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驻车空调走线结构及驻车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159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驻车空调走线结构,所述驻车空调走线结构包括与电源线连接的插接部,在底盘上设置安装部,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设置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插接部、安装部配合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驻车空调走线结构在插接部与安装部之间设置支架,支架与插接部、安装部配合连接,支架的设置使插接部的安装高度增加,高于底盘上的水位,从而保证雨水不会进入插接部的内部,进而保证电路正常运行。进而保证电路正常运行。进而保证电路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驻车空调走线结构及驻车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驻车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驻车空调走线结构及驻车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基建、运输等行业,作为长途运输工具之一的重型卡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炎热的夏季,驾驶室内温度很高,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下对随车人员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必须开启空调降温。行车过程中,司机在长时间驾驶后需要停车休息,或者有时遭遇堵车现象需要长时间停驶,然而,在停驶状态下开启原车空调制冷需要耗费大量的燃油,且发动机长时间怠速运转会缩短使用寿命,制冷成本非常高。为了降低重型车辆在停驶状态下的制冷成本,驻车空调应运而生。
[0003]驻车空调是指卡车等重型车辆在停驶状态下使用的空调,与原车空调系统彼此独立。驻车空调使用原车电瓶或附加电瓶供电,不通过原车发动机,既节约油耗,又减少发动机运行产生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为乘员提供舒适的驾驶或休息的环境,减少发动机怠速对其寿命的影响。因此驻车空调得到了很多卡车、物流车司机的青睐,驻车空调销量持续升高。
[0004]驻车空调的电源线插接部设在空调内部,电源线插接部直接安装在底盘上,雨水通过冷凝风机流到底盘,底盘上雨水累积过多时会进入电源线插接部内部,使得电源线插接部发生侵蚀,进而导致电路故障。而如何防止电源线插接部发生侵蚀是驻车空调领域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驻车空调走线结构及驻车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底盘上雨水累积过多时会进入电源线插接部内部,使得电源线插接部发生侵蚀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驻车空调走线结构,所述驻车空调走线结构包括与电源线连接的插接部,在底盘上设置安装部,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设置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插接部、安装部配合连接。支架的设置使插接部的安装高度增加,高于底盘上的水位,从而保证雨水不会进入插接部的内部,进而保证电路正常运行。
[0008]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架上设置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为通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设置便于支架与插接部连接。
[0009]更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架上设置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第三凸台和第四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第三凸台和第四凸台朝向靠近所述底盘的方向延伸。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第三凸台和第四凸台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支架的高度,从而进一步使插接部的安装
高度增加,进而保证电路正常运行。
[0010]更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凸台上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在所述第二凸台上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孔,在所述第三凸台设置所述第三连接孔,在所述第四凸台设置所述第四连接孔。在第一凸台上设置第一连接孔,在第二凸台上设置第二连接孔,在第三凸台设置第三连接孔,在第四凸台设置第四连接孔,增加了连接处的稳定性。
[0011]更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架上设置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朝向远离所述底盘的方向延伸。第二挡板的设置把接线柱的插接面下半部分包裹起来,一方面,进一步的起到防水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在水平方向上防止接线柱发生移动。
[0012]进一步的,在所述底盘上设置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柱、第二安装柱、第三安装柱和第四安装柱,所述第一安装柱、第二安装柱、第三安装柱和第四安装柱朝向靠近所述插接部的方向延伸。第一安装柱、第二安装柱、第三安装柱和第四安装柱的设置增加了对插接部的支撑稳定性。
[0013]更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安装柱上设置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第二安装柱上设置第二安装孔,在所述第三安装柱上设置第三安装孔,在所述第四安装柱上设置第四安装孔。在安装柱上设置安装孔增加了安装的稳定性。
[0014]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部包括盖板和接线柱,在所述盖板上设置第五安装孔、第六安装孔、第七安装孔和第八安装孔。盖板上设置第五安装孔、第六安装孔、第七安装孔和第八安装孔便于盖板和底盘上的安装部配合连接。
[0015]进一步的,在所述底盘上设置孔结构,所述孔结构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孔结构的设置可以把插接端设置在空调外部,从而进一步防止底盘上雨水累积过多时会进入插接部内部。
[0016]本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一种驻车空调走线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驻车空调走线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驻车空调走线结构,在插接部与安装部之间设置支架,支架与插接部、安装部配合连接,支架的设置使插接部的安装高度增加,高于底盘上的水位,从而保证雨水不会进入插接部的内部,进而保证电路正常运行。
[0018]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驻车空调走线结构,支架上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第三凸台和第四凸台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支架的高度,从而进一步使插接部的安装高度增加,进而保证电路正常运行。
[0019]3)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驻车空调走线结构,第二挡板的设置把接线柱的插接面下半部分包裹起来,一方面,进一步的起到防水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在水平方向上防止接线柱发生移动。
[0020]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驻车空调器,所述驻车空调器包括以上所述的驻车空调走线结构板。所述驻车空调器与上述驻车空调走线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驻车空调的上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不含空调外罩、冷凝风罩和蒸发罩的驻车空调立
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插接部分解的驻车空调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插接部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插接部接线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支架的上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支架的下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支架的下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外罩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底盘;2、冷凝风机;3、冷凝风罩;4、外罩;401、第三孔;5、冷凝器;7、压缩机;70、启动器;8、蒸发器;9、蒸发风机;10、插接部;101、盖板;1011、第五安装孔;1012、第六安装孔;1013、第七安装孔;1014、第八安装孔;1015、安装板;1016、第一挡板;102、接线柱;1021、接线口;1022、插接面;103、支架;1031、第一连接孔;1032、第二连接孔;1033、第三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驻车空调走线结构,所述驻车空调走线结构包括与电源线(11)连接的插接部(10),在底盘(1)上设置安装部(10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接部(10)与所述安装部(104)之间设置支架(103),所述支架(103)与所述插接部(10)、安装部(104)配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驻车空调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103)上设置第一连接孔(1031)、第二连接孔(1032)、第三连接孔(1033)和第四连接孔(1034),所述第一连接孔(1031)、第二连接孔(1032)、第三连接孔(1033)和第四连接孔(1034)为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驻车空调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103)上设置第一凸台(1035)、第二凸台(1036)、第三凸台(1037)和第四凸台(1038),所述第一凸台(1035)、第二凸台(1036)、第三凸台(1037)和第四凸台(1038)朝向靠近所述底盘(1)的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驻车空调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凸台(1035)上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孔(1031),在所述第二凸台(1036)上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孔(1032),在所述第三凸台(1037)设置所述第三连接孔(1033),在所述第四凸台(1038)设置所述第四连接孔(103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驻车空调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103)上设置第二挡板(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冬温晓杰朱百发赵峰冯文斌郝同晖李润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