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2035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套,能够谋求冷却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并且抑制过度的冷却液的供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水套(4)具备:冷却通路(4c),其供冷却液流动,划分形成在气缸体内壁(4a)与外壁(4b)之间,气缸体内壁(4a)对一体形成于内燃机的气缸体(1)的气缸套(2)进行覆盖,外壁(4b)与气缸体内壁(4a)对置;间隔件(9),其在冷却通路(4c)内隔着间隔配置于在气缸套(2)内移动的活塞(5)的上止点侧,从而在冷却通路(4c)内划分出第1空间(7);以及多个突条部(10),其以位于第1空间(7)的方式设置于气缸体内壁(4a),而且沿着气缸套(2)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气缸套(2)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气缸套(2)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套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内燃机的气缸套的水套。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在与气缸套上部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多个凹部来使冷却能力增加的水套(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还已知有在冷却多个气缸套的水套内配置间隔件,均一地冷却多个气缸套的水套(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5

3044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

30989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套,能够进一步实现冷却性能的提高,并且抑制过度的冷却液的供给。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0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套,其具有:冷却通路,其供冷却液流动,被划分形成在气缸体内壁和与气缸体内壁对置的气缸体外壁之间,所述气缸体内壁对一体形成于内燃机的气缸体的气缸套进行覆盖;间隔件,其在所述冷却通路内隔开间隔地配置于在所述气缸套内移动的活塞的上止点侧,从而在所述冷却通路内划分出第1空间;以及多个突条部,它们以位于所述第1空间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气缸体内壁,而且沿着气缸套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使冷却液集中地流向气缸套的上方部分,且可以提高因冷却液与突条部碰撞而产生的热传递效率。由此,能够降低温度容易上升的气缸套的上止点侧的壁面温度,能够有效地抑制爆震。另外,通过间隔件,能够阻止或抑制要在气缸套的中央部分流动的冷却液的流动,能够抑制气缸套中央部分的不必要的冷却,可以抑制或防止过量的冷却液的供给引起的冷却损失,能够改善由于气缸套的不必要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机械损失。
[0002]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突条部与相邻的所述突条部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大于所述突条部的宽度。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突条部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大于突条部的宽度,可以防止冷却液滞留在突条部之间的凹部中,并且可以维持冷却液的适当流速。
[0003]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间隔件可以由空隙保有体构成,该空隙保有体能够供冷却液以比所述第1空间少的流量流动。
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应用内部具有间隙的空隙保有体,能够得到较高的隔热功能。另外,通过选择空隙保有体的材质,能够调整冷却液的流量。
[000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间隔件可以通过配置在所述气缸体内壁侧的所述空隙保有体、和配置在所述气缸体外壁侧且支承所述空隙保有体的树脂制的支承体而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可靠地保持空隙保有体,并且向冷却通路的安装也容易,能够提高间隔件的组装性。
[0005]进而,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间隔件被配置成:使得在所述冷却通路内,在与在所述气缸套内进退运动的活塞的上止点对应的位置具有所述第1空间,在与所述活塞的下止点对应的位置具有第2空间,所述第2空间也供冷却液流动。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在活塞的移动速度变慢的上止点和下止点积极地冷却活塞。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设置了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水套的气缸体的说明图。图2是用截面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水套的间隔件的说明图。图3是放大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水套的突条部的说明图。图4是用截面表示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水套的说明图。标号说明1:气缸体;2:气缸套;3:气缸体主体;4:水套;4a:气缸体内壁;4b:气缸体外壁;4c:冷却通路;5:活塞;5a:活塞销;6:连接杆:7:第1空间;8:第2空间;9:间隔件;9a:空隙保有体;9b:支承体;10:突条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设置有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水套的内燃机的气缸体。【气缸体的结构】参考图1,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气缸体1具备:四个气缸套2;保持气缸套2的气缸体主体3;和以覆盖气缸套2的侧面的方式设置于气缸体主体3的水套4。
参照图2,在气缸套2中配置有活塞5,该活塞5经由活塞销5a而连接,通过连接杆6在从单点划线所示的上止点到双点划线所示的下止点之间滑动。由气缸套2和活塞5划分形成燃烧室。水套4具备冷却通路4c,该冷却通路4c由以下部分界定:气缸体内壁4a,其覆盖气缸套2;以及气缸体外壁4b,其以与气缸体内壁4a隔着间隔对置的方式形成于气缸套2的径向外侧。在水套4内,以在上止点侧和下止点侧分别形成间隙的方式插入间隔件9,以便在上止点侧划分形成第1空间7,在下止点侧划分形成第2空间8。在水套4内,冷却液(冷却水)以沿着气缸套2的排列方向的方式流动。间隔件9由配置在气缸体内壁4a侧的空隙保有体4a和配置在气缸体外壁4b侧且支承空隙保有体9a的树脂制的支承体9b构成。空隙保有体9a的材料只要是能够使冷却液经由内部的空隙稍微流动的材料即可,可以由多孔质体材料或纤维集合体等构成。参照图2和图3,在水套4,以位于1空间7的气缸体内壁4a上的方式设置有多个突条部10,该多个突条部10沿着气缸套2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参考图3,相邻的突条部10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大于突条部10的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突条部10被设定为具有0.25mm的突出高度、0.5mm至2.0mm的宽度、以及2.5mm至7.5mm的间隔。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突条部不限于该数值,优选根据内燃机的种类、水套的形状等适当地设定。【水套的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水套4,冷却液集中地流到气缸套2的上方部分,能够提高冷却液碰撞突条部10而形成的传热效率。由此,可以降低温度容易升高的气缸套2的上止点侧的壁面温度,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爆震。此外,通过间隔件9,可以阻止或抑制要流过气缸套2的中央部分的冷却液的流动,可以抑制气缸套2的中央部分的不必要的冷却,可以抑制或防止过度的冷却液体供给导致的冷却损失,能够改善由于气缸套2的不必要温度变化而导致的机械损失。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相邻的突条部10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大于突条部10的宽度,能够防止冷却液停留在突条部10之间的凹部中,可以维持冷却液的适当的流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间隔件9的一部分由能够使少量的冷却液流动的多孔质体等空隙保有体9a构成,因此,冷却液能够以比第1空间7和第2空间8少的流量流动。通过这样将空隙保有体9a用于间隔件9,可以通过在内部具有间隙来获得高的隔热功能。此外,可以通过适当选择所述空隙保有体9a的材质和构造等来调整冷却液的流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件9通过在配置于气缸体内壁4a侧的空隙保有体9a和配置于气缸体外壁4b侧且对间隙保有体9a进行支承的树脂支承体9b而构成,因此,即使选择海绵等形状相对难以维持的材质作为空隙保有体9a,也能够利用支承体9b可靠地保持空隙保有体9a,并且能够容易地安装至冷却通路4c,并且,能够提高隔间隔件9的组装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件9被配置成:使得在冷却通路4c内,在与在气缸套2内进退运动的活塞5的上止点对应的位置具有第1空间7,在与活塞5的下止点对应的位置具有第2空间8,第2空间8也供冷却液流动。由此,能够在活塞5的移动速度变慢的上止点和下止点处利用冷却液积极地冷却活塞5。【其他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间隔件9被配置为在与下止点对应的位置在冷却通路4c
内也具有间隙从而形成第二空间8的结构进行了说明,然而,本专利技术的水套不限于此,例如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套,其具有:冷却通路,其供冷却液流动,被划分形成在气缸体内壁和与气缸体内壁对置的气缸体外壁之间,所述气缸体内壁对一体形成于内燃机的气缸体的气缸套进行覆盖;间隔件,其在所述冷却通路内隔开间隔地配置于在所述气缸套内移动的活塞的上止点侧,从而在所述冷却通路内划分出第1空间;以及多个突条部,它们以位于所述第1空间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气缸体内壁,而且沿着气缸套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突条部与相邻的所述突条部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大于所述突条部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田笃志山崎信伊藤裕亮竹形徳之柴田一雄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