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渠淤泥处理工艺及水渠景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23101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渠淤泥处理工艺及水渠景观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排水后采用淤泥固结剂对水渠的底部沉积的淤泥进行固结处理;S2、在水渠的两岸顶部修筑护墙;S3、淤泥固结完成后,将固结的淤泥移至水渠的两岸并在岸边形成边坡,所述边坡的坡度为1: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渠淤泥处理工艺及水渠景观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水渠淤泥处理工艺及水渠景观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与现阶段社会矛盾愈加严重,生态环境治理日趋重要。尤其在工业社会的进程中,河、渠污染严重,淤积物较厚,不仅对原水域生态造成破坏,亦对人们生活品质及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0003]为了改善城市面貌,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需要对城市淤泥聚集的水渠进行改造。目前,城市渠道周边多为建筑物及市政道路,渠道疏浚受机械可作业空间及疏浚后淤泥堆存场地限制;且淤积物处理后不能污染选外界环境,因此,有必要针对城市水渠设计合理的水渠淤泥处理工艺,对于淤泥处理的关键技术在于淤泥的固结以及固结后淤泥再利用,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渠淤泥处理工艺,不仅能够实现对水渠淤泥的固结,且能够实现淤泥再利用。
[0005]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由上述处理工艺施工完成的水渠景观系统。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水渠淤泥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排水后采用淤泥固结剂对水渠的底部沉积的淤泥进行固结处理;
[0009]S2、在水渠的两岸顶部修筑护墙;
[0010]S3、淤泥固结完成后,将固结的淤泥移至水渠的两岸并在岸边形成边坡,所述边坡的坡度为1:6

1:10;<br/>[0011]S4、在边坡上布置抗滑移支护系统,所述抗滑移支护系统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边坡上部和下部支承体系,所述支承体系包括若干插入边坡内的基桩,若干基桩的顶部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
[0012]S5、在边坡的表面铺设块径石或鹅暖石形成防护层。
[0013]本专利技术所述淤泥固结剂能够实现对淤泥的固结处理,将呈流动态的淤泥固结成固态,以便与对水渠底部淤泥进行开挖、移除工作。
[0014]本专利技术所述护墙的设置一方面能够阻挡水渠两岸的泥土再次进入水渠,另一方面便于后续采用固结剂添加装置的使用。
[0015]本专利技术所述边坡采用固结的淤泥制成,为软基层,导致边坡会出现滑移、下沉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抗滑移支护系统能够有效避免边坡会出现滑移、下沉的问题:
[0016]本专利技术的支承体系包括若干插入边坡内的基桩,若干基桩的顶部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所述基桩不仅能够起到支承作用,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挡边坡的滑移,同时,
由于设置的混凝土层,上层软基通过下卧层传递至下层释放点钢筋混凝土上部,通过钢筋混凝土与木桩连接,平衡了下层传递的侧压力,有效解决了边坡出现侧滑及沉降的问题。
[0017]此外,边坡的坡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边坡的滑移、下沉,当边坡为1:6

1:10时,配合在边坡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一个支承体系,能够有效解决边坡的滑移、下沉。
[0018]本专利技术的防护层能够边坡的淤泥起到压实紧固作用,避免固结淤泥被风吹散开,且利于后续绿植的栽培。
[0019]综上,本专利技术所述工艺不仅能够实现对水渠底部淤泥的固结清除,且能够实现固结淤泥的废物利用,用于水渠景观边坡的打造,且边坡的稳定性较好。
[0020]进一步地,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淤泥固结剂由以下组分组成:
[0021]石灰45%

48%,水泥43%

45%,固化剂9%

12%。
[0022]现有的淤泥固结剂成分复杂且成本高,本申请通过合理设计淤泥固结剂的配方不仅能够实现对淤泥的固结,且组分少成本相对较低,
[0023]采用某淤泥进行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0024]表1
[0025][0026]由表1的数据可知:
[0027]石灰、水泥和固化剂的用量比对固化效果影响较大,通过合理设计石灰、水泥和固化剂的用量比才能实现较好的固化效果。
[0028]进一步地,进行固结处理之前,先对固结淤泥进行采样处理并进行实验,确定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单位立方米淤泥的淤泥固结剂的用量,再实际测量待固结淤泥的体积以及含水率,根据待固结淤泥的体积以及含水率确定淤泥固结剂的总用量。
[0029]采用粉状石灰、zyz325型水泥、固化剂质量比为:45:43:12的配方进行对某淤泥进行实验,实验结构如表2所示:
[0030]表2
[0031][0032]由表2的数据可知,不同含水率的淤泥固结剂用量不同,且随着时间延长,淤泥固结剂用量降低。
[0033]不同位置的淤泥虽然成分不同,但是,低于淤泥固结处理来讲,主要还是测试淤泥的含水率,只要含水率相同,各个淤泥的淤泥固结剂用量可相互借鉴。
[0034]进一步地,对水渠进行分段处理,将水渠分为若干段,单独确定每段水渠的淤泥固结剂的总用量。
[0035]分段处理利于均匀的向淤泥中添加淤泥固结剂,提高固结的效果,主要是缩短时间和固结的均匀性。
[0036]进一步地,采用固结剂添加装置向淤泥中添加固结剂,所述固结剂添加装置包括储料仓,所述储料仓的两侧通过连接轴与滚轮转动连接,所述储料仓的底部设置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固结剂添加装置还包括导料板,所述导料板为半锥面结构,所述半锥面结构的小端与排料管出口内壁一侧连接。
[0037]本专利技术所述半锥面结构的小端与排料管出口内壁另一侧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为倒料通道,所述半锥面结构具体是指由一个空心的圆锥结构沿着中心轴切断而形成的结构。
[0038]本专利技术所述固结剂添加装置是针对水渠施工进行设计的,其中,所述滚轮能够在护墙顶部转动行走,所述连接轴不会随着滚轮转动,本专利技术对导料板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半锥面结构,其中,半锥面结构的小端与排料管出口配合,用于接收排料管出口的物料然后物料沿着半锥面结构的曲面均匀滑落至水渠底部,所述半锥面结构具有均匀分散物料的作用,能够确保物料均匀到达淤泥表面。
[0039]本专利技术将导料板设置为半锥面结构,而不是完整的圆锥结构,能够避免重复添加物料,提高物料在淤泥表面的均匀性。
[0040]进一步地,半锥面结构的大端连接有匀料槽,所述匀料槽的底部均匀设置有若干用于排料的通孔,所述导料板的两侧设置有挡板。
[0041]本专利技术所述匀料槽用于接收导料板的物料,具有一定缓冲作用,与导料板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物料在淤泥表面的均匀性。
[0042]进一步地,阀门采用电磁阀,所述滚轮由步进电机驱动,还包括与电磁阀和步进电机驱动电连接的控制器。
[0043]上述设置能够实现自动控制,能够定量且均匀向淤泥表面输送物料:
[0044]通过控制步进电机的转速以及电磁阀的开度实现均匀向淤泥表面输送物料。
[0045]进一步地,在边坡的底端设置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的顶部设置有滤板。
[0046]所述排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渠淤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排水后采用淤泥固结剂对水渠(1)的底部沉积的淤泥进行固结处理;S2、在水渠的两岸顶部修筑护墙(2);S3、淤泥固结完成后,将固结的淤泥移至水渠(1)的两岸并在岸边形成边坡(3),所述边坡(3)的坡度为1:6

1:10;S4、在边坡(3)上布置抗滑移支护系统,所述抗滑移支护系统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边坡(3)上部和下部支承体系,所述支承体系包括若干插入边坡(3)内的基桩(5),若干基桩(5)的顶部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6);S5、在边坡(3)的表面铺设块径石或鹅暖石形成防护层(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渠淤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淤泥固结剂由以下组分组成:石灰45%

48%,水泥43%

45%,固化剂9%

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渠淤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进行固结处理之前,先对固结淤泥进行采样处理并进行实验,确定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单位立方米淤泥的淤泥固结剂的用量,再实际测量待固结淤泥的体积以及含水率,根据待固结淤泥的体积以及含水率确定淤泥固结剂的总用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渠淤泥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对水渠(1)进行分段处理,将水渠(1)分为若干段,单独确定每段水渠(1)的淤泥固结剂的总用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渠淤泥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兴刘占博汪栋栋梁涛唐海北王其德杨金平黄月琴刘燕华李秋丽陈爱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