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风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3306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风除尘装置包括顶盖法兰,所述顶盖法兰为中间开槽的结构,所述顶盖法兰的中间开槽的下方设有上盖风道,所述上盖风道上设有若干相对称的通风孔,所述每个通风孔上分别固定有滤芯,所述顶盖法兰的上方设有反吹风道组合体,所述反吹风道组合体的一侧设有上盖风道出口,所述上盖风道出口与引风管道相连,所述引风管道的下方设有蜂巢式风机箱。所述吸风除尘装置可以与树叶清理装置搭配使用,在对树叶进行吸附收集的同时还能对吸进去的空气进行除尘,设置反吹风道组合体,可以对滤芯上的灰尘自动进行清理,避免了对风机的损害。损害。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风除尘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道路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吸风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市政道路的树叶清理装置中的吸风装置由于缺乏有效的除尘装置、和反清扫装置,因此在进行树叶清理的同时,往往会出现尘土飞扬等现象,另外装置里面积累的尘土也会造成风机的堵塞,缩短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风除尘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吸风除尘装置,包括顶盖法兰,所述顶盖法兰为中间开槽的结构,所述顶盖法兰的中间开槽的下方设有上盖风道,所述上盖风道上设有若干相对称的通风孔,所述每个通风孔上分别固定有滤芯,所述顶盖法兰的上方设有反吹风道组合体,所述反吹风道组合体的一侧设有上盖风道出口,所述上盖风道出口与引风管道相连,所述引风管道的下方设有蜂巢式风机箱。
[0005]进一步的,所述反吹风道组合体包括转换风道底板,所述转换风道底板中间设有空心槽,所述转换风道底板的上表面的两侧设有边条板,所述边条板的上表面固定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与转换风道底板上相对应的空心槽,所述盖板与转换风道底板之间设有滑板,所述转换风道底板的下表面的两端设有挡板,所述转换风道底板的下表面的中部设有折型隔板。
[000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转换风道底板上的空心槽设为三个,所述中间的空心槽的形状为正方形,所述中间的空心槽的两边分别设有相对称的长方形的空心槽,所述盖板上的空心槽与转换风道底板上的空心槽的位置和形状相对应。
[000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滑板上设有两个空心槽,一个空心槽的形状为正方形,与转换风道底板和盖板上的正方形状的空心槽的尺寸相同,另一个空心槽的形状为长方形,与转换风道底板和盖板上的长方形状的空心槽的尺寸相同,所述滑板可在盖板与转换风道底板之间来回滑动,在滑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转换风道底板上的正方形的空心槽和左侧的长方形的空心槽的开启与闭合。
[0008]进一步的,所述滑板的一侧设有拉板。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盖风道为长方体式结构,所述上盖风道的底部封闭,顶部开口,前后两侧对称的设有相对应的通风孔,所述上盖风道的右侧设有入风口。
[0010]进一步的,所述单个通风孔整体为圆形结构,所述圆形结构的中心圆周对称设有四个圆周排列的90度的扇形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上盖风道出口的端部与上引风管道之间通过上盖吸风法兰固定连接,所述蜂巢式风机箱的风箱壳体与上引风管道之间通过风箱法兰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蜂巢式风机箱内设有若干独立的蜂巢式安装室,所述蜂巢式安装室内安装有风机,所述蜂巢式安装室内设有进风窗和出风窗,所述进风窗内设有过滤网,所述相邻的两个蜂巢式安装室的进风窗和出风窗相连通,所述蜂巢式安装室的形状设为长方体,所述长方体的一侧设有维修口。
[0013]进一步的,所述蜂巢式安装室可根据实际通风需要,调节数量,以减少能耗,也可自由组合成任意形状,以方便安装。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所述吸风除尘装置可以与树叶清理装置搭配使用,在对树叶进行吸附收集的同时还能对吸进去的空气进行除尘,设置反吹风道组合体,可以对滤芯上的灰尘自动进行清理,避免了对风机的损害。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三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正常工作时的反吹风道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反吹风道组合体进行滤芯清洗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转换风道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上盖风道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蜂巢式风机箱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顶盖法兰,2、上盖风道,3、通风孔,4、滤芯,5、上盖风道出口,6、引风管道,7、蜂巢式风机箱,8、转换风道底板,9、边条板,10、盖板,11、滑板,12、折型隔板,13、上通风管道,14、上盖吸风法兰,15、风箱法兰,16、蜂巢式安装室,17、进风窗,18、出风窗,19、维修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19]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
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
[002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1]参见图1

2,一种吸风除尘装置,包括顶盖法兰1,所述顶盖法兰1为中间开槽的结构,所述顶盖法兰1的中间开槽的下方设有上盖风道2,所述上盖风道2上设有若干相对称的通风孔3,所述每个通风孔3上分别固定有滤芯4,所述顶盖法兰1的上方设有反吹风道组合体,所述反吹风道组合体的一侧设有上盖风道出口5,所述上盖风道出口5与引风管道6相连,所述引风管道6的下方设有蜂巢式风机箱7。
[0022]参见图3

4,所述反吹风道组合体包括转换风道底板8,所述转换风道底板8中间设有空心槽,所述转换风道底板8的上表面的两侧设有边条板9,所述边条板9的上表面固定有盖板10,所述盖板10上设有与转换风道底板8上相对应的空心槽,所述盖板10的左侧空心槽上设有上通风管道13,所述盖板10与转换风道底板8之间设有滑板11,所述滑板11的一侧设有拉板,所述转换风道底板8的下表面的两端设有挡板,所述转换风道底板8的下表面的中部设有折型隔板12。
[0023]参见图5

6,所述转换风道底板8上的空心槽设为三个,所述中间的空心槽的形状为正方形,所述中间的空心槽的两边分别设有相对称的长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法兰(1),所述顶盖法兰(1)为中间开槽的结构,所述顶盖法兰(1)的中间开槽的下方设有上盖风道(2),所述上盖风道(2)上设有若干相对称的通风孔(3),所述每个通风孔(3)上分别固定有滤芯(4),所述顶盖法兰(1)的上方设有反吹风道组合体,所述反吹风道组合体的一侧设有上盖风道出口(5),所述上盖风道出口(5)与引风管道(6)相连,所述引风管道(6)的下方设有蜂巢式风机箱(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吹风道组合体包括转换风道底板(8),所述转换风道底板(8)中间设有空心槽,所述转换风道底板(8)的上表面的两侧设有边条板(9),所述边条板(9)的上表面固定有盖板(10),所述盖板(10)上设有与转换风道底板(8)上相对应的空心槽,所述盖板(10)的左侧空心槽上设有上通风管道(13),所述盖板(10)与转换风道底板(8)之间设有滑板(11),所述转换风道底板(8)的下表面的两端设有挡板,所述转换风道底板(8)的下表面的中部设有折型隔板(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风道底板(8)上的空心槽设为三个,所述中间的空心槽的形状为正方形,所述中间的空心槽的两边分别设有相对称的长方形的空心槽,所述盖板(10)上的空心槽与转换风道底板(8)上的空心槽的位置和形状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11)上设有两个空心槽,一个空心槽的形状为正方形,与转换风道底板(8)和盖板(10)上的正方形状的空心槽的尺寸相同,另一个空心槽的形状为长方形,与转换风道底板(8)和盖板(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虎李金栋刘万德王为彬席艳艳
申请(专利权)人:松鼠山东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