连接,所述移动组件能控制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合拢或分开,所述刀具位于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的材质均为热缩不锈钢,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上均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设置有用于锁紧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更换刀具的数控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卡柱和卡槽,所述卡柱设置于第一夹持组件上,所述卡槽设置于第二夹持组件上,所述卡柱能伸入所述卡槽内,所述卡柱内设置有展开组件,所述展开组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展开组件能将所述卡柱卡设于所述卡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更换刀具的数控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机床本体内还设置有更换组件,所述更换组件包括插槽,所述刀具能伸入所述插槽内,所述更换组件位于所述夹持组件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更换刀具的数控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机床本体上还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加工机床本体与所述移动组件间,所述转动机构能带动所述刀具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更换刀具的数控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和转动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所述加工机床本体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良永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