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1894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低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壳和提升泵;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配水部件,底部具有多个排泥部,所述外壳内设有用于将外壳内分成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的隔板;所述上部区域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二过滤部、第三过滤部和斜管沉淀部,所述下部区域内设有第一过滤部,所述第一过滤部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斜管沉淀部设有第二出水口和沉淀区排泥口;所述提升泵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进口端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出口端与所述配水部件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仅有一台提升泵,极大的降低了运行能耗和维护管理成本,同时一体化设计极大的减少了建设费用。设费用。设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低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农村生活污水是农村居民在生活和家庭养殖等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的总称,包括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厕所污水和养殖废水。与城镇生活污水相比,农村生活污水具有排放范围广、高分散性、难于统一收集、水质波动大的特点。
[0003]面对农村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保护能力,如何在满足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要求的同时,又能针对当地的水污染状况进行有效而经济的处理,是需要考虑的一项重大因素。
[0004]传统的污水处理设备通常水平布置,占地面积较大,而且造价也相当高,不适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壳和提升泵;
[0007]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配水部件,底部具有多个排泥部,所述外壳内设有用于将外壳内分成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的隔板;
[0008]所述上部区域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二过滤部、第三过滤部和斜管沉淀部,所述下部区域内设有第一过滤部,所述第一过滤部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斜管沉淀部设有第二出水口和沉淀区排泥口;
[0009]所述提升泵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进口端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出口端与所述配水部件连通;
[0010]其中,污水经所述第一进水口进入所述第一过滤部处理,由所述第一出水口经所述提升泵进入所述配水部件布水,所述配水部件布水之后水依次经所述第二过滤部、所述第三过滤部和所述斜管沉淀部处理,之后水从所述第二出水口排出,沉淀物分别从所述排泥部和所述沉淀区排泥口排出。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部宽度方向的两侧;
[0012]沿从所述第一进水口到所述第一出水口的方向,所述第一过滤部内依次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间隔设置;
[0013]其中,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外壳的底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外壳的底壁抵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部包括一级滤池填料,所述一级滤池填料底部设有第一曝气部件。
[0015]进一步的,所述配水部件包括分配槽和至少一个分水槽,所述分配槽设置于所述分水槽的上方;
[0016]其中,所述分配槽设有对应所述分水槽数量的第一溢流口,所述第一溢流口用于将所述分配槽内的水流至所述分水槽,所述分水槽设有多个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二溢流口用于将所述分配槽内的水流至所述第二过滤部。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部设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方设有二级滤池填料;
[0018]所述第三过滤部设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方设有三级滤池填料。
[0019]进一步的,所述斜管沉淀部与所述外壳的侧壁之间设有内流道,所述内流道与所述斜管沉淀部的底部连通;
[0020]所述斜管沉淀部的顶部设有集水板,所述集水板用于将经过所述第三过滤部处理后的水收集并导入内流道。
[0021]进一步的,所述斜管沉淀部设有多个紧密排列的斜管;
[0022]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于所述斜管的上方。
[0023]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板上方设有第二曝气部件。
[0024]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设有贯穿所述第二过滤部和所述第三过滤部的拔风管。
[0025]进一步的,所述排泥部包括斜板,所述排泥部的底部具有排泥口,所述斜板自所述排泥部的底壁向所述排泥口斜向倾斜。
[002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2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低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壳和提升泵;外壳的顶部设有配水部件、底部具有多个排泥部,外壳内设有用于将外壳内分成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的隔板。下部区域内设有第一过滤部,第一过滤部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过滤部可以使进水当中的砂砾絮体初步沉淀,并对波动较大的进水进行调节稀释以及污染物的初步降解。上部区域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二过滤部、第三过滤部和斜管沉淀部。提升泵包括进口端和出口端,进口端与第一出水口连通,出口端与配水部件连通,提升泵可以将底部污水提升至顶部,具体的,提升泵将污水从第一出水口提升到外壳顶部,到达配水部件,污水自配水部件依靠重力自流滴落至第二过滤部,并由第二过滤部二次布水后落入第三过滤部进一步处理,之后污水进入斜管沉淀部,斜管沉淀部设有第二出水口,通过斜管溢流出水,净化后的水由第二出水口外排。本专利技术对农村污水的特点及现状进行设计,仅有一台提升泵,极大的降低了运行能耗和维护管理成本,仅需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同时工艺流程的一体化设计极大的减少了建设费用。
附图说明
[0028]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低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低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中配水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1

外壳;11

第一过滤部;111

第一进水口;112

第一出水口;113

一级滤池填料;114

第一挡板;115

第二挡板;116

第一曝气部件;117

间隙;12

第二过滤部;121

二级滤池填料;122

第一支撑架;13

第三过滤部;131

三级滤池填料;132

第二支撑架;14

隔板;15

排泥部;151

斜板;152

排泥口;16

斜管沉淀部;161

第二出水口;162

内流道;163

集水板;164

斜管;17

第二曝气部件;18

拔风管;2

提升泵;21

进口端;22

出口端;3

配水部件;31

分配槽;311

第一溢流口;32

分水槽;32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和提升泵(2);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有配水部件(3),底部具有多个排泥部(15),所述外壳(1)内设有用于将外壳(1)内分成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的隔板(14);所述上部区域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二过滤部(12)、第三过滤部(13)和斜管沉淀部(16),所述下部区域内设有第一过滤部(11),所述第一过滤部(11)设有第一进水口(111)和第一出水口(112),所述斜管沉淀部(16)设有第二出水口(161)和沉淀区排泥口(45);所述提升泵(2)包括进口端(21)和出口端(22),所述进口端(21)与所述第一出水口(112)连通,所述出口端(22)与所述配水部件(3)连通;其中,水经所述第一进水口(111)进入所述第一过滤部(11)处理,由所述第一出水口(112)经所述提升泵(2)进入所述配水部件(3)布水,所述配水部件(3)布水之后水依次经所述第二过滤部(12)、所述第三过滤部(13)和所述斜管沉淀部(16)处理,之后水从所述第二出水口(161)排出,沉淀物分别从所述排泥部(15)和所述沉淀区排泥口(45)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111)和第一出水口(112)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部(11)宽度方向的两侧;沿从所述第一进水口(111)到所述第一出水口(112)的方向,所述第一过滤部(11)内依次设有第一挡板(114)和第二挡板(115),所述第一挡板(114)和所述第二挡板(115)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挡板(114)与所述外壳(1)的底壁之间设有间隙(117),所述第二挡板(115)与所述外壳(1)的底壁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部(11)包括一级滤池填料(113),所述一级滤池填料(113)底部设有第一曝气部件(11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牡韩慧铭黎泽华苏英强林晓峰段梦缘
申请(专利权)人:金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