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金属膨胀节的防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117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非金属膨胀节的防灰装置,包括前侧风道、后侧风道、非金属膨胀节、导流板,所述非金属膨胀节连接所述前侧风道、后侧风道之间的间隔,所述导流板具有连接一体的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两者在横截面上呈“V”形,其开口向外,机组冷态下,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前侧风道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流板的末端与所述后侧风道的边缘保持一定竖直距离。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实用,具有更小的风阻和更少的能耗,使防灰措施更完善,避免灰尘堆积导致非金属膨胀节开裂。节开裂。节开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金属膨胀节的防灰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发电机烟道中的防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非金属膨胀节的防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厂中所使用的非金属膨胀节导流板,在烟气正常流动过程中,可以避免大多数灰落入、堆积在膨胀节上方,但由于导流板尾部与膨胀节有400mm空隙,会让少部分灰返流堆积,时间足够久,就会堆积大量灰尘,使膨胀节受力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非金属膨胀节的防灰装置。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金属膨胀节的防灰装置,包括前侧风道、后侧风道、非金属膨胀节、导流板,所述非金属膨胀节连接所述前侧风道、后侧风道之间的间隔,所述导流板具有连接一体的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两者在横截面上呈“V”形,其开口向外,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前侧风道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流扳的末端置于所述后侧风道的边缘范围内。
[0005]其中,所述第二导流板末端与所述后侧风道的边缘之间预留210

220mm间隙余量。
[0006]其中,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前侧风道内壁呈150
°‑
160
°
夹角。
[0007]其中,所述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之间呈140
°‑
150
°
夹角。
[0008]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合理实用,具有更小的风阻和更少的能耗,使防灰措施更完善,避免灰尘堆积导致非金属膨胀节开裂。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现有的非金属膨胀节灰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示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3]如图1所示,现有机组所使用的非金属膨胀节导流板,在前侧风道1、后侧风道2之间所设置的横截面为“厂”形的膨胀节导流板,因膨胀节导流板与风向垂直,会增加风道阻力;机组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因导流板下方存在400mm间隙,会使膨胀节上方会堆积大量灰尘,从而膨胀节受力增加,甚至引起开裂。
[0014]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在前侧风道1、后侧风道2之间设置导流板3,前侧风道、
后侧风道之间的间隔通过非金属膨胀节4连接。如图2、图3所示。
[0015]导流板3具有连接一体的第一导流板31、第二导流板32,导流板3按前侧风道1、后侧风道2的形状相应设置,第一导流板31、第二导流板32在横截面上呈“V”形,其开口向外,第一导流板与所述前侧风道端面固定连接,第二导流扳的末端置于所述后侧风道的边缘范围内,形成活动端。
[0016]导流板3为上下左右共4块形成框形结构,左右两侧的导流板与后侧风道2之间无需留有间隙。
[0017]第二导流板末端与所述后侧风道的边缘之间预留210

220mm间隙余量。
[0018]第一导流板与所述前侧风道内壁呈150
°‑
160
°
夹角,优先为155
°

[0019]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之间呈140
°‑
150
°
夹角,优先为145
°

[0020]第一导流板长5400mm*宽500mm*厚5mm,材质Q345的钢板。
[0021]第二导流板为长5400mm*宽500mm*厚2mm,材质Q345的钢板。
[0022]在技术的在工作时,发生以下形变过程。
[0023]冷态下,炉后侧风道中心位置要比炉前侧风道高100mm;
[0024]热态下,炉前侧会下沉200mm,炉后侧下沉2.5mm;
[0025]导流板在冷态下,与炉后侧风道预留210

220mm间隙余量,保证热态下仍能保持10

20mm间隙,在防灰的同时,可有效防止因碰磨风道导致的导流板损坏。
[0026]因此,本技术能减小风道阻力,降低能耗,更完善的防灰措施,避免灰尘堆积导致非金属膨胀节开裂。
[0027]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技术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金属膨胀节的防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侧风道、后侧风道、非金属膨胀节、导流板,所述非金属膨胀节连接所述前侧风道、后侧风道之间的间隔,所述导流板具有连接一体的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两者在横截面上呈“V”形,其开口向外,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前侧风道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流板的末端与所述后侧风道的边缘保持有竖直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金属膨胀节的防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板末端与所述后侧风道的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晟铭李伟青林志福秦楠郭子扬卢报安朱昌赐曹小龙沈梓楠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汕头电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