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单面单向导湿的针织面料及编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228407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面单向导湿的针织面料及编织方法,属于纺织工业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是选用两种不同粗细规格的材料在单面无缝提花机上以特殊浮线添纱编织方式进行编织,形成两面不同效果的单面无缝面料;其中所述特殊浮线添纱组织是通过纱嘴工艺调整,使奇数路底纱正常成圈编织,色纱单独浮线编织添纱在线圈背面,面纱不编织;偶数路底纱、面纱正常成圈编织,色纱不编织;所述奇数路色纱浮线在面料背面呈网状排布,面料正面形成六边形蜂窝状结构的小网眼。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单面单向导湿面料具有较好的水分传递性能,汗液可以快速导湿,能够保持内表面良好的干燥性,使内表面具有隔绝层的作用,可隔离皮肤与汗液蒸发的外表面接触。触。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面单向导湿的针织面料及编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面单向导湿的针织面料及编织方法,属于纺织工业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热湿舒适性能服装的渴望日益凸显,其中单向导湿面料的出现大大满足了人们对于该类产品的需求。在人体运动时,会遇到汗液不能及时排出而产生闷热、湿黏等不适情况,单向导湿作用可进行恰当反馈处理,改善肌肤与织物之间的微环境,保持人体热湿平衡。因此关于单向导湿功能面料的设计与开发成为了众多科研团体的研究重点。
[0003]目前,专利CN 110106610 A制备了一种单向导湿织物,该织物内表面包含F数较小的凸起部和扩散面,汗液经由该凸起部F数较小的纤维孔隙吸收,虹吸效应使汗液快速通过无数相对疏松的孔隙传导到该单向导湿织物的外表面,达到单向导湿效果。该项专利对于工艺设计较难,由集圈、浮线等编织方式形成的20路循环组织,织造困难,机器配置要求高,同时对于单向导湿性能的提升不高,且内表面凸起部的存在使原料纱线的选择有一定的手感要求。
[0004]专利CN 101962885 A公开了一种单向导湿功能的制品方法,其包括对织物进行亲水化预处理,并使用拒水整理剂对织物的一面进行喷淋加工,从而得到具有单向导湿功能的制品。该技术对于与织物原料有一定的要求,同时整理后会降低面料的可洗性。
[0005]现有单向导湿面料主要通过双层或多层设计、凹凸结构的编织工艺以及亲疏水试剂的整理,上述设计对于面料的单向导湿性能有一定提升的作用,同时也附带了面料厚度、克重的增加导致面料其他性能的影响,或是编织工艺的复杂难懂,亦或者试剂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成本与工序的增加,以及在汗湿状态下容易紧贴皮肤,透气性较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技术问题][0007]目前制备单向导湿织物的方法工艺设计复杂、织造困难、单向导湿性能提升不高。
[0008][技术方案][0009]为了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选用两种不同粗细规格的材料在单面无缝提花机上以一路底纱成圈、色纱浮线,一路面纱、底纱成圈的添纱编织方式,按照网状排列进行编织得到单面单向导湿的针织面料。本专利技术的单面单向导湿面料具有较好的水分传递性能,所述面料包含内表面和外表面,内表面原料采用低F数的纱线,外表面采用高F数的纱线,纱线正反组合配置编织使得面料形成明显的差动毛细效应,汗液快速导湿,能够保持内表面良好的干燥性,使内表面具有隔绝层的作用,可隔离皮肤与汗液蒸发的外表面接触。
[0010]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单面单向导湿面料的编织方法,所述方法是选用两种不同粗细规格的材料在单面无缝提花机上以特殊浮线添纱编织方式进行编织,形成两面不同效果的单面无缝面料;其中所述特殊浮线添纱组织是通过纱嘴工艺调整,使奇数路
底纱正常成圈编织,色纱单独浮线编织添纱在线圈背面,面纱不编织;偶数路底纱、面纱正常成圈编织,色纱不编织;所述奇数路色纱浮线在面料背面呈网状排布,面料正面形成六边形蜂窝状结构的小网眼。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单面单向导湿面料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内表面由底纱和色纱编织得到,外表面由面纱编织得到。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单面无缝提花机为机号28针/25.4mm,总针数为1344枚,筒径为15寸的单面提花无缝机。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色纱单独浮线编织,单纱成圈线圈会略大于双纱成圈线圈,面料内、外表面形成差异明显的大小孔隙,提升面料的差动毛细效应,同时增加面料孔隙,提升面料透气性能。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纱嘴工艺调整具体是调整纱嘴的垫纱纵角及垫纱横角,面纱的纱嘴位置高于底纱的纱嘴位置,且与色纱的纱嘴位置一致,同时位于底纱的纱嘴与色纱的纱嘴之间;色纱纱嘴的垫纱纵角为10
°
(
±5°
),面纱纱嘴的垫纱纵角与底纱纱嘴的垫纱纵角分别为15
°
(
±5°
)、25
°
(
±5°
),色纱纱嘴的垫纱横角略大于底纱及面纱,面纱纱嘴的垫纱横角最小。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表面存在色纱浮线,纱线未经过成圈,纱线较为松弛的呈现在面料后面,纱线附加压力大,可增强织物的差动毛细效应,同时可改善面料内表面手感。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表面的原料即底纱为低F数的纱线,同时底纱和色纱采用相同的原料;外表面原料即面纱采用高F数纱线。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表面的纱线可选用多种不同纱线,如低回潮率、不吸湿、不导湿的纱线原料可提升内表面的干燥性能。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表面原料的线密度大于外表面原料的线密度。
[0019]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编织方法制备得到的单面单向导湿面料。
[0020]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单面单向导湿面料在纺织或者工业领域的应用。
[0021]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纺织品,是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单面单向导湿面料制备得到的。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纺织品包括服饰、家用纺织品、工业用纺织品。
[0023][有益效果][0024](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单面单向导湿面料具有良好的单向导湿性能,可以持久快速传递汗液,增加服饰穿着的热湿舒适性。
[0025](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单面单向导湿面料织造工艺方便简单。
[0026](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单面单向导湿面料克重小,厚度低,面料轻薄,透气性好。
[0027](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单面单向导湿面料,其单向导湿功能主要通过织物的差动毛细效应决定,对于单向导湿性能的优异在设计过程中可起到把控预见效果。
[0028](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单面单向导湿面料内表面可保持良好的干燥性,减少湿冷的外
表面与皮肤的接触,保持皮肤的干爽。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实施例1中纱嘴位置关系图;α为7号纱嘴的垫纱纵角,β为6号纱嘴的垫纱纵角,γ为2号纱嘴的垫纱纵角。
[0030]图2为实施例1的织针运行轨迹及纱嘴位置图。
[0031]图3为实施例1的特殊浮线添纱编织工艺图;其中(a)特殊浮线添纱线圈结构图,(b)单元特殊浮线添纱组织循环图,(c)面料花型图。
[0032]图4为实施例1的特殊浮线添纱编织线圈效果图;其中(a)单个线圈效果图,a为双纱成圈的线圈大小效果图,b为单纱成圈的线圈大小效果图,(b)面料内外面线圈效果图,a为外表面线圈效果图,b为内表面线圈效果图,灰色区域为内外面孔径大小。
[0033]图5为实施例1的差动毛细效应示意图;其中a为直管的毛细芯吸高度效果图,b为圆锥形管道的毛细芯吸高度效果图。
[0034]图6为实施例1的面料成圈与浮线纱线效果图;其中a为成圈线圈纱线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面单向导湿面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选用两种不同粗细规格的材料在单面无缝提花机上以特殊浮线添纱编织方式进行编织,形成两面不同效果的单面无缝面料;其中所述特殊浮线添纱组织是通过纱嘴工艺调整,使奇数路底纱正常成圈编织,色纱单独浮线编织添纱在线圈背面,面纱不编织;偶数路底纱、面纱正常成圈编织,色纱不编织;所述奇数路色纱浮线在面料背面呈网状排布,面料正面形成六边形蜂窝状结构的小网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面单向导湿面料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内表面由底纱和色纱编织得到,外表面由面纱编织得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色纱单独浮线编织,单纱成圈线圈会略大于双纱成圈线圈,面料内、外表面形成差异明显的大小孔隙。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纱嘴工艺调整具体是调整纱嘴的垫纱纵角及垫纱横角,面纱的纱嘴位置高于底纱的纱嘴位置,且与色纱的纱嘴一致,同时位于底纱的纱嘴与色纱的纱嘴之间;色纱纱嘴的垫纱纵角为1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洪莲蒋高明俞旭良董智佳吴光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