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运吸附材料的吸附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21777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转运吸附材料的吸附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并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的脱附床、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和吸附床,所述脱附床的内侧设有旋风分离器和加热管路,所述脱附床的外侧连接第一吸附材料循环管路,所述第一吸附材料循环管路设有第一颗粒泵;所述吸附床的内侧设有第一冷却管路,所述吸附床的外侧连接第二吸附材料循环管路,所述第二吸附材料循环管路设有第二颗粒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降低脱附床内和吸附床内的传热传质阻力,缩短吸附制冷系统的循环时间,有效提升吸附制冷系统效率。吸附制冷系统效率。吸附制冷系统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转运吸附材料的吸附制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吸附制冷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转运吸附材料的吸附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吸附制冷系统主要由吸附床、蒸发器、冷凝器、吸附工质对及循环管路组成。吸附制冷系统运行时,通过交替加热、冷却吸附床,使吸附床中填充的吸附饱和的吸附材料脱附出制冷剂、脱附完成的高温吸附材料冷却以备吸附,进一步使吸附床与冷凝器、蒸发器之间产生压差,驱动制冷剂在管路中流动,产生制冷效果。
[0003]无论是正压还是负压的吸附制冷系统,都需要良好的密闭性,因此吸附床大多采用金属材质,故热容较大。一方面,在交替加热、冷却吸附材料的同时,吸附床一并被不断地交替加热、冷却,金属材质的吸附床热容大,产生较大的热损失;另一方面,固定吸附剂的吸附床难以协同优化其传热、传质性能,较大的传热传质阻力会延长吸、脱附周期,降低脱附时所需热源、吸附时所需冷源的利用效率;表面涂层式吸附床虽然能降低吸附床的传热传质阻力,但较小的吸附材料装填量又会限制系统的制冷量,增加吸附床的体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转运吸附材料的吸附制冷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吸附床和脱附床的传热传质阻力大,降低制冷效率的缺陷,实现降低吸附床和脱附床的传热传质阻力,提高制冷效率。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转运吸附材料的吸附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并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的脱附床、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和吸附床,所述脱附床的内侧设有旋风分离器和加热管路,所述脱附床的外侧连接第一吸附材料循环管路,所述第一吸附材料循环管路设有第一颗粒泵;
[0006]所述吸附床的内侧设有第一冷却管路,所述吸附床的外侧连接第二吸附材料循环管路,所述第二吸附材料循环管路设有第二颗粒泵。
[000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转运吸附材料的吸附制冷系统,所述脱附床设有第一可视窗。
[000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转运吸附材料的吸附制冷系统,所述吸附床设有第二可视窗。
[000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转运吸附材料的吸附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吸附材料转运管路,所述第一吸附材料转运管路的进口端与所述脱附床连接,所述第一吸附材料转运管路的出口端与所述吸附床连接,沿所述第一吸附材料转运管路内吸附材料的传输方向,所述第一吸附材料转运管路依次设有储料罐和第三颗粒泵。
[001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转运吸附材料的吸附制冷系统,所述储料罐内设有第二冷却管路,所述储料罐设有第三可视窗。
[001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转运吸附材料的吸附制冷系统,所述储料罐的进口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储料罐的出口设有第二阀门。
[001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转运吸附材料的吸附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二吸附材料转运管路,所述第二吸附材料转运管路的进口端与所述吸附床连接,所述第二吸附材料转运管路的出口端与所述脱附床连接,所述第二吸附材料转运管路设有第四颗粒泵。
[0013]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转运吸附材料的吸附制冷系统,所述脱附床与所述冷凝器之间的连接管路设有检修阀门。
[0014]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转运吸附材料的吸附制冷系统,所述脱附床的吸附材料出口设有第三阀门,所述脱附床的吸附材料进口设有第四阀门。
[001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转运吸附材料的吸附制冷系统,所述吸附床的吸附材料进口设有第五阀门,所述吸附床的吸附材料出口设有第六阀门。
[0016]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转运吸附材料的吸附制冷系统,依次连接并形成循环回路的脱附床、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和吸附床,实现制冷剂的循环流通,保证循环制冷,通过第一吸附材料循环管路,实现脱附床内的吸附材料在脱附床内的循环流动,降低脱附床内的传热传质阻力,通过第二吸附材料循环管路,实现吸附床内吸附材料在吸附床内的循环流动,降低吸附床内的传热传质阻力,缩短吸附制冷系统的循环时间,有效提升吸附制冷系统效率。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可转运吸附材料的吸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可转运吸附材料的吸附制冷系统中脱附床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可转运吸附材料的吸附制冷系统中吸附床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可转运吸附材料的吸附制冷系统中储料罐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脱附床;2、冷凝器;3、节流装置;4、蒸发器;5、吸附床;6、储料罐;7、第三颗粒泵;8、第四颗粒泵;9、第一吸附材料转运管路;10、第二吸附材料转运管路;11、检修阀门;12、旋风分离器;13、第一吸附材料循环管路;14、第一颗粒泵;15、第一可视窗;16、第四阀门;17、第三阀门;18、加热管路;19、第二吸附材料循环管路;20、第二颗粒泵;21、第二可视窗;22、第六阀门;23、第五阀门;24、第一冷却管路;25、第二冷却管路;26、第二阀门;27、第三可视窗;28、第一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6]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7]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002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转运吸附材料的吸附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并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的脱附床、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和吸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附床的内侧设有旋风分离器和加热管路,所述脱附床的外侧连接第一吸附材料循环管路,所述第一吸附材料循环管路设有第一颗粒泵;所述吸附床的内侧设有第一冷却管路,所述吸附床的外侧连接第二吸附材料循环管路,所述第二吸附材料循环管路设有第二颗粒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运吸附材料的吸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附床设有第一可视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运吸附材料的吸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床设有第二可视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运吸附材料的吸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吸附材料转运管路,所述第一吸附材料转运管路的进口端与所述脱附床连接,所述第一吸附材料转运管路的出口端与所述吸附床连接,沿所述第一吸附材料转运管路内吸附材料的传输方向,所述第一吸附材料转运管路依次设有储料罐和第三颗粒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忠宝刘一默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