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行可塌缩缝合线构造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222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题为“双行可塌缩缝合线构造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组织固定和修复构造物以及使用该组织固定和修复构造物的修复方法。示例性组织固定和修复构造物可包括联接到具有固定尾部和张紧尾部的缝合线的第一可植入锚定件。固定尾部可包括:反手结,该反手结在远侧邻近手指捕集器定位,使得反手结在邻近手指捕集器时基本上邻接手指捕集器;固定止索结,该固定止索结被配置成当第二可植入锚定件被放置到缝合线上时防止固定尾部穿过第二可植入锚定件进一步移动;以及手指捕集器。张紧尾部可穿过手指捕集器和反手结,并且可用于在第一可植入锚定件和第二可植入锚定件被插入到骨中时调节组织固定和修复构造物的张力。组织固定和修复构造物的张力。组织固定和修复构造物的张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行可塌缩缝合线构造物


[0001]本公开整体涉及双行可塌缩缝合线构造物。

技术介绍

[0002]多种损伤和病症需要进行软组织损伤修复,或将软组织再附着到骨和/或周围组织。例如,一旦健康组织从骨上撕裂,诸如肩袖肌腱部分或完全从肱骨上撕裂(肩袖撕裂),则往往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将组织再附着到骨上,以允许进行愈合和自然再附着发生。已开发出用于执行这些外科修复的多个装置和方法。较成功的方法中的一些包括使用缝合线固定构件诸如缝合线锚定件,其通常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缝合线附接特征部的锚定件主体,并且包括用于将缝合线锚定件保持在组织或骨内或与其相邻的组织或骨接合特征部。根据具体损伤情况,可使用连接到一段或多段缝合线或者通过该一段或多段缝合线互连的一个或多个缝合线锚定件执行修复。
[0003]当在单一类型的组织的物质中发生撕裂时,也可需要外科手术。缝合线也可与一个或多个缝合线锚定件结合使用,以修复此类组织撕裂。使用修复手术期间外科医生打的结或使用“无结”设备和方法可将缝合线紧固到缝合线锚定件和组织,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或多个锚定件和一根或多根缝合线可连接和张紧,而外科医生在手术期间不需要打结。无结锚定对微创外科手术诸如内窥镜式修复或关节镜式修复尤其实用,在这种情况下外科医生使用插入穿过小直径套管或内窥镜管的工具远程操纵手术部位处的缝合线,这可使打结过程困难和繁琐。
[0004]然而,用于双行固定的当前技术需要在插入锚定件时设定缝合线的张力,并且因此可能难以牢靠地设定恰当的张力量。此外,当前技术需要针对内侧行和外侧行两者使用多个锚定件。此外,利用当前技术和固定装置设计,用于外侧行锚定件的缝合线保持能力相对较低,因为缝合线通常被压缩在骨和锚定件之间。
[0005]因此,仍然需要改进的组织修复装置、系统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在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组织修复构造物,并且该组织修复构造物可包括第一可植入锚定件和柔性构件。第一可植入锚定件可包括接合构件和位于第一可植入锚定件的外侧壁上的至少一个骨接合特征部。柔性构件可包括联接到接合构件的中间部分以及从中间部分延伸的第一尾部和第二尾部。第一尾部和第二尾部中的每一者可以包括终端。第一尾部的一部分可以延伸穿过内部可塌缩通道和第一结,该内部可塌缩通道形成于第二尾部的一部分中,该第一结形成于第二尾部中与中空部分相邻。第二尾部可以包括位于第一结和第二尾部的终端中间的固定结。
[000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中间部分能够可滑动地联接到接合构件。在其它实施方案中,组织修复构造物可包括被配置成联接到第二尾部的第二可植入锚定件。在此类实施方案中,第二可植入锚定件可邻近固定结设置。在其它实施方案中,第一尾部的终端可被配置成
联接到第二尾部。在其它实施方案中,第一尾部的终端被配置成与第二尾部分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固定结和第一结之间的距离可设置在距固定结一定距离处,该距离比第一可植入锚定件的长度多约等于3mm至5mm。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内部可塌缩通道可被配置成当第一可植入锚定件设置在骨中时设置在骨的外部。
[0008]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方法。该方法可包括将组织修复构造物插入到第一骨孔中,组织修复构造物包括第一可植入锚定件和柔性构件,该第一可植入锚定件具有接合构件和位于该第一可植入锚定件的外侧壁上的至少一个骨接合特征部,该柔性构件联接到接合构件和从该柔性构件延伸的至少一个尾部,其中柔性构件自身拼接以形成位于第一可植入锚定件近侧的套环;使柔性构件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或围绕软组织;将柔性构件联接到第二可植入锚定件;将柔性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可植入锚定件插入到第二骨孔中;以及在将第二可植入锚定件插入到第二骨孔中之后张紧柔性构件,以便在修复构造物中施加并设定期望量的张力。
[000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柔性构件可具有联接到接合构件的中间部分以及从该中间部分延伸的第一尾部和第二尾部,该第一尾部和第二尾部中的每一者具有终端,并且其中柔性构件通过使第一尾部穿过第二尾部的一部分而拼接。在此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可包括在穿过步骤之后,将第一尾部的终端与第二尾部分离;以及通过将第二尾部的终端插入到第二可植入锚定件中来将柔性构件联接到第二锚定件。在其它实施方案中,柔性构件的远侧端部可联接到第一可植入锚定件,并且可通过将柔性构件中的套环联接到附接到第二可植入锚定件的联接缝合线来将第二锚定件联接到第二可植入锚定件。
附图说明
[0010]通过以下结合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将更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
[0011]图1是组织固定和修复构造物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0012]图2a是在外科手术的初始步骤期间图1的组织固定和修复构造物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可植入锚定件被插入到形成于骨中的孔中;
[0013]图2b是在外科手术的后续步骤期间图1的组织固定和修复构造物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在这种情况下构造物的一部分穿过软组织;
[0014]图2c是在外科手术的后续步骤期间图1的组织固定和修复构造物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在这种情况下在骨中形成第二孔;
[0015]图2d是在外科手术的后续步骤期间图1的组织固定和修复构造物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在这种情况下柔性构件的张紧尾部与张紧构件的固定尾部分离;
[0016]图2e是在外科手术的后续步骤期间图1的组织固定和修复构造物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在这种情况下固定尾部与待植入第二孔中的第二锚定件联接;
[0017]图2f是在外科手术的后续步骤期间图1的组织固定和修复构造物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锚定件被植入第二孔中;
[0018]图2g是在外科手术的后续步骤期间图1的组织固定和修复构造物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在这种情况下张紧尾部被张紧以使软组织接近骨;
[0019]图3是用于将图1的组织固定和修复构造物的柔性构件与第二锚定件联接的示例性技术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0020]图4是具有联接到可植入锚定件的多个柔性构件的组织固定和修复构造物的附加实施方案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0021]图5是组织固定和修复构造物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0022]图6a是在外科手术的初始步骤期间图5的组织固定和修复构造物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可植入锚定件被插入到形成于骨中的孔中;
[0023]图6b是在外科手术的后续步骤期间图5的组织固定和修复构造物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在这种情况下构造物的一部分穿过软组织;
[0024]图6c是在外科手术的后续步骤期间图5的组织固定和修复构造物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在这种情况下在骨中形成第二孔;
[0025]图6d是在外科手术的后续步骤期间图5的组织固定和修复构造物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锚定件被植入第二孔中;并且
[0026]图7是根据本文所公开的技术的双行肩袖修复物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现在将描述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以提供对本文所公开的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组织修复构造物,包括:第一可植入锚定件,所述第一可植入锚定件具有接合构件和在其外侧壁上的至少一个骨接合特征部;以及柔性构件,所述柔性构件具有联接到所述接合构件的中间部分并且具有从其延伸的第一尾部和第二尾部,所述第一尾部和所述第二尾部中的每一者具有终端,其中所述第一尾部的一部分延伸穿过内部可塌缩通道和第一结,所述内部可塌缩通道形成于所述第二尾部的中空部分中,所述第一结形成于所述第二尾部中与所述中空部分相邻,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尾部包括固定结,所述固定结在所述第二尾部的所述终端和所述第一结中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修复构造物,其中所述中间部分能够滑动地联接到所述接合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修复构造物,还包括第二可植入锚定件,所述第二可植入锚定件配置成联接到所述第二尾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织修复构造物,其中所述第二可植入锚定件靠近所述固定结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修复构造物,其中所述第一尾部的所述终端配置成联接到所述第二尾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修复构造物,其中所述第一尾部的所述终端配置成与所述第二尾部分离。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修复构造物,其中所述固定结和所述第一结之间的距离设置在距所述固定结一定距离处,所述距离比所述第一可植入锚定件的长度多约等于3

5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修复构造物,其中所述内部可塌缩通道配置成当所述第一可植入锚定件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
申请(专利权)人:美多斯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