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驱动方法和驱动装置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1738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驱动方法和驱动装置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在包括功率恢复电路的寻址驱动电路中,通过晶体管减少寻址电极的电压,通过由晶体管的体二极管(body diode)形成的电流增加寻址电极的电压。另外,在寻址电极的电压减少之后,不将地电压施加至功率恢复电路中的寻址电极。结果,通过相同的晶体管可以执行用于升高寻址电极的电压的谐振和用于减少寻址电极的电压的谐振,并且可以除去用于将地电压施加至寻址电极的晶体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PDP)的驱动方法和驱动装置以及等离 子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施加寻址电压的寻址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PDP是一种使用经由气体放电过程产生的等离子体来显示字符或图像的 平板显示器。根据PDP的大小,可以在其上以矩阵格式提供几十到几百万个 像素。PDP根据所提供的驱动电压波形和放电单元结构被分类为DC PDP和 AC PDP。由于DC PDP具有暴露在放电空间中的电极,所以在提供电压的同时它 们允许电流在放电空间流动。因此,需要电阻器来对电流进行限制。由于AC PDP具有由介质层覆盖的电极,所以通常形成电容来限制电流,并且在放电 的情形下保护电极不受离子冲击。因此,它们比DCPDP具有更长的寿命。图1示出了 AC PDP的透视图。如所示,在介质层2和保护薄膜3之上 平行提供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并且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在第一玻 璃基板1之下彼此形成一对。在第二玻璃基板6上安放覆盖有绝缘层7的多 个寻址电极8。障壁9与寻址电极8平行形成在寻址电极之间的绝缘层7上。 焚光粉10形成在障壁9之间的绝缘层7的表面上。第一和第二玻璃基板1和 6彼此相对并且在它们之间具有放电空间11,因此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 可以与寻址电极8交叉。在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的交叉部分形成的寻址电极8和放电控制11形成放电单元12。图2示出了 PDP电极排列图。PDP电极具有mxn矩阵结构。详细地, PDP电极交替地具有纵向的寻址电极At至Am、和;晴向的扫描电极Y,至Yn 以及维持电极X!至Xn。图2所示的放电单元12对应于图l所示的放电单元 12。通常,用于驱动ACPDP的方法包括复位周期、寻址周期、和维持周期。 在复位周期中,为了平滑地对单元进行寻址,复位各个单元的状态。在 寻址周期,选择面板中导通的单元以及未导通的单元。壁电荷(wall charge) 聚集在导通的单元中(即被寻址的单元)。在维持周期中,执行放电以便在被寻 址的单元上真正地显示图像。由于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之间的放电空间以及在其上形成了寻址电极的 表面与其上形成了扫描和维持电极的表面之间的放电空间作为电容性负载 (下文称作面板电容)操作,因此在面板上存在电容。因此,除了用于寻址的能 量外,还需要用于将电荷注入电容的无功功率,以便施加用于寻址的波形。 PDP的寻址驱动电路包括用于恢复和重新使用无功功率的功率恢复电路,这 在由L.F.Weber提出的美国专利号4866349和5081400的功率恢复电路中净皮乂> 开了。当显示需要高功耗的图像时,传统功率恢复电路可以将功耗限制在预定 电平之内。然而,尽管显示需要低功耗的图像,传统功率恢复电路也进行操 作。结果,当显示需要低功耗的图像时,传统功率恢复电路的功耗高于不具 有功率恢复功能的电路。例如,在其中所有放电单元导通的显示方式中,寻 址电压被持续地施加至寻址电极。因此,在这种显示方式中不需要执行功率 恢复操作。然而,由于在该显示方式中传统功率恢复电路执行功率恢复操作, 因此功耗增加。另外,由于电路的晶体管或寄生组件的切换损失,传统功率恢复电路可 能无法将面板电容的电压变化到期望的电压。开关执行硬切换,从而功耗增 力口。而且,由于传统功率恢复电路需要四个开关和两个二极管,因此它的制 造成本更高。即,传统功率恢复电路需要第一开关,用于产生增加面板电 容电压的谐振电流;第二开关,用于产生减少面板电容的电压的谐振电流; 第三开关,用于将寻址电压提供至面板电容;第四开关,用于将地电压提供至面板电容;第一二极管,用于与第一开关形成谐振路径;和第二二极管, 用于与第二开关形成谐振路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减少功耗的寻址驱动电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 一种用于减少制造成本的寻址驱动电路。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面板,包括多个以第 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和多个以与第一电极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电 极;第一驱动电路,用于依次将第一电压施加至第一电极;分别耦合到多个 第二电极的多个选择电路,用于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中选择将被施加第二电 压的第二电极;和耦合到选择电^^的第一端的第二驱动电路,用于将第二电 压施加至由选择电路所选择的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包括电容 器;第一晶体管,其第一端耦合到选择电路的所述第一端,第二端耦合到电 容器的第一端;耦合在选择电路的第一端与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之间或者耦 合在第 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电容器的第 一端之间的电感线圏;和耦合在选择 电路的第一端与提供第二电压的电压源之间的第二晶体管。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面板,包括多个以 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和多个以与第一电极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电 极;第一驱动电路,用于依次将第一电压施加至第一电极;分别耦合到多个 第二电极的多个选择电路,用于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中选择将被施加数据的 第二电极;和第二驱动电路,包括具有体二极管的第一晶体管、电感线圈和 电容器,用于将第二电压施加至由选择电路所选择的第二电极,其中在对由 所选择的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形成的电容性负载充电之后,所述第二驱动电 路通过经由电感线圏对电容器放电将第二电压施加至所选择的电极,并且通 过经由电感线圈对电容性负载放电对电容器充电;和对电容性负载充电的电 流包括流经第 一晶体管的电流,并且对电容性负载放电的电流包括流经第一晶体管的体二极管的电 流。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面板,包括多个以 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和多个以与第一电极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电 极;第一驱动电路,用于依次将第一电压施加至第一电极;分别耦合到多个 第二电极的多个选择电路,用于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中选择将被施加数据的第二电极;和第二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与第一晶体管并联耦合的第一二极管、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用于将第二电压施加至由选择电路所选择的 第二电极,其中在对由所选择的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形成的电容性负载充电 之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通过经由电感线圈对电容器放电将第二电压施加至所选择的电极,并且通过经由电感线圈对电容性负载放电对电容器充电;和 对电容性负载充电的电流包括流经第 一 晶体管的电流,并且对电容性负载放 电的电流包括流经第一二极管的体二极管电流。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驱动装置,在所述等离子 体显示板上形成多个寻址电极和扫描电极,由寻址电极和扫描电极形成电容 性负载,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感线圈,其第一端耦合到寻址电极;电容器, 其第一端耦合到电感线圈的第二端以及第二端耦合到提供第一电压的第一电压源;第一晶体管,耦合在电感线圈的第二端与电容器的第一端之间或者耦 合在寻址电极与电感线圈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晶体管在导通时形成第一 方向的电流路径;与晶体管并联耦合的第一二极管,用于形成第二方向的电 流路径;和第二晶体管,其耦合在寻址电极与用于提供第二电压的第二电压 源之间,其中通过由第一晶体管的导通而形成的第一方向的第一电流来减小 寻址电极的电压,并且在第一方向的电流减小之后,通过由第一二极管形成 的第二方向的第二电流来增加寻址电极的电压。在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 面板,包括多个以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和多个以与第一电极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电极; 第一驱动电路,用于依次将第一电压施加至第一电极; 分别耦合到多个第二电极的多个选择电路,用于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中选择将被施加数据的第二电极;和 第二驱动电路,包括具有体二极管的第一晶体管、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用于将第二电压施加至由选择电路所选择的第二电极, 其中在对由所选择的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形成的电容性负载充电之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通过经由电感线圈对电容器放电将第二电压施加至所选择的电极,并且通过经由电感线圈对电容性负载放电对电容器充电;和 对电容性负载充电的电流包括流经第一晶体管的电流,并且对电容性负载放电的电流包括流经第一晶体管的体二极管的电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埈荣金镇成丁南声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