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地钻,包括板车主体、行走机构、挖土装置、控制机构,所述板车主体左端下侧设有行走机构、中部转动连接挖土装置;所述板车主体包括车架体;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与车架体固定连接的车轴,所述车轴两端均设有车轮;所述挖土装置包括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外部套设有电机架,所述电机架两端插接在车架体上,所述减速电机输出端设有钻杆,所述钻杆上端内部设有防滑插孔,所述钻杆通过防滑插孔套接减速电机并且设有插销螺栓。优点在于:托板挡板可以载货物推行,两个车轮增加的整体的稳定性,在车轴处设有重量较大的电池仓可以稳定整体的重心,使钻地时不会翘头,并且在车轴处使得推行时更加轻松。并且在车轴处使得推行时更加轻松。并且在车轴处使得推行时更加轻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移动的地钻
[0001]本技术涉及农耕器械
,具体是指一种便于移动的地钻。
技术介绍
[0002]地钻广泛应用于坡地、沙地、硬质土地的苗木园林绿化工程种植挖坑,起挖大树的外围出土;围栏埋桩挖穴;果树、林木施肥挖穴,园林绿化工程的中耕、除草等;改变了以往人工挖坑工作效率低、劳动量大的弊端,地钻操作每小时不低于80个坑,按一天工作8小时计算,可以挖640个坑,是人工的30多倍。真正实现挖坑自动操作过程,地钻让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地钻动力强劲有力,外形美观,操作舒适,劳动强度低,适合各种地形,效率高,便于携带及野外田地作业。但现有技术中的地钻多为两人配合操作,两人站在两侧共同抬起地钻进行挖坑,如此较为笨重不便,未解决此问题出现了单轮首推地钻,但是单轮容易翻倒不易掌控,并且地钻前部重量太轻中心不稳,为操作带来不便;同时,现有地钻多为汽油机地钻,通常噪音较大,废气污染严重;此外,现有地钻功能较为单一,不便于多用途使用,因此,亟待研究一种便于移动的地钻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的一种便于移动的地钻。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移动的地钻,包括板车主体、行走机构、挖土装置、控制机构,所述板车主体左端下侧设有行走机构、中部转动连接挖土装置;所述板车主体包括车架体,垂直于所述车架体左端设有托板,所述车架体上端面设有挡板、右端连接设有车把手;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与车架体固定连接的车轴,所述车轴两端均设有车轮;所述挖土装置包括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外部套设有电机架,所述电机架两端插接在车架体上,所述减速电机输出端设有钻杆,所述钻杆上端内部设有防滑插孔,所述钻杆通过防滑插孔套接减速电机并且设有插销螺栓。
[0005]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置于挡板与车轴之间的电池箱、设置于车架体下侧的控制器和设置于车把手上侧的电源开关、下侧的把手开关。
[0006]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箱通过电源线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减速电机之间通过电机电缆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电源开关、把手开关之间通过控制电缆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上设有充电端口、直流输出口、USB端口。
[0008]进一步的,所述钻杆的侧壁周向设有螺旋挖土片,所述螺旋挖土片设有两个并且相互盘绕设置在钻杆上,所述钻杆下端设有定位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电机架与车架体插接部位设有用于转动的轴承,所述电机架一侧固定设有限深支架。
[00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便于移动的地钻设有托板挡板可以载货物推行,设有两个车轮增加的整体的稳定性,在车轴处设有重量较大的电池仓
可以稳定整体的重心,使钻地时不会翘头,并且在车轴处使得推行时更加轻松,使用减速电机与电池箱避免了汽油机的噪音与污染,同时控制器上设有多个端口,可以作为移动电源使用,功能多样。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一种便于移动的地钻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一种便于移动的地钻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一种便于移动的地钻的推行时示意图。
[0014]图4是本技术一种便于移动的地钻的减速电机局部放大构示意图。
[0015]图5是本技术一种便于移动的地钻的钻杆俯视示意图。
[0016]图6是本技术一种便于移动的地钻的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0017]如图所示:1、车架体,2、托板,3、挡板,4、车把手,5、车轴,6、车轮,7、减速电机,8、电机架,9、钻杆,10、防滑插孔,11、插销螺栓,12、电池箱,13、电源开关,14、把手开关,15、控制器,16、电源线,17、电机电缆,18、控制电缆,19、充电端口,20、直流输出口,21、USB端口,22、螺旋挖土片,23、限深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0020]一种便于移动的地钻,包括板车主体、行走机构、挖土装置、控制机构,所述板车主体左端下侧设有行走机构、中部转动连接挖土装置;所述板车主体包括车架体1,垂直于所述车架体1左端设有托板2,所述车架体1上端面设有挡板3、右端连接设有车把手4;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与车架体1固定连接的车轴5,所述车轴5两端均设有车轮6;所述挖土装置包括减速电机7,所述减速电机7外部套设有电机架8,所述电机架8两端插接在车架体1上,所述减速电机7输出端设有钻杆9,所述钻杆9上端内部设有防滑插孔10,所述钻杆9通过防滑插孔10套接减速电机7并且设有插销螺栓11。
[0021]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置于挡板3与车轴5之间的电池箱12、设置于车架体1下侧的控制器15和设置于车把手4上侧的电源开关13、下侧的把手开关14。所述电池箱12通过电源线16与控制器15连接,所述控制器15与减速电机7之间通过电机电缆17连接,所述控制器15与电源开关13、把手开关14之间通过控制电缆18连接。所述控制器15上设有充电端口19、直流输出口20、USB端口21。
[0022]所述钻杆9的侧壁周向设有螺旋挖土片22,所述螺旋挖土片22设有两个并且相互盘绕设置在钻杆9上,所述钻杆9下端设有定位锥。所述电机架8与车架体1插接部位设有用于转动的轴承,所述电机架8一侧固定设有限深支架23。
[0023]实施例一:本技术便于移动的地钻设有车架体1,车架体1可以作为搬运重物的载体,在其上方放置货物进行运输,设有托板2可以防止货物滑落,挡板3用于放置货物,如此增加了货物运输的功能,当然,在专门进行货物运输时可以将钻杆9拆卸掉以便于临时运输。
[0024]实施例二:设有固定车轴5,在车轴5两端设有车轮6,使用时两个车轮6着地增加稳定性,使推行和挖坑作业时不会偏移或倾倒。
[0025]实施例三:挖土装置与车架体1转动连接,在挖坑时,由于减速电机7下端连接钻杆9,下方的重量大,使钻杆9自动垂直向下,相关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的地钻,其特征在于:包括板车主体、行走机构、挖土装置、控制机构,所述板车主体左端下侧设有行走机构、中部转动连接挖土装置;所述板车主体包括车架体(1) ,垂直于所述车架体(1)左端设有托板(2),所述车架体(1)上端面设有挡板(3)、右端连接设有车把手(4);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与车架体(1)固定连接的车轴(5),所述车轴(5)两端均设有车轮(6);所述挖土装置包括减速电机(7),所述减速电机(7)外部套设有电机架(8),所述电机架(8)两端插接在车架体(1)上,所述减速电机(7)输出端设有钻杆(9) ,所述钻杆(9)上端内部设有防滑插孔(10),所述钻杆(9)通过防滑插孔(10)套接减速电机(7)并且设有插销螺栓(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地钻,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置于挡板(3)与车轴(5)之间的电池箱(12)、设置于车架体(1)下侧的控制器(15)和设置于车把手(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丽,胥秀峰,
申请(专利权)人:王玉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