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机顶升油缸用液控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1531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塔机顶升油缸用液控阀,包括单向阀和节流阀;所述的单向阀安装在顶升油缸的圆柱形的缸头体内由油缸高压容积腔沿缸头体中轴向内加工的第一圆柱形安装孔内;包括与第一圆柱形安装孔内壁匹配的阀体,所述的阀体中间具有与油缸高压容积腔相通的单向阀腔;所述的单向阀腔中间沿径向设置线密封将其分成与油缸高压容积腔相通的前单向阀腔与封闭的后单向阀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将单向阀集成于圆柱形阀体中,液控阀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方便。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塔机顶升油缸用液控阀


[0001]本技术涉及塔式起重机顶升油缸油路控制系统领域,特别是一种塔机顶升油缸用液控阀。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的塔机顶升油缸中,为了能实现拆塔、降塔时慢速降塔,而在升塔和空载回程时能快速动作,常需要用到大单向阀、小单向阀、节流阀来组合实现该功能,不仅阀的数量多,而且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
[0003]或采用一种塔机顶升油缸用组合阀,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布号CN 209539678U,就提供了这样的一种塔机顶升油缸用组合阀,该阀利用外阀体安装大单向阀,小单向阀和节流阀;再将外阀体安装在油缸上,利用焊接管道连通油道与油缸容积腔。
[0004]这种组合阀对管道的焊接及密封性能要求高,增加外泄露的风险;且外阀体突出于顶升油缸外部,增加塔机的安装空间,在安装吊装顶升油缸时易发生碰撞,影响阀组的精度与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塔机顶升油缸利用阀组实现拆塔、降塔时慢速降塔,而在升塔和空载回程时能快速动作,传统阀组的阀芯多,加工复杂;组合阀存在外泄露风险高,塔机安装空间大,易碰撞;提供一种塔机顶升油缸用液控阀。
[0006]本技术为实现以上技术要求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塔机顶升油缸用液控阀,包括单向阀和节流阀;所述的单向阀安装在顶升油缸的圆柱形的缸头体内由油缸高压容积腔沿缸头体中轴向内加工的第一圆柱形安装孔内;包括与第一圆柱形安装孔内壁匹配的阀体,所述的阀体中间具有与油缸高压容积腔相通的单向阀腔;所述的单向阀腔中间沿径向设置线密封将其分成与油缸高压容积腔相通的第一油腔与第二油腔;
[0007]所述的前单向阀腔中,所述的单向阀腔与油缸高压容积腔之间由盖帽分隔,盖帽顶上中间设置通孔形成油缸高压容积腔到单向阀腔之间的C3油道;盖帽内侧沿帽墙设置有第一弹簧,在盖帽帽口外设置有第一弹簧座;所述的第一弹簧座安装在一个外壁与前腔内壁相匹配的钟罩形第一单向阀芯内,在第一单向阀芯顶上设置通孔形成A2油道,在A2油道口设置有圆珠形的第二单向阀芯,所述第二单向阀芯由锥形弹簧顶住,锥形弹簧安装在第一弹簧座上与第一弹簧相对;
[0008]所述的第二油腔中,底部设置控制活塞,控制活塞与隔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在控制活塞与后隔壁之间形成的第二油腔的侧壁通过A1油道与A油道相通,所述的A油道通向油箱;
[0009]在线密封上设置有与连通第二油腔与第一油腔的A3油道;
[0010]所述的节流阀设置在顶升油缸的缸头体侧面向沿径向加工的第二圆柱形安装孔内,第二圆柱形安装孔与油缸高压容积腔之间设置与顶升油缸轴向平行的C2.1油道,第二
圆柱形安装孔与第一圆柱形安装孔之间设置有与顶升油缸径向平行的C2.2油道;节流阀阀芯的顶部形成锥形顶由第二圆柱形安装孔进入C2.2油道中形成节流K口。
[0011]进一步的,上述的塔机顶升油缸用液控阀中:在所述阀体与第一圆柱形安装孔内壁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橡胶密封件、第二橡胶密封件和第三橡胶密封件;在弹簧座外与阀芯之间设置有第四橡胶密封件;在节流阀阀芯与第二圆柱形安装孔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五橡胶密封件。
[0012]进一步的,上述的塔机顶升油缸用液控阀中:在所述的阀体与第一圆柱形安装孔孔口之间设置有第一孔用弹性挡圈,在盖帽帽沿与前单向阀腔腔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孔用弹性挡圈,在控制活塞与后单向阀腔腔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孔用弹性挡圈;所述的第一孔用弹性挡圈、第二孔用弹性挡圈和第三孔用弹性挡圈均符合GB893.1

86标准。
[0013]本技术中,将单向阀集成于圆柱形阀体中,液控阀结构简单。
[0014]另外,在缸头体加工时只需在其中心车加工一圆柱形安装座孔,加工难度小,节省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益。
[0015]该液控阀内置于缸头体中,省去了由油缸高压腔至阀的硬管焊接或螺栓连接,有效防止因硬管破损、密封失效、螺栓断裂、焊缝裂缝等原因造成的油缸无杆腔油液快速泄露。无杆腔油液快速泄露会导致塔机上旋部分快速下降,极易发生事故。同时也有效避免了在塔机初期安装吊装油缸时的碰撞对阀精度及寿命的影响。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7]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塔机顶升油缸用液控阀结构图(一)。
[0018]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塔机顶升油缸用液控阀油道和油腔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本实施例是一种塔机顶升油缸用液控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塔机顶升油缸用液控阀,包括安装在顶升油缸100的圆柱形的缸头体101 内的单向阀200和节流阀300。其中单向阀200安装在顶升油缸100的圆柱形的缸头体101内由油缸高压容积腔C沿缸头体101中轴向内加工的第一圆柱形安装孔103内;节流阀300设置在顶升油缸100的缸头体101侧面向沿径向加工的第二圆柱形安装孔104内。
[0020]单向阀200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与第一圆柱形安装孔103内壁匹配的阀体204,阀体204中间具有与油缸高压容积腔C相通的第一单向阀腔QC1;第一单向阀腔QC1中间沿径向设置线密封220将阀体204内腔分成与油缸高压容积腔C相通的第一油腔QC1与第二油腔QA,第二油腔QA在油缸高压容积腔C的远端。
[0021]在前单向阀腔中,第一单向阀腔QC1与油缸高压容积腔C之间由盖帽203 分隔,盖帽203顶上中间设置通孔形成油缸高压容积腔C到第一单向阀腔QC1 之间的C3油道;这里的C3油道与后的A油道等是为了区分油道面按照英文字母加数字的方式编的编号,与第一、第二等一样,只是为了区分,而A、B、 C等没有其它实际意义。盖帽203内侧沿帽墙设置有第一弹簧212,在盖帽 203帽口外设置有第一弹簧座202;第一弹簧座202安装在一个外壁与前腔内壁相匹配的钟罩形阀芯201内,在阀芯201顶上设置通孔形成A2油道,在 A2油道口设置有
圆珠型第二单向阀芯205,本实施例中,钢珠由锥形弹簧213 顶住,锥形弹簧213安装在第一弹簧座202上与第一弹簧212相对。
[0022]第二油腔QA底部设置控制活塞206,控制活塞206与隔壁22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211,在控制活塞206与线密封220之间形成的QA油腔的侧壁通过A1油道与A油道相通,A油道通向油箱;实际上,油道A是在顶升油缸 100上升时,用泵从油箱泵油进入顶升油缸100的油路。在线密封220隔壁 221上设置有与连通第一、第二单向阀腔的A3油道;为了防止油缸高压容积腔C与A油道在阀体204外相互接通产生泄露,在阀体204与第一圆柱形安装孔103内壁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橡胶密封件10

1、第二橡胶密封件10

2和第三橡胶密封件10

3,这样可以防止油缸高压容积腔102通过第一柱形安装孔103与A油道相通,产生泄露。
[0023]节流阀300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塔机顶升油缸用液控阀,包括单向阀(200)和节流阀(30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阀(200)安装在顶升油缸(100)的圆柱形的缸头体(101)内由油缸高压容积腔(C)沿缸头体(101)中轴向内加工的第一圆柱形安装孔(103)内;包括与第一圆柱形安装孔(103)内壁匹配的阀体(204),所述的阀体(204)中间具有与油缸高压容积腔(C)相通的单向阀腔;所述的单向阀腔中间沿径向设置线密封(220)将其分成与油缸高压容积腔(C)相通的第一油腔(QC1)与第二油腔(QA);所述的第一油腔(QC1)与油缸高压容积腔(C)之间由盖帽(203)分隔,盖帽(203)顶上中间设置通孔形成油缸高压容积腔(C)到所述的第一油腔(QC1)之间的C3油道;盖帽(203)内侧沿帽墙设置有第一弹簧(212),在盖帽(203)帽口外设置有第一弹簧座(202);所述的第一弹簧座(202)安装在一个外壁与前腔内壁相匹配的钟罩形第一单向阀芯(201)内,在第一单向阀芯(201)顶上设置通孔形成A2油道,在A2油道口设置有圆珠形的第二单向阀芯(205),所述第二单向阀芯(205)由锥形弹簧(213)顶住,锥形弹簧(213)安装在第一弹簧座(202)上与第一弹簧(212)相对;所述的第二油腔(QA)底部设置控制活塞(206),顶部径向设置有隔壁(221);控制活塞(206)与隔壁(22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211),在第二油腔(QA)的侧壁通过A1油道与A油道相通,所述的A油道通向油箱;在线密封(220)上设置有与连通第二油腔(QA)与第一油腔(QC1)的A3油道;所述的节流阀(3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元庆万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汉市正诚液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