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极驱动电路及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2259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一个输出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输出处理单元一一对应地连接的放大装置,所述放大装置用于对输出处理单元输出的信号进行处理后输出驱动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及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 简称TFT-LCD )是主要的液晶显示器之一,这种液晶显示器的一个目标计划就 是增加液晶显示面板的尺寸以及分辨率。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尺寸越大分辨率 越高就要求面板中的栅线的密度增大。当LCD面板内栅线密度增大时,就会相应的增加栅极驱动电路中的输出 处理单元数目。现有技术中,栅极驱动电路直接将输入信号转化成输出信号。 理想情况下,栅极驱动电路在输入相同的信号时,该栅极驱动电路中输出处 理单元上的输出引脚上就会输出相同的信号。但由于工艺性的原因,栅极驱相同的信号后,由于栅极驱动电路内部的各输出处理单元的阻值差异,就会 造成输出差异性,进而造成栅极输入信号的不一致,从而导致显示偏差大、 成像效果差等缺陷,如分辨率不均、在两个输出处理单元的显示比邻处产生 灰度差,出现亮线等。现有技术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将连接输出处理单元的线宽做大, 相对的电阻阻值变小,以降低栅极驱动电路内部的各输出处理单元的输出差 异,但是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需要占用液晶显示器更多的周边空间,同时也 增加了对液晶显示器的空间布局和尺寸的要求以及设计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及液晶显示器,能够降低栅极驱 动电路内部的输出处理单元的阻值差异,使得栅极驱动电路输出的栅极驱动 信号最大限度的保持一致性,并且能够减少液晶显示器周边空间的占用空间, 以及降低对液晶显示器的空间布局和尺寸的要求及设计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一个输出 处理单元,其中,还包括与输出处理单元——对应地连接的放大装置,所述 放大装置用于对输出处理单元输出的信号进行处理后输出驱动信号。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所 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一个输出处理单元,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栅线,其中, 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还包括与所述输出处理单元——对应地连接的放大装置,所述放大装置用于对输出处理单元输出的信号进行处理后输出驱动信号;所 述放大装置与栅线的 一端——对应地连接。 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通过在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添设放大装置,从而降低了栅极驱动电 路内部的输出处理单元的输出差异,使得栅极驱动电路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 最大限度的保持一致性。2、 由于栅极驱动电路结构的改进,使得显示面板内的栅线接收的栅极驱 动信号最大限度的保持一致性,提高了栅极驱动信号的整体均匀性,从而使 得显示面板上的显示偏差降低,提高了成像效果。3、 由于避免了采用加宽连接输出处理单元的线宽的方法降低不同输出处 理单元的输出差异,从而减少了液晶显示器周边空间的占用空间,降低了液 晶显示器的空间布局和尺寸的要求及设计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栅极驱动电路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4图2为本专利技术栅极驱动电路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3为本专利技术栅极驱动电路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4为本专利技术栅极驱动电路的一工作流程图5为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6为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器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一个输出处理单元,其中还 包括与输出处理单元——对应地连接的放大装置,所述放大装置用于对输出 处理单元输出的信号进行处理后输出驱动信号。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栅极驱动 电路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下面以三个输出处理单元为例,说明本专利技术 栅极驱动电路的原理。栅极驱动电路包括输出处理单元V。ffl、 V。ff2、 V。fl3 及放大装置F1、 F2、 F3;输出处理单元V。lfl、 V。fr2、 V。ff 3分别与放大装置Fl、 F2、 F3——对应连接。各输出处理单元在输入相同的信号时,由于工艺性的 原因,栅极驱动电路内的各输出处理单元很难设计成具有相同阻值,栅极驱 动电路内部的各输出处理单元的阻值差异,就会造成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出差 异性。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输出处理单元的输出端添设放大装置,该放大装置用于补 偿输出处理单元的输出差异,从而降低了栅极驱动电路内部的输出处理单元 的输出差异,使得栅极驱动电路输出的栅极驱动信号最大限度的保持一致性。 同时该实施例与采用将连接输出处理模块的线宽做大以减小输出处理模块的 电阻,减小各输出处理模块的阻值,降低输出处理模块的输出差异的技术相 比,可以在不增加线宽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电路改造,就可以实现降低栅 极驱动电路输出差异的目的,并同时减少了液晶显示器周边空间的占用空间, 降低了液晶显示器的空间布局和尺寸的要求及设计难度。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栅极驱动电路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的放大装置包括放大器元件。如图,放大装置F1、 F2、 F3中分别对应设有放 大器元件A1、 A2、 A3。当输出处理单元V。ffl、 V。ff2、 V。fr 3输出的信号不一样 时,需要调整与输出处理单元V。ffl、 V。fr2、 V。ff3—一对应连接的放大装置F1、 F2、 F3中放大器元件A1、 A2、 A3的倍数,使得放大装置Fl、 F2、 F3输出相 同的信号。该实施例通过调整放大装置中放大器元件的放大倍数,就可以最 大降低提供栅极驱动电路输出信号差值。通过调整放大器元件的放大倍数以 调整放大装置的输出信号的方法,有可能会加大栅极驱动电路与显示面板的 外接口连接(module bonding)的工艺复杂性,使生产效率有所降低。为了降低module bonding的工艺复杂性,提高生产效率,如图3所示的 栅极驱动电路的实施例三的示意图,放大装置F1、 F2、 F3还分别包括反馈元 件B1、 B2、 B3,反4贵元件B1、 B2、 B3分别与放大器元件Al、 A2、 A3——并 联连接组成反馈回路。如输出控制模块V。ff 1的输出信号进入放大器元件Al后, 如果其信号低于预设电平时,信号将不会被输出,而是流经反馈回路的反馈 元件B1,经放大后的信号,再次通过放大器元件A1进行放大,如此循环,直 到输出信号达到预设电平时,放大装置才会将此信号输出。当不同放大装置 设置相同的预设电平时,不同的放大装置就会输出相同的信号,从而保证提 供栅极一致的信号。该实施例通过增加在放大器元件两端并联反馈元件,使 得放大装置其内部电路的自动调整就可以获得预期的输出,从而提高了 module bonding的工艺效率。在实际操作中,以上实施例中所述的放大装置的输出信号在作为栅极驱 动信号输入栅极之前,还需要进行输出緩冲处理。图4为本专利技术栅极驱动电 路的一工作流程图。其中,1表示U/D输入信号,2表示CPV输入信号,3表 示DI/0输入信号,4表示0E输入信号,5表示VGG输入信号,6表示输出处 理装置输出的信号,7表示一种寄存器,如300 Shift Register, 8表示一种 电平转换器,如Level Shifter, 9表示一种输出緩冲器,如300 0叩ut Buffer;IO表示栅线;A表示放大器元件,B表示反馈元件。输出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一个输出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输出处理单元一一对应地连接的放大装置,所述放大装置用于对输出处理单元输出的信号进行处理后输出驱动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占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