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员呼吸心跳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雷达信号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员呼吸心跳检测方法,实现了非接触的监测目标人员的呼吸和心跳状态以提供健康信息。
技术介绍
[0002]呼吸和心跳参数是人体心肺活动是否正常的重要判断依据,很多突发疾病的发生通常会导致人体的心肺活动发生异常,因此对呼吸和心跳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在医学监护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0003]现有呼吸参数的检测方式为压力传感器法、容积式测量法和触诊测量法等,心跳参数的测量方法为心电图、指压脉搏测量法和心音法等,都属于接触式的测量方法,需要通过电极或传感器等与被测量者接触,但是在很多场合这些接触式的测量方法并不适用。
[0004]基于雷达的生命信号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为:雷达发射特定波形的电磁波,照射到运动的胸腔壁后产生回波,通过对经过人体胸腔壁多普勒调制后的回波进行解调,获得包含有呼吸和心跳参数的胸腔的位移信息。该技术可以实现长距离、非接触的检测,长时间监测下没有佩戴传感器的负担,可以用于医疗和监护等场景。
[0005]应用在生命信号检测领域的雷达体制主要有三种,分别为连续波(CW)雷达、脉冲超宽带(UWB)雷达和线性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连续波雷达系统简单,没有测距能力,因此对干扰和杂波的抵抗能力较弱,而且不能区分多个目标。UWB雷达和FMCW雷达能够通过距离分辨抑制一部分杂波的干扰,并区分多个不同距离上的目标;但UWB雷达对采样要求较高,相应的毫米波的产品比较昂贵;因此FMCW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员呼吸心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首先,针对待测的目标人体,选用FMCW雷达对该目标人体发射M个线性的调频脉冲串信号;雷达接收的各脉冲回波信号包含人体目标回波信号和杂波;通过对各脉冲下的回波信号进行去斜处理和采样后,将所有脉冲的离散信号组成采样矩阵;然后,对采样矩阵的每一行分别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获取时间
‑
距离像Rp(m,n);并将时间
‑
距离像Rp的每一列作为一个距离单元,利用星座图圆心消除所有距离单元的杂波;接着、对每个距离单元的噪声功率进行计算,取平均值作为判断门限,采用单元平均恒虚警检测每个距离单元内存在的目标;最后、根据各距离单元内目标的位置进行多普勒解调,并利用改进的经验模态分解算法EMD对解调结果重建呼吸和心跳的分离波形;使用周期短时平均幅度差函数AMDF,对单一的呼吸或心跳做周期估计;最终输出M个脉冲信号的呼吸心跳波形和实时频率估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员呼吸心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线性的调频脉冲串信号计算公式如下:t
m
为慢时间,表示发射第m个脉冲的时刻;t
m
=mT,T为脉冲信号的重复周期;m为慢时间的帧数,为快时间,表示雷达发射的电磁波传播以发射时刻t
m
为起点的时间;t为全时间;T
p
是脉冲的脉宽;exp(j2πf
c
t)为雷达发射线性调频信号的载频信号;γ是线性调频信号的调频系数,f
c
为线性调频信号的起始频率;c为光速。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员呼吸心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收到的第m个脉冲的回波信号为人体目标信号和杂波信号的叠加:其中,人体目标的回波信号为:A
target
是目标人体胸腔的回波强度,R
m
为第m个脉冲下目标人体胸腔的起伏与雷达的径向距离;杂波信号表示为杂波信号表示为N
c
为产生杂波的散射中心数量,i表示第i个散射中心,A
i
是第i个散射中心的回波强度,R
i
为第i个散射中心到雷达的径向距离。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员呼吸心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矩阵的具体组成过程为:
首先,将接收到的第m个脉冲回波信号与发射信号共轭相乘进行去斜处理,计算公式为:然后,对去斜后的信号进行采样,针对第m个脉冲内的第n个频域采样点的离散信号为:N
s
表示每个脉冲的采样次数;T
s
表示采样间隔时间;最后,将每个脉冲均进行N
s
次采样,所有脉冲的所有采样点共同组成了M
×
N
s
的采样矩阵。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员呼吸心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
‑
距离像Rp(m,n)的计算公式为:n表示第n个频域采样点,亦即第n个距离单元;慢时间上的时间
‑
距离像Rp为M
×
N
s
的矩阵。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员呼吸心跳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星座图圆心消除所有距离单元的杂波具体为:首先计算慢时间序列x(m),公式如下:然后,将慢时间序列x(m)绘制在复平面上构成星座图,则所有点都处在一个圆周上的不同位置,圆心坐标(a,b)代表的复向量a+jb为杂波对应的复幅度半径为信号对应的幅度|A
target
|;最后,在各距离单元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少明,张驰,王俊,王岩松,洪文衍,耿雪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